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台塑意向(第1/1页)超级能源强国

    王胜亲自打电话给苏城,开口便道:“我们尽力了,但是……台塑决定放弃海沧计划。董事长已经获得了总理的谅解。”

    虽然早就知道王永庆的呼啸奔走没有效果,但听到结果,想到对方数年准备毫无结果,苏城还是不胜唏嘘的问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王胜叹了一口气,道:“行政院长认为,台塑在大陆建设的石化基地,造成的政治损伤超过了经济获得。因此,要求台塑停止海沧计划。”

    王胜停了一下,缓慢的道:“如果台塑与大陆方面签署有关‘海沧计划’的协议,他将采用三项措施,首先是停止台塑和控股集团的股票交易,其次会冻结台塑的资金往来,第三是限制台塑集团高层人员出境。我们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因此,只能终止计划。”

    这三招行政杀手锏简直可以作为政府对企业限制的经典案例,杀伤力十足,任何一家公司面对这样的禁令,都只有退缩一途。

    苏城不禁道:“你们的行政院长有老蒋的几分真传了。”

    历史上的蒋介石,在捞钱方面是一把好手,尤其是从企业压榨钱财,做的是轻车熟路。以至于在他短暂去职期间,国民政府竟因缺钱而难以为继。王永庆也许有借着行政手段脱离海沧的意思,但绝不是这个时间点和这种方式。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他的计划做的太大,自然有捅不到爽点的时候。

    王胜却无心谈笑了,苦涩的道:“不管怎么说,我的工作也结束了。这样的结果……真是令人遗憾。”

    “确实遗憾,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乐意台塑继续海沧计划。”

    “我明白。大华自始至终,寻求的都是替代海沧计划。你从一开始,就看出台塑无法继续海沧计划了吗?”

    “政治阻碍太强大了。”

    “的确是。”王胜长叹一声,又道:“我知道你在赌,没想到。最后还是让你给赌赢了。大华和台塑竞争,也是在表演吧?向舆论证明大华有与台塑平起平坐的资格?”

    “当时的情况下,台塑已经难以为继了。发挥余热吧。”苏城接着道:“我们还没赌赢,离赌赢还早着呢。台塑放弃海沧的消息什么时候公布?”

    “也许明天吧,台塑正在拟定新闻稿,但要和大陆政府一起发表消息。”王胜有问必答。自台塑终止海沧计划的一瞬间,王胜和苏城的关系也恢复了,也许没有当年蜜月期的信任。但确实是恢复了不少。

    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消弭于无形。合作的意识瞬间加强。王胜不易察觉的沉默了几秒钟,然后问道:“你现在要竞争海沧计划吗?”

    “首先是争取海沧计划保留,其次是争取得到。”苏城并不隐瞒。这是个公开的秘密。

    王胜犹豫片刻。再问:“大华是否需要台塑的帮助?”

    电话那头的苏城,惊讶的合不拢嘴。他没有预料到台塑竟会主动提供帮忙。

    作为海沧计划的始作俑者,若有台塑的帮助。自然是好处多多。但苏城秉承着凡事三思的教诲,仔细思考了一番,就渐渐冷静了下来。

    台塑是不会免费帮助大华实业的。也许是股份交换,也许是低价的长期合同,也许是别的什么要求……毫无疑问,王胜的试探是代表台塑高层提出的。他本人是没有这样的决定能力的。

    苏城很想问一句:台塑的条件是什么。

    他捂住了话筒,喘了两口粗气,忍住没有问出来。

    联合台塑,政治上的风险难以估量。一方面。他不清楚高层对台塑的态度,另一方面,联合台塑和中石化争夺海沧计划,多多少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想的更深一些。台塑放弃了海沧计划,却有可能借大华实业做跳板,间接影响海沧石化基地,这种名声和有可能的事实。也让苏城不那么舒服。

    良久,苏城颇为艰难的道:“谢谢,不过,我决定单独争取海沧计划。”

    苏城的回答,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王胜对苏城表现出的理性惊讶至极,问:“你有把握得到海沧计划?”

    “台塑都失败了。大华怎么敢说有把握。”

    “那么,你就不问问条件?台塑有不少针对海沧计划的准备并未实施呢。”

    “我怕自己忍不住答应。请台塑帮忙,也许会让事情变的简单,但会让局面变的复杂。”苏城没有遮掩自己的想法。

    王胜沉默片刻,只能道:“我理解。不过,大华集团若能得到海沧计划,将一跃成为东南亚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公司,这个节骨眼上,不是应该尽可能的聚集力量吗?”

    苏城冷静的道:“大华集团是否能够得到海沧计划,更多的取决于上层的政治考虑。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我们已经准备了很多,高标准的环保措施,提前购买的设备和培训支出,价值10亿元的国产化,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策略。如果是国际竞标的话,大华中标的几率恐怕会远远超过中石化。我们仍不被看好,不正说明,我们需要加强政治上的投入吗?”

    “看来苏董是考虑清楚了。那么……如果大华有需要的话,随时告诉我知道。”

    “当然,我们也希望继续维持大华和台塑的良好关系。”

    “求之不得。”没有了海沧计划在中间的阻碍,他们互相之间的需求又变成了主要关系。

    再交谈几句,苏城放下电话,感慨之余,再次拨通电话,通知霍昌等人自己的决定,并道:“你们现在立刻做一个分析,确定我们的票数。11名国务委员,我们需要6张票。”

    “我们已经在做了。苏振国委员和周老是已经确定的票了,另外,我们有极大的把握相信,一向追求装备国产化的李委员也会倾向于给我们投赞成票……但是,确定给中石化投赞成票的,可能有4个人了。这样的话,我们还需要争取剩下4个人中的三个人,对方只要争取到两个人……”霍昌呆在公司总部,他的面前放着一个白板,上面分别有三个部分:赞成、中立和反对。

    而在每一栏下方,都有好几个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