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踏青(第1/1页)九阙朝凰之第一女帝

    年初,积雪融化,万物回春。

    谢宸也即将大学毕业!

    谢琅问过这孩子,毕业后想做什么,结果谢宸只说想着先到处去玩玩,之后再考虑,她并不勉强。

    寝室内,谢宸洗完澡出来,看到蔺长安正在看书。

    “想好去哪里了?”他问道。

    “目前还不清楚,只看我父亲那边怎么说了。”蔺长安现在是副相之子,虽说蔺景玉不会为了这个儿子走捷径,可很多的经验还是能让他少走很多弯路,“不过我和父亲说了,毕业后现玩半年,然后再去吏部。”

    “这才对嘛。”谢宸肯定也是要做官的,不为其他,只为日后能帮衬着自家的小外甥。

    等小太子登基,谢琅夫妇肯定是要离开皇宫到处去游历的,他得在朝中帮着小皇帝才行。

    现在小太子的年纪还小,谢宸也不用着急,莫说是玩半年,就是玩个一两年也没问题。

    “我对做官兴趣不是很大,或者看看能不能留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蔺长安对科研感兴趣。

    目前几所大学里,都有实验室,一批很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前基本都会得到实验室的橄榄枝,留下来之后各方面都有保障。

    今年下半年,大学生的录取会更高,毕竟在另外三座州府,分别建立了两所大学。

    目前整个大周共计十所大学,足够现在的孩子们学习。

    即便学业结束后不能做官,但是走出去,你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只是,也能找到一份好的差事。

    留在学校里做老师,或者是去官府中做其他的差事,都是优先录用的。

    长安城的公交车,也在逐渐的向周边的州府普及开。

    如今长安的还行,基本都习惯了公交车的存在,从东城到西城,以前很多人这辈子都没走过,出现了公交车之后,他们有点闲钱,就会多购买一些乘车票,然后那日正好有事,又或者是闲着没事,在整个长安城里转转。

    十几路车,一整日下来,转便长安城,也不过十几个铜板。

    尤其是清晨和黄昏,学生们放假,此时的公交车是最拥挤的,更多的家里条件好的,则是会给孩子们购买自行车。

    比起曾经的南离都城,现在的长安城,一派繁华气象。

    国内目前还保留近十座老派,谢琅并没有让人打压,甚至每年都让各地州府多多扶持,并非是新派取代旧派才叫发展,新旧并存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且新派有新派的好处,旧派有旧派的底蕴,齐头并进,才是正确的。

    多年的努力,女子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才是好女。

    而现在的女子,其能力并不比男子差,即便是如今的朝堂之上,也出现了女子的身影。

    各处的作坊等也均有女子做事养家,就连那些闺阁千金以及名门贵妇,现在也会三五不时的去街上走走看看。

    之前很多女子出不得门,主要是因为家中还有孩童需要照拂,他们不如大户人家那般,孩子有下人照料。

    后期为了这些女子也能够走出家门,朝廷在长安设立了八所幼稚园,专门为读小学前的小童,进行学前启蒙,一般只要家里的孩子年满三周岁,就可以送到学校里,每月需要交纳一笔费用,这个价格不高,寻常百姓足以供应的起。

    再说你每月在外赚一两银子,幼稚园里收你五百文,你凭白还能多存下五百文呢,而且白天孩子都会在幼稚园里,各自的家里也得到了解放,不然你做什么,屁股后面都得粘着一个小童捣乱。

    而幼稚园里,每半年只需要缴纳一两银子就可以,这还包括孩子中午在学校里的伙食费。

    半年时间,即便是你去工地搬砖,都不止赚一两银子。

    孩童每年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其中暑期放假两个月,春节放假一个月,其他的时间基本上是没有休息的。

    有人舍不得花钱送孩子去学校里,也有人担忧孩子在学校里被谁欺负。

    只是送去的人,还是很满意的。

    在家里孩子挑食顽皮等,去了幼稚园,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吃饭也都抢着吃,爹娘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挑食的问题了。

