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 61 章(第1/2页)大宋第一衙内

    第61章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山寨内很快都知道李逵粗心老母亲一个人留在山岭上,自己去找水, 结果那山岭大虫出没, 要不是孙军师料事如神,派人猎人解珍解宝跟着, 那李逵的娘就喂了老虎了。

    李逵本来就看着像个莽汉,又做出这样的事来,一时间众人看他的目光都像看缺心眼。

    于是李逵就算事后回过味来, 解珍解宝本质上是孙小五派去跟踪他的。只是凑巧救了他的老娘而已。

    但也找不到发作的理由,毕竟要是不派人跟着,他老母亲就成了老虎的盘中餐。

    大家对李逵评头论足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孙军师的敬佩。

    而且越传越离谱, 猜测他是不是能未卜先知,否则的话, 怎么会知道李逵母亲会在沂岭上遭遇大虫, 提前叫解珍解宝两个猎户出身的去救。

    让猎户从虎口中救人, 这不正对症下药么。

    之前的公孙胜号称能呼风唤雨,也没见他未雨绸缪任何事, 还不如这孙小五。

    以前觉得孙小五上位太过, 现在看来, 应该是有真本事。

    高铭听到外面的舆论,非常满意, 达到了他的预期效果。

    因为这些吹捧他的话,就是他让孙立通知顾大嫂和邹润等人趁着烤串的时候散播出去的。

    茶馆酒店是交换消息的重要场所,高铭既然手里有顾大嫂和邹润等人, 自然把他们当做宣传小帮手,四处散播他的好话。

    大家都有从众心理,并且爱人云亦云。

    否则的话,及时雨宋公明的名头是怎么吹响的?

    见都没见过他的人,一听说是及时雨宋江,纳头便拜。

    这一日,孙立来找高铭,大意是他弟弟孙新在山下开店有些时日,把周遭情况都摸清了,已经在山下找到了那个盛记酒坊,送了三支桃花过去,就看太尉的进一步意思了。

    这对高铭来说是个好消息,只要他能跟他爹接上号,不愁搞不成事。

    被宋江派出去跑业务的戴宗很快也回来了。

    不愧是宋江的得力干将,这一次下山,带回来了两个倒霉催的郓城捕快: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

    据说戴宗带了金子给他俩,感谢他俩当初对晁盖跑路时,睁一只闭一只眼的恩情。朱仝没收,但是雷横爱赌,将金子收下,没几日就在赌场露了财,被人告发私通梁山贼寇,顺带着连朱仝也咬出来了。

    两个捕快,难兄难弟,连夜跟戴宗跑了路。

    在路上还顺便招纳了饮马川山头的锦豹子杨林、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玉幡竿孟康等人。

    另外宋江给自己的徒弟孔明孔亮去信,他俩在白虎山打家劫舍,听到宋江召唤,想都没想,包袱一收拾,就带喽啰们来投。

    以上这些都算是宋江的人,看到新到来的血液,宋江无比高兴。

    高铭也高兴,因为现在梁山上,除了那些个攻打州府投降的军官,比如张清。和被坑上梁山的,比如卢俊义等外,其余的好汉基本上都凑齐了。

    尤其那些个打家劫舍危害乡里的山头,基本上都到位了,如今都在梁山上窝着,相信山下的治安能好不少。

    还有朱仝,虽然他被带上梁山很冤枉,但是高铭知道,他后来因为雷横的关系,被刺配到了沧州。

    沧州知府喜欢他,叫他照看小衙内,结果李逵奉宋江的命,请他上山,将小衙内劈成两半,来逼他就范。

    现在朱仝虽然也是不情愿上的山,但不用去沧州府走一圈,那小衙内的命应该保住了。

    高铭当初让鲁智深叫史进投奔梁山的时候,就预感到宋江会进行拉人竞赛。

    他正是他想要的结果,收揽好汉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本好几年才陆续上山的好汉们,在晁盖和宋江的拉人头竞赛中,都倍速来了梁山。

    高铭恨不得拍手,既然都到齐了,那么可以一锅烩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高铭这边名声水涨船高,一切进行顺利,但有的人却没这么开心了。

    吴用接连啜了几口闷酒,将酒杯内最后一滴酒喝干净后,长长一叹。

    坐在旁边的戴宗,立即给他满上,“学究慢些喝,今日咱们兄弟好好聚一聚,不要急着喝酒,喝醉了,话都闷在心里了,更不畅快。”

    戴宗本来就和吴用认识,只是山上后各为其主,鲜少走动,但是最近他明显看出吴用的烦闷,便主动上门接触,终于说动吴用到他那里做客,两人好好叙叙旧。

    吴用又喝了口酒,叹道:“你说,就是我再足智多谋,也不能未卜先知吧,谁能想到李逵下山接母亲会遇到老虎?我没想到岂不是很正常?唉。”

