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马革裹尸还(第2/2页)超级能源强国

费设备就行了,不能为了设备把人给累坏了。”

    “我看你是说反了。人这个东西累不坏的,我们当年搞156工程,哪个人不是一天睡三四个小时的?还不是活到七老八十了。设备就不一样了,设备是要老的,今年还是一流的设备,不抓紧时间用,明年就变成二流设备了。”花白头的老头儿说着,又指指边上的助手和实习生,道:“你问问这些小子。想上清华,想上中科大的,哪个一周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12个小时的书就能累死他们了?实验室里做实验,写实验报告。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能比工人农民还累?”

    苏城听的目瞪口呆,却不知该怎么反驳。解释一下压力和过劳死的关系?和做过5年代苏联援建项目的老爷子争执这些,那不是找着上政治课吗?

    杨明清咳两声,道:“咱们要不问问实习生和助手们的意思?”

    “问他们也不中。”老头儿“哼”了一声道:“四五十岁的研究员每天都要加班三四个小时,做助手的难道睡大觉?那要助手做什么,来当爷啊!”

    杨明急了:“这位老先生……”

    “这是杜满春教授,在德国凯姆尼茨工业大学做了3年的访问学者,刚刚回国。”王赟怕他说错话,连忙介绍。

    杨明怔住了。这位做过156工程的,怎么还是海外归国?

    老头儿霸气十足的摆了摆手,道:“别搞那些崇洋媚外的东西。德国的工业为什么厉害,德国人勤奋肯干。不管是技术学校的学徒还是学校的学生,一周1个小时泡在工厂、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大有人在。人家能做到的,咱们凭什么就做不到?咱们做的到吗?”

    “做的到。”昂然的吼声响彻楼道。

    几个人这才现,跟前已经围满了研究员和实习生们。年轻的实习生们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的满脸涨红,年纪大些的研究员也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脖子扬的比年轻人还要高。

    老头儿杜满春笑了,他稍微扶了一下门边,再次像是演讲似的,中气十足的道:“咱们国家落后了,就说碳纤维,多好的东西呀,军民两用,重量轻强度高,但咱们是什么水平?t3都做不出来,国外都做到t8了,咱们国家落后了十年都不止。这丢掉的时间,可不是要咱们拼命追上来?德国人日本人一周工作1个三小时,11个小时,咱们只有工作12个小时,13个小时,才能慢慢的追上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小苏?”

    苏城真是有些日子没有被叫过小苏了,可他这个时候,唯有老老实实的低头说:“是。”

    “这就对了。”老爷子满意了,挥斥方遒道:“累死人怕什么,将军马革裹尸还。做研究的要是能累死在实验室里,那也是一桩美谈了,对不对?”

    “这个……累死人还是不行的,我做董事长的,总得保证员工的健康不是?”苏城说的小心翼翼的。这也就是杜满春资格老。又是离退休干部。换个别人这么说,不知得被扣上多少顶帽子。

    偏偏这些研究员吃杜满春的那一套,自个儿在下面嗡嗡嗡的说了起来,有着急的,直接一撸袖子,继续回去做实验了。

    杜满春得意了。黑乎乎的手指头叩着门,笑道:“看看,这就是群众意见。你要员工健康,不如多买两辆通勤车,在食堂里多弄点热菜热汤的,比什么都强。”

    “您说的对。”苏城老老实实的点头。又转身道:“杨明,你记录,今天就调两辆通勤车到研究所来……嗯,这样吧,调四辆车来,配8名司机,针对整个大华实验室。四辆车24小时执勤,车里人坐满了就开,往返宿舍区和实验室。”

    杨明运笔如飞,“沙沙沙”的在本子上做记录,一群人在旁边看着。

    苏城想了一下,又接着道:“食堂也是一样的政策,我记得以前就是24小时工作制吧?”

    “晚上的饭菜比较单一,因为吃的人比较少,不耐放的菜就不做了,卖完了也很少补充。”杨明是办公室主任。对此倒是清楚的很。

    苏城摆手道:“以前吃夜宵的人少,现在加班熬夜的年轻人多了,就要当正经饭来做。菜不耐放就多煲汤,厨师要是不会,就找几个粤菜师傅来。”

    “是。”

    “宿舍方面要强化集团的住房政策。把实习生和助手都纳入到集团的住房政策里面来,命令财务事业部做预算。”苏城这句话一说,实习生和助手们都欢呼起来,大华的住房政策是补贴与实物并行的方式,愿意住宿舍就住宿舍,不愿意住宿舍就享受补贴,补贴的数额以租房平均价做估算,金额不少,宿舍更是建的不错——大华实业和大华投资都是苏城的独资公司,他左手借出大华投资购入的土地,右手就可以用大华实业支付的现金继续购买土地,还能顺便解决土地保有的问题。

    对实习生和助手们来说,吃在食堂,穿着实验服,住在宿舍,行以班车,生活问题就算是基本解决了。

    “要得。”杜满春高兴了,家乡话都出来了,换了舌头才道:“就这样子,王小子要是做不出t3水平的碳纤维,唾沫星子啐他。”

    王赟一脸苦色:“师伯……”

    周围一阵笑声。

    苏城松了口气,一摸脖子,一头的细汗,这才觉得一楼的闷热,想了想,又扯住杨明,道:“这样,再给碳纤维所的几栋楼里加上空调,这么多人打地铺睡觉,晚上怕也热的很。”

    听到“空调”两字,一旁乐呵呵说话的碳纤维所的人都闭上了嘴,瞪大了眼睛。

    9年代的空调可是稀罕玩艺,进口的要四五千块,国产的也得大三千朝上,而且,此时的空调凭票供应不说,安装一下都不容易,得给供电局交上千元的安装费,等他们派人做了电网改造以后,在通知空调企业来安装。

    上*海一向是中国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但在93年的时节,为了在婚房里能装一台空调,普通人家免不了要动员全家力量,弄票的,凑钱的,找人安装的……一台空调用掉一家人三五年积蓄都不足为怪,就算这样,大家还是排队等着买,南方的夏天太难熬了,尤其是房子小的家庭,哪怕每天就开两小时的空调,那也是极舒服极体面的。

    家里安空调如此费事,工作单位就不用说了。外企倒是偶尔有安空调的,国家单位只有给机器安空调的,给人安的却是少之又少,包括大华实业的总部大楼,也是只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

    杨明头大如斗,小声道:“三栋楼都加空调?那别的研究所和项目组也要怎么办?”

    “其他所想要,打报告申请,这一次就当杜满春教授口头申请了。”苏城停了一下,继续道:“大华实业内部,大华实验室优先安装空调,必须等大华实验室全部安装结束,再考虑大华总部……”

    随着杨明的记录,年轻人们很快窃窃私语起来,只听一尖嗓子的乐道:“太好了,我明天也搬铺盖卷过来。要不要带床厚被子?听说空调贼冷的。”

    “你不是结婚了?老婆都不要了?”

    “搂着老婆睡多热啊……”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n   ps:77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