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九指圣人(第1/1页)农家娇女有点泉
大营,萧景行在看着将士们训练。
阿山压着腰间的大刀,快步走上高台,在王爷耳边:“云岚回来了。”
萧景行看向阿山,让阿山继续下去。
阿山道:“您知道的云岚是个闷油瓶,不想的事,问什么都不,但看他样子像是失败了。”
“三儿拒绝了他?”阿山问。
萧景行摇头,“不一定,王妃开明,不会因为出身而拒绝人。想必是木棉不同意。”
萧景行让阿山看着,他去寻云岚。
他在作坊里,寻到了云岚。感情遇挫的云岚,并没有借酒浇愁,而是磨剑擦拭剑身。
萧景行问他,“事没成?”
“没成?”
“为何?木棉不同意?”
“是的。”
当得到童叔的转告,云岚有些错愕,他以为他会成的。
因为木棉一向听话,听王妃的话。相对于左家,王妃必定更倾向他,一旦王妃向木棉提出他的意向,木棉定会答应。
万万没想到,木棉会不答应。
童叔是因为官阶的问题,木棉不想再寻个将军做夫婿。
云岚将事情经过与王爷了,问:“如果我不是军士,是不是还有可能?”
萧景行寻了个地坐下,“你当真喜欢她?”
“王爷当初对王妃是什么感觉?”云岚问。
回想当年的情景,“当时我不娶她,她就得要身败名裂,或者进京都。当时很纠结,舍不得,又下不了决心。”
“属下这里也是。回来的路上,属下想着要不去杀了左家的子,要不抢了木棉跑回南阳城去,还想着要不就算了吧。
回到这里一坐下,就想着四姐,她灵动可爱、聪明、又会武功。”
可惜啊,要嫁给别人了。
萧景行问他,“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云岚低头,继续磨剑,“算了吧,四姐不喜欢,属下就不凑过去了。”
萧景行见云岚这般,道:“我们一起长大,你是我兄弟,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在你行动前,告诉我一声。”
“好。”
…………
九指圣人来了,从晋国入梁国。
很多人得知他要来,集聚京都,要目睹九指圣人的风采,要与之论辩。
圣人进入京都后,先是拜会了皇上、太子,接着随沈明到泉村,进入新建的书院。
只见书院正门前,立有一牌坊,上头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题字处。
上头有书四字:“白鹤书院”
九指圣人问:“起名的人是?”
“庆王妃。”
“出自?”
“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此诗选自《诗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这首诗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
庆王妃这般用意便是暗示朝堂,多选用寒门贤才,开明圣听,莫要被奸臣所迷惑。
熟读书的人,怎能不懂其中大意呢?
九指圣人更是懂得。
“这字是庆王写的。”
“好字。”
从牌坊进去,只见佳木葱茏,奇花妁妁。再进数十步,平坦宽阔,有屋舍成排,上有瓦片盖面,下有门栏窗格,并无细致雕琢,亦无朱粉修饰。
左右对望,那墙一色雪白粉墙,虽无富丽但也不俗套,对于寒门子弟来,已然是好去处。
沈明:“这里头有教习室三四间,有住宿两三间。教习与子分开,教习室与处理公务之处分开。还有一处藏书室,陆续有书籍搬入。”
九指圣人颔首,“极好,极好之处。”
有士子问:“生可否在此处入?”
有人问:“在此处习,能否得到推荐信,参与会试?”
沈明:“自然是能的。这是庆王为了,给寒门子弟一条门路,而弄出来的书院,若是不能推荐入朝为官,来此读书也是枉费时日。
过年开春后正式招生,通过考试的子,尽可入院读书。”
沈明与九指圣人:“庆王与王妃,在后头等着您。”
“请。”
“这边请。”
一行人,尽可往后走,一路走过,书院的一草一木,皆已入眼。书院清幽,正是读书的好去处。
好些士子动了心,想要留下读书。
书院后山,有一凉亭,隐立于山林间。庆王与庆王妃,正立于凉亭中等着。
沈明带着圣人过去,“拜见王爷、王妃。”
“在下九指拜见王爷、王妃。”
“两位先生客气了,快快请起,这边来坐。”萧景行邀请他们入内。
其余一干人等,五步开外站立。
不是他们不想靠近,而是庆王府的侍卫,拦下了他们。
好些没见过庆王妃的士子,被庆王妃的美艳给惊到。
都庆王妃相貌丑陋,凶悍难看,没想到外界传闻都是错的,亲眼得见才知真人的美。
被拦下的士子,窃窃私语,讨论大部分是庆王妃。
而亭子里,苏灵雨看了九指圣人,眼里的笑意不断,脸上的微笑,再也没有放下。
眼前的人,与记忆中的人,完不一样,曾经的陈是个少家,现在的陈,是个被封圣的人!
不由得感叹,造化弄人。
萧景行:“久闻盛名,今日得此一见,没想到圣人这般年轻。”
九指:“都是外人给的虚号,王爷称某做九指即可。”
称呼九指,不提陈名字,这是打算提起过往了?
见陈不想提起往事,苏灵雨也不提。知道人是谁,她便没了兴致,让他们谈古论今去。
苏灵雨与萧景行:“见了圣人,识得圣人面。妾身这便去准备宴席,宴请圣人。”
“好。”
“恭送王妃。”
“王妃慢走。”
萧景行挥手,让阿山送她离去。
一行侍卫开路,阿山护着王妃,从人少的一侧离开。
当王妃走过,边上的士子,很自觉地垂头,不敢直视王妃,不敢垂涎王妃美色。
等王妃过后,他们有偷偷地看,心中叹道:美极了,好看极了。宫中三十六妃嫔,也不及她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