    吴用心里苦,他自认颇有才智,虽然屡试不第,但为晁盖和山寨出谋划策上,并没有不称职的地方。

    可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跑出来个孙小五,一次次得到晁盖的信任,将他给比下去了。

    也是,从孙小五用“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夯实晁盖的地位,到化解众头领因为周通事件的不信任危机,到最近的救李逵母亲这三件事。

    件件都是孙小五自己完成的,压根没他什么事。

    最近晁盖更愿意跟孙小五商量山寨内的事情,本来说好孙小五是小军师,可是现在,这山寨内谁称呼他还会带那个小字,都是直呼他军师的,分明和他吴用平起平坐。

    吴用感到他这个七星聚义的老人不顶用了。

    而且,他和孙小五还有一点不可逾越的差距,那就是孙小五背后有势力。

    花荣秦明就不说了,二龙山少华山登州派都跟他走得很近。

    反观他吴用,并没有自己的亲信人马,他的确认识阮家三兄弟,但现在他们追随晁盖,并不听从他的调遣。

    戴宗顺着吴用的心思说话,“这就是寨主的不是了,你好歹是七星聚义的元老,一起抢过生辰纲,如何做了寨主,反倒冷落了兄弟。”

    说到七星聚义,吴用更有感慨,“如今公孙胜也下山了,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七星早就散了。”

    戴宗道:“你我既是多年的朋友,我有些话也不拐弯抹角了,俗话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晁盖不赏识学究,但是宋公明哥哥却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人,学究既然有才干,不如为宋公明哥哥施展。”

    其实吴用多少猜到戴宗请他过来的意思,不仅是简单的吃酒,而拉拢他倒戈。

    吴用不置可否。

    这时,打里间里走出个人,正是那黑宋江,一见吴用就作揖道:“本来你和戴宗兄弟饮酒,小可不该来打扰,但实在是想和学究说上几句话,冒昧搅扰,希望学究不要怪罪。”

    宋江是个圆滑的小吏,他有意拉拢吴用,姿态可以放得相当低。

    果然,他这姿态在晁盖那里受冷落的吴用很是受用,忙将宋江也请到席上,和戴宗三人围坐桌前。

    宋江先敬吴用,寒暄了许多句,才慢慢道出自己的真正目的,“今次请学究来,不为别的,只想请学究在寨主面前美言几句,给江州来的兄弟们找点事做。”

    他带上山的二十来人,每个人闲得都快长毛了,但晁盖就是不分配事情给他们做。

    尤其是李俊张横张顺他们,多么适合梁山水军,现在偏偏晾着。

    本来指望前几日周通那件事,叫晁盖就范,结果被孙小五给化解了,于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吴用虽然坑过他,但现在梁山上军师只有三人,除了孙小五就吴用和绰号神机军师的朱武。

    但那朱武也是后上山的,对山寨里的弯弯绕绕根本不懂,他根本出不了什么主意。

    那孙小五在晁盖麾下,可不就剩下吴用了。

    吴用捋了捋胡须,眼珠转了转,才道:“说一千道一万,你从山下带来的头领们没有事情做,归根结底是没有人替他们出头,只有宋公明哥哥你在山寨中有了地位,他们才能有好差事做。”

    “愿闻其详!”宋江一眼就看出吴用有办法,“如何叫小可有地位?”

    “这会不难,其实你只顾着和晁盖争麾下头领的数目,却忘了你最大的优势。”

    “最大的优势?”宋江和戴宗齐齐发问。

    “不要忘了,你是晁盖、也就是我等劫生辰纲之人的救命恩人。没有押司当初通风报信,我等就被官军擒获了,哪有今日的梁山。”吴用一语道破,“这个人情,就算他去江州救你,也是还不上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去江州救人是怎么回事,压根就没想救,若是细追究起来,晁盖根本顶不住宋江一句“你们为什么来晚了五天,那可是整整五天啊!”的质问。

    宋江明白了,“学究的意思是……”

    吴用眯起眼睛,用一个“你懂”的眼神送给宋江,“没错,便是旧事重提,至于怎么提,相信哥哥自有办法。”

    宋江若有所思,当即起身又敬吴用一杯。

    吴用想到自己已经帮宋江出谋划策,有些事情便得澄清一下,“有一件事险些忘记了,接老太公上山颐养天年的一事,一开始也是那孙小五提出来的。”

    宋江一怔,原来这件损事竟然也是孙小五的坏水,但嘴上则道:“原来是孙头领的主意,亏得他帮我惦记老父了。”

    三人酒过三巡,彼此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各自散去。

    高铭敏锐的察觉到宋江那边又开始搞事情了。

    因为他不止在一个地方听人讲道:“孙小五派人救李老太太,那是未雨绸缪,要说真仗义,还得是及时雨宋公明哥哥,当初他听到朝廷下发公文要抓劫生辰纲的晁寨主,那真是奋不顾身,豁出性命来相救!”

