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 李世民:我的刘先生,嘤嘤嘤……(第1/1页)囚唐
卧薪尝胆,终成一代霸业。
似乎这才是英雄故事该有的样子。
人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英雄成了其他英雄垫在脚下的白骨。
三人一起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缅怀枉死的刘仚成。
吴关率先打破了沉默。
“如此说来,你们该去找梁师都报仇。”
“谈何容易,”大巫道:“自从杀了我们族长,梁师都的部下人人自危,生怕成为下一个死鬼,于是逃散的逃散,降唐的降唐,梁师都的人马竟瓦解了十之七静案?”
吴关心下一惊。
他知道刘文静案是李世民心中一块死结,甚至李世民有意识地争夺储君之位,或许就与这位老部下的冤死有着某种关系。
“难道……”吴关向前凑了凑,没敢将话说完。
中年府史终于看了他一眼,道:“新太子下令,让大理寺重新核对刘文静案,这是要平反。”
吴关没想到李世民竟如此迫不及待,夺权还不足十天,便已开始为这个冤死的老部下找回场子了。
刘文静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早年他在隋帝杨广手下打工,因工作关系与裴寂结为好友。
他看好李渊,觉得李渊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有起兵一搏的资本。于是他一面撺掇裴寂,让其劝说李渊造反,一面结交勇武的二公子李世民。
期间因为刘文静与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有姻亲关系,受牵连下了太原郡狱,李世民颇讲义气,不仅入狱探望,与狱中的刘文静议计天下大事,还将他救了出来。
自此,刘文静对李世民死心塌地,耐心引导扶持,亦师亦友。
李渊起兵之时,为免突厥人趁机攻其后方,刘文静冒险出使突厥,与可汗修好,立下了大功。
后来李渊得了天下,封赏有功之臣时,刘文静任纳言,成为宰相,还得到了“恕二死”的特权。
啥是恕二死,就是皇帝忍你犯两回死罪。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一个臣子,能得到这样的荣耀,为人臣的路基本就走到头了,剩下的就是夹起尾巴,莫让皇帝觉得你功高震主,对你起杀心。
偏这刘文静什么都好,就是心眼窄了些。
他认为自己功劳更大,看不惯裴寂比自己官儿大。其实,满朝文武也就裴寂位列其上。
有时候,人钻了牛角尖,是真拽不回来。
心有不满,刘文静便常常挤兑裴寂,让他下不来台。这俩人的友情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典型的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裴寂也不是吃亏的主儿,表面上虽一再忍让,背地里却留着心。
终于,被他抓着个机会。
刘文静家中出了邪祟,他找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做法驱邪,此事被一个失宠的小妾告发,说刘文静谋反。
李渊许是早就看不惯刘文静小心眼,又或许是故意给偏爱的老伙计裴寂一个出气的机会,便命裴寂和萧瑀一起审理此案。
刘文静并不避讳自己因官位而产生的不满,以萧瑀为首的参与审理此案的官员认为这并非谋反,李世民也极力替刘文静解释,想要保全他。
偏偏裴寂仗着跟李渊关系铁,趁机进言,说刘文静才干出众,但生性阴险,喜爱猜忌,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他不琢磨如何为君分忧,却整天窝里斗,这样的人留着也是个祸害。
李渊一听,有道理啊,便斩了刘文静,还抄了其家。
出事时为武德二年,大唐刚刚建立两年而已。可怜刘文静筹谋一路,临到该享福,把命丢了。
后世人们所能看到的史书中,并未记录李世民的心路历程,刘文静之死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人们不得而知。
以吴关的经验,越是不说的,才越可能是大事。
这不,从李世民迫不及待重新审查当年的案宗,便可瞧出端倪。
吴关立即警觉起来,并问道:“咱们大理寺的人,有谁参与过审判刘文静吗?”
这问题一出,中年府史似觉得吴关够聪明,能聊两句,便放下手中的笔,也将身子向前凑了凑。
“当年啊,咱们的大理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