    而且回到家里也不再如往常那般调皮捣蛋,这都是进步。

    小太子今年已经两岁两个月了,谢琅不准备把孩子送去幼稚园,在宫里每天他也能跟着未来普及各种只是,小学后再送他去读书。

    趁着一个好天气,朝中休沐,谢琅和周钰带着儿子准备去郊外走走,踏个青,野个炊,赏个景。

    在郊外距离凤凰山不远处的地方,有一片修整的很平坦的草坪,面积不小,还有一条蜿蜒的溪流穿梭而过,周边有各种樱花树以及桃树,偶尔还能看到兔子松鼠等小动物在周边出现。

    小太子从出生就很少出宫,一般也是谢宸休息带着他出去玩玩,次数不多。

    这次得知能够出宫去玩,他可算是高兴坏了。

    天刚亮,就起身带着侍从打转,什么东西都想带。

    最终他也只带着自己的奶瓶,去找爹娘了。

    御膳房里已经给谢琅做好了中午的膳食,保温效果还是不错的,放到中午至少也能保证是温和的。

    同时毛毯,帐篷等都搬到了车子上,之后一家三口出门了。

    抵达目的地,这边已经有不少的少年少女,也有带着自家孩子出门来玩的。

    谢琅他们到来,倒是没引起什么喧哗。

    绿草清幽,周钰在收拾地毯,搭建帐篷,谢琅则被儿子拉着朝着小溪而去。

    “母皇,快看那,里面有小鱼。”小太子蹲在小溪边,指着藏在一块鹅卵石下的小鱼。

    谢宸弯腰将他的衣裳下摆塞到腰间,挽起衣袖,省的沾湿了衣服。

    “这些不能吃。”

    “为什么,不是鱼吗?”小太子不懂。

    “它们太小,没有味道,而且长不大。”

    “为什么呢?”他现在还小,正处于一种对外物具有很强的求知欲的阶段,很多问题,谢琅也无法回答,她根本就不知道答案。

    “因为长得很大的,都去到江海里了。”

    小太子似懂非懂,“江海在哪里?”

    抬手在儿子脑袋上点了点,“去年母皇和父君不是还带你去看大海了吗?你忘记那些大船了?”

    “……哦,对,大船,母皇,大船出去了,还会来吗?”

    “会回来的,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可能今年,可能明年,也可能三五年。”

    “他们去哪里了呢?”

    “不知道!”

    白嫩的小手伸到水里,春天的水还透着寒气,冷的小太子打了一个哆嗦,抓起一块石子缩回来。

    “咦,陛下……”

    “哇!”

    谢琅扭头看着抱着女儿站在身后的姚理,姚理笑眯眯的,他怀里的仙仙小姑娘则开始哼哼唧唧的掉眼泪。

    姚理无奈的给女儿擦着眼泪,“哭什么呢?”

    小太子站起身,扭头看着仙仙,冲着小姑娘露出一抹可爱的笑容。

    “……哇!”好吧,小姑娘哭的更厉害了。

    谢琅忍俊不禁,“看来是被明曦给咬小脸蛋咬怕了。”

    “年前可是一直从宫里哭到府里。”姚理无奈摇头。

    “仙仙,我们去玩呀。”小太子说道。

    结果小姑娘一扭头扎进父亲怀里,留给小太子一个后脑勺。

    小太子懵了一下,不知道仙仙为什么不理自己了,明明之前他们玩的很好呀。

    谢琅道:“你之前是不是咬了人家一口?”

    “不疼的。”小太子很肯定的答复,“就轻轻的咬了一下。”

    谁让仙仙长得白白嫩嫩的,跟一颗汤圆似的。

    谢琅也没有说什么,对姚理道:“带着你女儿走远点,免得再被他给欺负了。”

    姚理也就是来打声招呼,既然说完了,自然得带着女儿赶紧逃了。

    他真的害怕小太子再冲着女儿嫩嫩的小脸咬一口,这次指不定要哭多久呢。

    瞧见那父子俩离开,谢琅也没有和儿子就这方面开玩笑。

    比如说“以后要不要仙仙做妻子呀”等等,这种问题,谢琅认为不适合对一个孩子说。

    毕竟儿子的身份不同,日后的妻子,必须得是个他喜欢的,与身份无关。

    只要不是风尘女子,对方是农家女谢琅也答应。

    再说这年代,士农工商,农家女的地位可是很高的。

    无非这种阶级观念,被谢琅给越来越淡化了。

    她并非就看低了青楼女子,而是无法接受那样的女子做自己的儿媳妇。

    况且大周的皇后,是这个国家女子的象征,即便谢琅不反对,恐怕前朝文武也得死谏反对。

    上午的阳光温和,风也徐缓,有些人看到周钰和谢琅以及小太子,都认出了他们的身份。

    纷纷在远处跪地磕头。

    谢琅在外图的就是一个轻松,上前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太太搀扶起来。

    “老人家住在京城?”