    宋江本来就是个十分擅长打造自己形象的人,毕竟连绰号都有三个:及时雨、山东呼保义孝义黑三郎。

    如果说绰号是一个人的标签,谁像他一样贴了三个?!完全属于绰号过载。

    高铭就怕宋江不搞事情,毕竟晁盖已经是寨主,他肯定希望大家都太太平平的,山寨不要生事。

    但对于高铭来说,不生事怎么浑水摸鱼。

    所以某种程度上,他还挺喜欢宋江的,宋江蠢蠢欲动,他就开心。

    宋江把以前对晁盖的恩情旧事重提,很明显,完全是冲着讨债来的。

    高铭按兵不动,且看他到底想怎么样,如果有必要,他愿意帮他一把,毕竟他现在处于弱势。

    如果宋江完全被踩下去了,晁盖岂不是一家独大了,那可不行,不符合高铭的计划。

    如此过了几天,这天早晨,高铭照例去聚义厅点卯。

    别的头领都可以不去,但晁盖、吴用、宋万和他天天都得过去,一起商量寨内的大事小情。

    高铭才在聚义厅外露面,就见李逵风风火火的走了过来。

    他嗓门大,离老远就嚷嚷,“孙军师,你且站住,铁牛有话跟你说。”

    就李逵这么大的身躯,高铭想视若无睹都不行,只能站下,等他说话,期间眼睛一直放在李逵手里的两把雪亮的板斧上。

    李逵来到高铭近处,嚷道:“今日在聚义厅前,大家都给铁牛做个见证,孙军师派人救了俺娘,俺铁牛绝对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人,有仇当场报仇,有恩也绝不拖拉。”

    高铭不做声,看他喊得震天响,只是站着看李逵。

    李逵膀大腰圆,一身黑肉,走到哪里想不注意他都难,何况现在还持着两把板斧,在聚义厅前叫嚷,周围但凡听到动静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来了。

    在聚义厅内的晁盖、吴用和宋万也都走了出来,站在台阶上看李逵。

    这时,李逵便对高铭道:“孙军师,俺铁牛感谢你,但是现在铁牛穷得叮当响,还要养活老娘,身上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对板斧,所以俺就将这板斧赠你一只,你不要嫌弃?”

    “啊?”高铭皱眉,不觉间看向李逵手里的板斧,不知是不是错觉,手柄上好像还隐隐可见残留的血迹,真是名副其实的杀人凶器。

    “铁牛有什么就给你了,救命之恩绝不拖拉,如今手里只有板斧,孙军师你不要嫌弃。”说着就要把一只板斧往高铭手里递。

    高铭忙举起手来,“你的好意我都懂,板斧我就不要了,你给我,我也没用,你还少了一个趁手的兵器。”

    “但铁牛就只有这个了。俺铁牛不是那等有钱却不报恩的人,有一文也分你半个。”李逵说着,还扯了扯自己的单衣,那意思,似乎在说如果身上的衣裳值钱,恨不得也分给对方半个。

    高铭信他就有鬼了,李逵真愿意给他板斧,大可以暗地里拜访,大早上的在聚义厅来这么一出,就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李逵后面是谁,不言而喻。

    高铭再看看晁盖阴沉得要下雨的脸,再结合这两天的舆论,什么都懂了。

    李逵一个莽汉,身无分文,但是为了报恩都能将板斧让出一半来,你晁盖富有整个山寨,但对救命恩人却没表示,说得过去吗?

    晁盖显然感觉李逵句句在打他的脸,所以才脸色难看得厉害。

    高铭真的不想碰李逵那把杀人的板斧,“不急一时,你先把板斧拿回去罢,你把它给我,我也用不着,不如在你手里发挥更大的效用。”

    李逵本来也没真的想给高铭,本来就怕高铭真的收下,此时听他这么说,便赶紧将板斧放下,“那俺以后赚大钱,再好好报答你。”

    这时戴宗又出现了,在远处喝斥李逵,“一大早又来喝酒生事。”走过来给眉心阴沉得能拧出水来的晁盖作揖,然后把李逵推走了。

    晁盖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黑着脸转身进了聚义厅。

    高铭随后进去,发现气氛很微妙,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肯定都听出李逵的弦外之音了。

    李逵就是宋江手里的傀儡,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李逵表演这么一出,真正唱戏的是宋江。

    晁盖和每日一样,简单过问了山寨内的事情,等其他人起身要走的时候,才特意对高铭道:“孙小五,你留下来。”

    不留宋万和吴用,单独留他,他现在的确是晁盖的心腹。

    既然是心腹,岂能不好好“出谋划策”。

    晁盖先开口,“最近寨中又有风言风语,今早李逵又来找你装模作样,不知你看穿了没有?”

    事到如今,就开门见山吧,“江湖上都知道宋押司豁出性命通风报信,救了寨主您一干人等,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