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开分店(第1/1页)农家娇女有点泉

    农家娇女有点泉正文卷第一三二章开分店我阿兄不似你,你有武艺加身,他只是个文官。若是同时上战场,如若有可能,请您看顾一二。”

    苏灵雨对他深深鞠躬。

    王景行快快扶起她,“既然你叫得我做师叔,又有这份情谊在,一旦苏兄遇难,定会助他脱险。”

    “师叔此去等能建功立业,在此先祝你马到功成。”

    “承你吉言。”

    与他颔首告别,上了马车,转身对他说:“保重。”

    “慢走。”

    大傻带包袱找苏重,跟随王景行一同入军营。

    寻找了苏重,“少爷,大傻来了。这是三儿小姐叫给你的。”

    给出去的物件沉甸甸,大傻也不知是什么。

    苏重接过去掂掂,打开一看,几件衣服香囊腰带,最重的还是那件锁子甲。

    “三儿小姐叫你不能离身,保命的东西。也不要给人看见,免得被抢了去。”

    “好,你先去登记造册,将来好领军功。”

    “军功有没有都无碍,小姐叫保你性命。”

    …………

    孙将军带兵出战,听说第一战就阻挡了魏军的进攻步伐。

    后续隔了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传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担忧外别的事,家里的活也不能放下。

    因战争好些农人,不敢进城卖青疏,这给苏记的店铺带来旺季。

    灵泉种植,养殖出来的东西,口感比较好,不差钱的人家。愿意购买苏家出产的青疏、鱼类、家禽。

    这给苏灵雨带去很大一笔收入,每日的流水上到十两。

    账面上的银钱足,她想到扩张的事。

    “这次多开一个铺面,是个分店。每日四婶做足够多的面包、甜品,送到分店去,分店一旦出现货物不够,就到总店调取。”

    分店位于城西街,那边的最为混杂,时常发生争斗,开的店面大了,容易招风,惹人眼红。

    “东家,店铺开到那边去,这些点心能卖出去吗?”

    苏灵雨说:“那边的有钱人少,但贪鲜的不少。金黄芋丸、香芋派,到那边就得论个卖。一根竹签一个丸子,一张油纸一个香芋派。”

    “论个卖,价钱就便宜,依照贪便宜的心理,很多人愿意买来尝鲜。别小看了那些人的尝鲜需求,城西街面的店铺,一天至少能赚二十两银子。”

    “这么多?”春不信。

    “城西苏记点心铺的掌柜,又春担任。春你带着你夫君,一同到那边去。夜里到会这边居住,孩子你们就随意安排。”

    春喜不自禁。

    四叔怕女儿做不好,“这几天你跟我好好学。”

    “嗯。”

    “小小的点心铺好弄,春这几日多跟你娘学手艺,等过去了也好跟人解说。”

    “好。”

    西城是王龙的地盘,想要在他地盘上做买卖,得要跟他打声招呼。

    王龙不在,童叔很好说话,不仅主动帮她找位置,还主动派人来帮忙打扫。

    二十两租来的铺面,面积不过百来平方,胜在位置好。

    她一下子签了三年的契约,指挥人清扫。

    苏灵雨去找来木掌柜,让他带徒弟,弄几个有特色的柜子。

    又找来铁炉子,用来烧煤蒸发水汽,给热品加热用。

    前后弄了七八天,才把分店弄好。

    分店张开,随意点上一封鞭炮,宣告开张即可。

    开张那日,张月的夫君钱二来来祝贺。

    孙将军带兵出战,命孙威留守军营,让钱二来看好大梁城。

    老虎不在,猴子当大王。钱二来往店铺一站,谁都知道,这是受谁保护的铺面。

    花胳膊们别说想闹事、想收点保护费的,他们连进里看看都不敢。

    苏灵雨邀请钱二来入内,给他泡一壶蒙顶茶,“可有前方的消息?”

    “双方军队对峙,小打小闹不断,苏主簿还是安全的。”

    “那就好。”

    “别放心太快,大魏占据了涪城往南的地方,对所有的村庄烧杀抢掠。有大量灾民往这边迁徙,怕不久就到这里来了。”

    大魏本国却粮食,为了解决国内的矛盾,他们往大梁搜刮粮食,缓解国内粮食短缺的危机。

    对所有村庄实施抢光政策,一件件消息传来,让前线的人震惊。恨不得冲上去,杀了那些莽夫。

    可惜两军对战,讲究的是时机,而不是冲动。

    钱二来不能对她说太多,只能告诉苏灵雨,苏家人还活着。

    “如果有什么消息,姐夫定要告诉我。”

    “放心,暂时不会有危险,过些日子再说。”

    “好。”“家里的人,还等着我传消息回去,就不留您久坐。”

    苏灵雨拿起较大的食盒,“这是给小孙将军的吃食,劳烦姐夫带过去。”

    钱二来颔首,拿上食盒,带队回去。

    而苏灵雨直接归家,将苏重的消息,告诉李盈,免得她担忧。

    同时苏灵雨找上奶奶,让她到村里找人帮忙。租来的地该种东西了。

    “你想种什么?”

    “先撒黄豆,平地的种黄豆,给土地增加肥力。”

    “去村里找妇人,至少二十人,坯地撒豆子,劳作三天工钱二十五铜钱。”

    “全都种黄豆,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

    “商队会卖出去的,至多走远一点。”要是卖不出去,直接做成黄豆酱。

    有大量的豆子在,想怎么研究都成,想浪费多少都有。

    地多人少,种豆子都是粗耕滥种,潦草锄草,撒下草木灰,挖个小坑,撒下豆子。

    撒了豆子,大家聚在一起,为浇水发愁。

    “地这么大,得浇多少水啊?”

    “这边没水过来,这些地用处不大啊!”

    “挑水浇水不足够,且水渠水少,这一季的豆子怕是不能收获了。”

    “两千多亩地啊!要是老天爷赏脸,今年必定大丰收。”

    他们见不得土地浪费。

    村长儿子急匆匆跑来,“大家快来,拿工具准备浇水。”

    浇水还要工具?不是用水桶吗?

    众人放下农具,跑去找村长儿子。“这浇水还要啥工具?”

    “直接回去拿水桶不是跟快吗?”

    “水勺往地里一撒,水泼得远,又能湿地。”

    “大家不用担心,三儿已经想好法子。”

    村长儿子对大家说,“这些农具,都是三儿与木匠研制出来的,三人抬着它,从地头走到地尾,不到两个来回,就把地给浇了。又省水又省时。”

    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