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手指口述(第1/1页)横明
徐光启也布不客气,拿出一份东西说到,“这是方书安他们最近拿出来的东西,叫做《安全生产条例。》”
“在此事上,臣和他们的观点一致。虽然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但依旧不能说是大问题。放眼天下,任何时候都有过问题。要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将其解决掉才行。十丈高的建筑,在大明本来就是第一个,更何况,他们还是使用的新技术,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出一些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徐光启的说法,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
一项新技术从出现到广泛使用,当中难免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像是煤炉刚出现的时候,可是死了不少人,但是人们不都还在用?
至于督察院那些御史还有工部的郎中们,不过是因为有着利益纠葛,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意识的要和方书安做对而已。
徐光启拿出来的东西,正是方书安他们这几天赶时间整理出来的一套完整方案。
此前,他们并没有如此赶时间的修建进度,也没有这样的操作方式,这样也就导致整件事情的组织有问题。
所以说,出现事故,算成意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说上天阻拦,那就有些过分了。
方书安等人吸取教训之后,制定了现在的操作手册,里边对很多环节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要求。
比如说,从事类似作业的时候,尤其是在搭建的脚手架以上,不能进行整齐划一的动作,也不能在一起行走。
要尽可能的减少共振……
“等等,何谓共振?”
泰昌突然开口,打断正在说话的徐光启。
他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对这么一个名词感兴趣。
“陛下,所谓共振,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有个东西,他和另一个东西本身震动的条件类似,只要是达到接近的水平,就会一起震动。共振之下,就会发生很大的偏移,也会导致内部结构的变化,最后就像现在一样,发生倒塌。”
泰昌并没有什么物理知识,想要他明白这样的专有名词,实在是为难,不过好在徐光启说的够简明,倒是也能让大致听懂。
徐光启继续说着,将方书安在下边的计划说的清楚。
安全操作,不是凭借一两个人就能做到的事情,除了做好培训之外,监管也十分重要。
而对于工地来说,监管措施仍旧匮乏。
虽然此时有工部的人员现场跟踪,但是他们也没有专门的操作规范,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好在,后世都成型的方案直接拿来就能使用,那就是引入监理。
监理不属于任何一方,他们独立于官府和建筑队伍,是专门的机构,就是用来检查施工现场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违规操作。
虽然说监理的钱是由建筑施工方来出,但是付钱的是上层,并不是施工队伍,目的是防止下层人员偷奸耍滑。
在监理的检查复核下,让整个生产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听着徐光启淡定的说着他们的打算,两人都感觉脸颊有些烧地荒。
事情虽然是下边人提出来,再由他们表达出来。他们当初也应该相信那些人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只需要有时间就能阐述。
现在倒好,逼着他们说出来,又是另一个性质。让别人看来,就是在为难内阁一样。
而且,还没有难住人家,可谓说的是对答如流,头头是道。难怪人家能淡定的等着,原来早就想好解决的方案。
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是有些懊悔,仍旧感觉脸上无光。
议事结束之后,方从哲慢悠悠的往外走。
李鋕一直在观察老方的动静,看见他身边没有人,便凑了过去。
“阁老……”
老方一回头,看见是李鋕,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
“何事啊,李大人。”
“您折煞小人吧,在您面前,可不敢叫自己大人。”李鋕心有戚戚的说道。
谁知道,老方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做的没有任何问题,以后还是这样做。”
还要这样做?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以后还要和阁老他们做对?
李鋕傻了,阁老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真的当自己是对手了?
想了想,他决定追上前去说说,并没有真打算要做对之意。
不过回头一想,现在去说,如果阁老真的在气头上,那肯定还不如不去。
几句话搞他现在是更加郁闷了,走路也慢了许多,如此一来,李汝华在后边哼哼着小曲上来,看得出他很是高兴。
抓不住方从哲,李汝华是内阁次辅,跟他说总可以吧。
“李大人,我等今日……”
“无需解释,我们都懂。”
怎么又是一个什么都懂的?
李鋕刚想问他一句,但是转念一想,换作另外一句,“你说,阁老是什么意思?”
“阁老是什么意思?没有其他意思啊,就是告诉你们,以后这样的事情多点也无所谓,那样才能让人觉得你们不是一路人。”
难道是要在人前让两人的距离显示的更远?
似乎也只有这样一个解释了……
李鋕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说法,启程离开皇宫。
再度复工的实验楼,跟以往同样热火朝天,但是人们干活的状态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一些关键岗位,一人操作一人复核成了常态,手指口述的方式也被带进来。
在有些人眼里,他们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多余的还会耽误时间,但是方书安起草安全事项之后,人们都在诟病这一点,有那时间能多做几个动作。
不过,任由别人怎么说,方书安都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意识,现在培养的就是意识,早早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或许手指口述这样的要求,在先行条件下没有多少用途,等到越来越多的大型设施上来以后,再去培养习惯,就已经晚了。
安全培训执行以后,在监理和工部双重巡查之下,工程进展的虽然慢了一点点,但是却井然有序,没有此前的隐患。客观上来说,其实是加快了进度,毕竟只要与小问题或者是事故,就会耽误时间。
慢就是快,还是很有道理之言。
内部检验合格之后,便邀请工部的人来现场核查。
要说这些人,还真是有骨气,若是换做商人,自己竞争对手搞出的事情,他们肯定会不屑一顾。
但是工部的这些官吏,还真是有一说一,是什么就是什么。
钢混结构的牢固程度,自然不是金丝楠木主体能够比拼的。
几个工部郎中站在撤去盒子板的殿内,感叹不已,要是换做传统工艺,从备料到搭建完毕,半年都是快的,看看人家,不到一个月,主体都完成了。
众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在事实面前,即便是有一两个人想要耍心眼都不成。
工部递交的报告,对等比例样本建设的很满意,他们到处都在表扬方书安和他的钢混机构。
如此一来,那些没见过的人更纳闷,难道说工部都被收买了?不然他们此前还在争执的厉害,现在这就改变主意?