    “回陛下,民妇就住在对面的村子里。”老太太激动的就着谢琅的手起身,然后无措却又激动的看着谢琅。

    “今日也是趁着天气好,带自家的孩子出来踏青?”

    “是,是是。”

    谢琅看出她的紧张,笑容更加的温和,“家里的日子还好吧?”

    “托陛下的福,日子可比以前过的舒坦多了。”说起这个,老太太似乎是打开了话匣子,“陛下您是不知道,老婆子我家里有六个儿子两个闺女,以前是给地主老财种地,每年收的粮食都不够吃的,没办法,家里就把两个闺女送到了大户人家家里做丫头,五儿子也过继给了祖叔,就这样也是大半年都在饿肚子。”

    “现在呢?女儿可能赎身回来了?”

    “赎回来了,前两年也都嫁出去了,家里孙子孙女多,我们家有四十多亩地呢,每年种的粮食都吃不完,家里粮仓都堆满了,天天都是白馒头。”说到这个,老太太乐的合不拢嘴,“现在民妇家里的几个儿子儿媳都在城里的作坊上工,一年家里能存下不老少银子呢。”

    “那就好,只要勤劳,肯下功夫,肯定能够过上好日子的。”

    “是,陛下说的是。”

    其他的人见到谢琅如此亲民,也都放松心态,上前来和谢琅说起自家的好日子。

    毕竟他们可是连看到县太爷都腿肚子抽筋的普通老百姓,现在能看到当今陛下,那可是祖上烧高香了,之后回到家里也能和村里的人吹嘘。

    “你家里养猪了?”谢琅对一个中年汉子道。

    那中年汉子膀大腰圆的,瞧着就是有很大的力气,只是性子却很软和。

    “之前县太爷说家里条件允许,可以多样鸡鸭猪,县里给你补贴,草民就在村子里租了一块地,为了栅栏养猪,现在家里养着六头老母猪,三十多只小猪仔,村里有好些人家去草民家里定了小猪仔回家养着,草民准备留下二十头自己喂,年底能赚不少钱,正好明年送家里俩小子去读书。”

    “看你的年纪,家中的孩子应该十几岁才对。”这人给谢琅的感觉就是三十多,按照这个年代的早婚早育,他再过两年能做爷爷了。

    “上面有一儿一女,闺女出嫁了,儿子已经订了亲,明年成亲,俩小子是双胞胎,今年四岁。”

    “那你以后可要辛苦了,下面还有两个儿子等着成亲呢,看来你和妻子要多多赚钱才是。”

    “陛下说的是,草民和家里婆娘有一把子力气,还能干二十年。”那汉子羞臊着脸说道。

    同时心里也觉得怪难为情的,他和陛下说养猪干啥,人家可是皇帝,哪里懂得这个。

    不过瞧见陛下那温和的样子,似乎没有任何不耐,他心里又觉得不好意思。

    “县衙有没有告诉你们,女子成亲不宜太早?最早也要留到十八岁才能嫁出去?”

    之前和谢琅说话的那位老太太以及旁边的几个人点了点头,他们虽说不都是一个村子的,却也都离着不远,太远的话也不会来这里踏青了。

    “县太爷说了,不过有人觉得闺女十八岁出嫁,太晚了,都成老姑娘了。”

    谢琅理解,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出头的古代,早些结婚就意味着能够留下子嗣,也是迫于无奈。

    “不老。”谢琅笑道:“晚些成亲生子,母子平安的机会要更大一些,而且多留女儿两年,也能多孝敬你们两年不是嘛。之前户部做了统计,天下十五六岁就生子的女人里,十个孕妇里面,就有六个是难产的,只是晚两年,就可以降低到三个难产,好不容易养大的闺女,可不能折在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