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同心城之战(第1/1页)复国
同心城就如一颗成熟的水密桃,引来无数垂涎目光,为了顺利摘下这颗鲜嫩的果实,又不付出过大的人员伤亡,联军采用了困城战术。
联军采取包围了同心城一个月,城内粮食渐渐紧张起来。同心城内一些普通老百姓家中已经断了顿。党项房当人祖祖辈辈放牧为生,虽说久居城中,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保持了吃肉食的传统。战事未起之时,每天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城中,同心城被包围之后,城内居民肉食供应自然就被切断了,只能依靠不多的存粮渡日。被围城一个月后,房当军的粮库中还有一些粮食,在减少定量的情况之下,勉强能够保持军队的供应,却很难接济城中百姓。只要再围城一个月,城内粮食供应就会出现问题,同心城则不攻自破。
但是,房当军自我恢复的能力大大超出了联军预料。从各种情报显示,西会州党项军已经有了两万人左右的规模,重新具备和联军决战的力量,快速拿下同心城就成为各军主将的共识。
九月十二日上午卯时,太阳升起不久,随着攻城总指挥王彦超节度使一声令下,联军终于展开了摘果行动。
这次担任主攻的是步军官说道:“同心城已落入囊中。”
侯云策身后跟着两位文官,一位是观察判官钱向南,另一位则是刚到同心城的赵普。
钱向南对于赵普的情况不算陌生,从已知情况看,赵普不过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官,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对此,钱向南很有些困惑,他不知道侯云策为什么会将赵普留在身边。
和侯云策相处越久,钱向南越是觉得侯云策身上隐藏着许多让人费解的秘密。就从护城河上造浮桥这件事情来说,联军围困同心城之后,各军主将都在为如何渡过同心城外地护城河伤脑筋,这条护城河水深一般都在二至三米,有七八米宽。联军军士大部分不识水性。攻城步军不可能涉水而过,以前用来辅在壕沟上的长木板最长不超过五米。根本无法放到护城河对岸去,骑军虽然可以借助马力过河,但让骑军去对付同心城高大的城墙,则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之事,想想都让人害怕。
众将有的提议把护城河引开,有的提议做木排渡河,这两个建议都是可行之道,第一个建议必须要征调相当数量的老百姓才能完成,老百姓到了同心城外,就需要增加粮食,本来就有些力不从心的运输线将不堪重负;
第二个建议同样面临着要用大量老百姓来运输木料等系列问题。最后,李宁和张城建议做浮桥渡河,他们做浮桥的方法讲出来后,众将皆服。
李宁和张城来历实在蹊跷,钱向南作为军情营主管,很难不去想两人的来历。
钱向南有意无意地去收集了侯云策的一些资料。侯云策虽然是侯之恩的族人,可是到沧州以前的经历就如一片白纸,回到沧州不久却组建了黑雕军。侯云策如此厉害,他实在想不通以前为什么名声不显。
赵普接到调动命令后,同样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联军的传令兵是八月底来到渭州,侯云策以西北面行营都招讨使的名义命令赵普必须在九月十五日前到联军报到,赵普实在想不明白招讨使为何要调他这一个小人物到黑雕军中。
赵普在淮南之时,杨光义很是欣赏赵普,招揽之意十分明显。杨光义正准备把赵普调到大梁城,只是由于西北战事突然爆发,赵普才暂时留在渭州。
赵普出身世代吏家,眼光端是毒辣,他认定杨光义必非池中之物,所以很痛快地答应了杨光义的邀请,他已作好了为杨光义效力的准备,赵普万万没有想到突然会接到这个调令,他不敢违抗军令,只好急急忙忙朝联军赶来。
渭州刺史古春对这个命令极为恼怒,赵普是他最得力的手下,有赵普在身边,古春才能放心在喝酒睡懒觉,那怕是党项军包围了渭州城,因为有赵普在城墙上坐镇指挥,古春也能够安然入睡,可是西北面行营都招讨使地命令十分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古春没有办法,万分不舍地放赵普离开了渭州。
侯云策仗马同心城外,平静地注视着激烈搏杀的战场,不时与钱向南和赵普说两句。
赵普以小官能和杨光义交往,必然有特殊能力。他将其调到身边,若是能收服则用之,不用收服则斩之,免得为杨光义所用。
(第一百六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