第四十一章 围城(第1/1页)如果我变成一首歌
凌小月踏在了国子监的大道上,屯街塞巷。
在这个时候,除了房间,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这条街本该是美丽的,只因那银杏林。金黄的扇面儿,洋洋洒洒铺落一地。
可是,人一旦多了,步伐也变得沉重起来。
她的父母正在售票处排队买票,这队伍很长,长的让人绝望。更令人烦躁的是四周的嘈杂声,这人声不比禅音,青年的叫喊,小孩的尖叫,中年的斥责;这是真实的声音,有时候却令人厌烦。
凌小月只能默默地带上了耳机,想要摒弃这些杂音,可是随机播放的音乐却又偏偏响起了那伤感的前奏。
陈奕迅那厚沉的声音冒了出来: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想象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
凌小月抬头望着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又不自觉的踮起了脚尖。
声音又传了出来,她的身体突然颤抖了一下...
“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此时余潇等人正坐在出租车上,他们刚刚在人群的拥挤中挤下了地铁,现在正朝北京麻省学院驶去。
出租车上的收音机放着很应景的歌: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辛劳为民族,**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司机师傅也在小声的哼唱着,心情似乎十分愉快。
咔嚓咔嚓!杨子萌对着余潇的脸就是一通照,还不忘嘲笑道:“你看看他,睡的跟猪一样。”
没有人回应他,事实上每个人都很困了,尤其是刚刚又站了一路地铁,冯浩和顾枫也与周公相会去了。而杨子萌因为吃了那条黑巧克力能量棒,导致现在还比较精神。
另一边,凌小月和父母终于进入了景区,里面的人果然非常多,为了详细的了解国子监,他们请了一位导游讲解。
“三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丽,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它历经元明清三朝,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乾隆曾有云:‘京城为首站住居,国子监为首站住才’。”
张丽接着说:“现在三位跟我慢慢走,你们现在看到的呢就是太学门,它又称聚贤门,就是汇聚天下所有贤能的人。你们看这个门框和柱子是不是都是黑色的?这里是代表才的意思,是才能而不是钱财的意思喔。”
凌小月指向低处,道:“没有门槛是指什么人都能来上学吗?”
张丽笑道:“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里没有门槛恰恰是沿用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只要你品德好,有才能,就能来此上学。”
“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做“监生”,大致有三种学生:第一种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这里来作进一步的深造;第二种是外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国;第三种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张丽想了想又补充道:“先前听说有收藏家收藏了一张清代光绪二年的‘户部执照’,为正定府元氏县王廷珍买卖监生执照。上面写着他花了银二十三两肆钱挂名了监生。”
凌小月道:“这二十多两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啊?”
张丽尴尬地笑了笑:“这个我也不知道。”
温楚燕走在最后,她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兴趣,只觉得无趣的很。只是凌小月想来,她就当是陪女儿来逛逛了。不过她的心思早就飞到了购物商场里面,她的脸上也随即绽放出了笑容。如果购物都不能让一个女人开心,那可真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再令她开心了。
张丽道:“现在三位的前方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是乾隆四十八年建造,三门四柱七楼式,这三道门代表人间三宝:福禄寿,四个琉璃瓦柱子代表功名利禄。”
“那七呢?”凌小月见导游卖了个关子,忙问道。
张丽道:“来,三位请往上看,这大大小小的房檐,就代表天上的北斗七星,每个门洞上方雕有汉白玉的莲花钉有喜得连科的象征,而柱子上方的黄色小葫芦告诉我们他们高官厚禄。这三道门是文官走左,五官走右,皇帝走中间。”
张丽顿了顿,道:“古人云:十年寒窗读,只为跃龙门;这中间的门就叫龙门。”
凌小月想起先前在南京参观的江南贡院,那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许多人便在那里开始自己的圆梦之旅。
凌国栋突然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又拍了拍凌小月,柔声道:“小月,爸爸为你高兴。”
这一句爸爸为你高兴,险些让凌小月流下泪来。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考上复旦大学,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感受了多少辛酸。好在现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温楚燕走了上来,搂着凌小月的腰,道:“那是,咱们女儿可是争气的很。”
凌小月有些不好意思,轻喊了声:“妈...”
......
杨子萌拍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他拿出手机,打开了qq,不知怎么的,又翻到了梁珊珊的头像。那头像是灰色的,从那日起,这个头像就没有再亮过。
曾经他迫不及待的点开她那跳跃的头像,仿佛能够看到她的样子,感受她的喜怒哀乐。杨子萌苦笑了声,这些日子他只有想到梁珊珊才会非常痛苦。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从前他觉得梁珊珊给他带来的都是快乐,可现在…
杨子萌倚着窗外,望着两旁枯黄的树,也忍不住悲伤起来。
国庆来北京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家都是往城内走的。
现在,这辆车远离了喧嚣,也走进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