一定是被收买了!
不管其他官员们怎么想,建筑本身通过验收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朝廷争执决定,启动三大殿修建事宜,将会按照工程进度,分批付款。
在首笔钱到位之后,他们就会赶赴宫中,开展建设。
主体要求在入冷前完工,其他细节要求在来年夏天雨季来临的时候完成。
给的工期不算长,但是也不能说短。
毕竟他们造一个实验建筑,用了也不过一个月时间。
三大殿其他东西都是现成的,连地基都不需要重新修建,毕竟此前的台座可以说是十分结实,用作水泥浇筑的话,相互需要进行定点加强就行,比如说在一些圈梁部位打下去一些柱式地基。
众人还在完善这设计方案和图纸,另一个重磅消息接踵而至。
泰昌正式宣布,朱由校获封太子,督办三大殿事宜!
消息来得很快,人们有点没反应过来,甚至还有些懵。并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朱由校封为太子的消息。
而是获封当天就直接给太子委任了差事,虽然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但是督造三大殿,也是对个人的看重。
负责修建和督办是完全两个概念,想在嘉靖朝,负责督办的是当朝红人,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小阁老,严世蕃。
所以说,立太子是泰昌不得不做的事情话,再让其督办三大殿的建设,就向众人展示另一个信号,也就是他对太子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敷衍。
在这个重大消息之下,另一个消息没有人重视。
因为太子监工的事情是,实在是太吸引人眼球。
由监税司从头开始,跟踪整个工程的花费,并且将对所有的消耗进行财务核算!
除了方书安以及内阁和一些清楚内情的人,没有其他人会意识到此事的价值。也就是在他的开展下,大明的公众项目总算是有一个公平的监督机关来执行,这对整个大明的财税体制的影响极为深远。
紫光阁,泰昌在座位上认真的看着财务审计方案,为他们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
多好的办法啊,都是自己臣子想出来的。
“李卿,这是方书安的办法吧。”泰昌敲着手里的奏章,笑眯眯的问道。
“陛下,您说的没错,正是书安提出来的方案。”
李汝华回答的恭恭敬敬。
“陛下,也不全是,书安只是提出来一个观点,重要的细节还是由户部和监税司做出来的。”
老方知道户部也付出了很多辛苦,虽说按照实际,肯定是方书安的主意占据主要位置,但是他说出来肯定还是要将户部的功劳带上。花花轿子众人抬,要一个人吃独食,那不可能。
“好了,朕知道,你啊,别人要是家里的小子立功,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你倒好,明明是自己孙子的功劳,非要掖着藏着,怎么得,难道还要怕别人说他锋芒毕露不行?”
“陛下,木秀于林,终归不是好事。只要事情对国家有利,就算不给他又能如何。再者说,他人在此事上努力颇多,并非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方从哲已经清楚泰昌的风格,他是绝对务实性的皇帝,不需要专门溜须拍马,有什么话喜欢直接说出来。这样的性格,跟上一个万历是天壤之别。
所以啊,他才不担心泰昌会将自己孙子的功劳记在别人头上。
太子获得名分,最高兴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张嫣。
这个出身一般的女人,马上就要成为帝国的太子妃,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
要说张嫣,相貌自然是没的说,只是在历史上的风评,因为天启走的早,所以有些奇怪的传说。
朱由校见过一面之后还是对这个姑娘很在意,毕竟,男人有几个不是颜控的?
张嫣的相貌在画像里不是最佳,但是本人绝对是极美的那个。
中间的门道,朱由校还是清楚的,此前他还算是皇室底层的时候。对下边太监的做法很是清楚,如今即便是身居高位,还是能想到张嫣的画像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对于朱由校来说,他最高兴的事情不是别的,正是督造三大殿,方书安清楚的很,那对于他来说,绝对是耗子掉进米缸的那种。
自从接到督办三大殿的事情,他除了上课,跟着师傅们学习,就是在施工现场。
以前是他自己想玩,方书安让他使劲克制着。现在好了,身边有现场,还需要去琢磨什么?
工部的郎中带着人在查看现场的条件,结合设计图,看看是否合用。朱由校一点也不闲着,同样站在一旁,听他们分析。最关键的是,他说出的东西一点都不外行,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对此,不管是工部官员还是刘青,都很是叹服。他们不知道朱由校此前的爱好,还以为太子做了很多功课。
对朱由校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看看人家太子,为了份差事,都能很好的要求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干不好?
一行人在建极殿基座上讨论,泰昌刚好带着王安和一众护卫路过,看见他们的架势,便阻止了王安要喊的架势。“别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