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1/1页)五千年来谁著史
张灏感慨世事多艰,却不知道此时河北的黄潜善、杨惟忠更是觉得苦恼。
黄潜善是闽地邵武人,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到现在已经二十七年也。二十七年的时间才以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为河间知府,兼任高阳关路安抚使。而且不像宗泽那样只一个知县就转履四地,哪怕回回都政绩卓著,造福一方,也因为性格使然,不被上官好眼相看,而不得升职。
黄潜善可是一个很标准的奸邪小人,行为作风非常符合宋末的官场大气候。
宣和初年(1119年),他任左司郎。彼时关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宋徽宗命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于是他就去视察。但回京只后,却并不报告实情,只说是地震而已。叫主政的蔡京等大为欢喜。可即便如此,混到现在也才是一个从四品的职位,可远称不上官场得意。
何栗二十七岁高中,十二年时间就做到了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被罢免不久,因为唐恪坏了事,何栗就转而被重新起复,拜为尚侍郎,执行中书令职务,即为宰相。
陈遘登进士第之后,只叫嚣着要收复燕云,杨惟忠岂能还效忠汴梁?
“但为父始终未收到燕王书信,这叫老夫如何心安额?”
没有燕王的招揽书信,这就代表着燕王不重视自己啊。就是投奔过去,也难得意。
这就是黄潜善另一个担忧了。
“父亲,燕王不来书信,您就更要主动了。……孩儿怕,燕王是在杨惟忠身上下功夫。”
有其父必有其子,黄潜善不是啥正面好人,黄秠也不是甚好鸟。
黄潜善浑身一震,一巴掌拍在大腿上,“为父老了,真的老了。”要不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伯瑞,快于为父取笔墨来。”
黄潜善立刻就手书一封,然后叫来心腹,护卫着儿子快马向大名府奔去。
而这个时候的杨惟忠,那还在犹疑不定呢。
对于一个历史上的奸臣和一个虽然没有听说过,但却在西北战功卓著的宿将,赵构当然选择了后者。可是杨惟忠因为祖上的事儿,生平最在意的就是气节和声名,虽然知道赵构是绝对的主战派,心中也对女真恨之入骨,但他还是不能迅速做下决定。
刘正彦嘴皮子都磨薄了,杨惟忠还是在犹豫中,以至于赵构拿到黄潜善的手书后,大笑着亲笔写信给刘正彦,任命他为大元帅府左军副都统制,刘正彦受到信后拿给杨惟忠看,后者才知道自己已经被黄潜善给卖了。
宋军以军统制(都指挥使)为顶点,作战时候诸军统制不相统属,遂拔其中一人为全军都统制,统率诸军,同时设副都统制为其副手。
历史上的王渊就是赵构大元帅府下属驻军的都统制。
但在这个时空里,赵构却把手下的兵马一分为五,设立了前后左右中五营。每营设正副都统制各一。
刘正彦等于是一步就迈进了赵构手下的高层将领之中。可他爹是刘法,自身本领也不弱,诸人也都知道他是赵构心腹,如是,一切就都很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