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两首《入戏太深》(第1/1页)音乐系导演
如果梁西琼的我想有个家让整个演唱会现场都有种凝重的气氛的话,那么陈布一身特别的装扮上台之后,现场的人都一个个瞪大眼睛。
虽然陈布一直都比较低调,所以,名声似乎不是那么大。
但是这家伙是个戏疯子,演技是真的很厉害。
在这个日渐浮夸,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开始用那些人气生,流量明星的时候,陈布这样的演技派,就显得尤为难得。
特别是当那些平时很高调的明星,时不时地被传出什么出轨啊,吸度啊,劈腿啊,之类的负面新闻的时候,陈布这种低调的实力派,反倒是更受青睐。
所以,实际上,陈布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名声不显。
至于陈布在剧组打人的事情,这算什么负面新闻?这反倒是更让人佩服他的“敬业”。
看看,入戏太深到不可自拔的程度,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演员啊。
事实上,此时此刻,陈布却是慌得一批,不是他没有经历过大场面,但是大多数是,他也就是打个酱油之类的,哪里有像这次这样,居然上台演唱。
毕竟,他是演员,不是歌手。
“你的笑总是装作很天真,我们永远都不会离分”
“空气中弥漫浪漫的气氛,随着心跳在加温”
这首歌前世的时候,或许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只不过是一首流行歌曲而已,但是关键就在于这里,据这首歌曾经创造了6亿的点击,当然了,这个数字是不是有水分,还真难的很,但是不可否认,这首歌的确曾经流行一时。
入戏太深这首歌,对于很多实力派,体验派演员来,都很特别。
谁还没有入戏太深过呢?包括陈布人也是如此,虽然这次的绯闻,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入戏太深的缘故,但是,他的确曾经经历过入戏太深无法自拔。
不过,陈布是比较内敛的人,嗯,而且他其实并不是很懂得去表达。
当然了,陈布演戏投入,唱歌的话,就未必了。
但是对于在场的观众而言,却觉得这首歌,陈布唱出来就特别有意思了。
感同身受啊有木有?
“粉红色长发迷人的嘴唇
浅蓝色眼影迷离的眼神
现实的你和他路边拥吻
看街道上的落英缤纷”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的是叙述的式。
前面两句,诉着一堆男女在戏里许下誓言,永远都不会离分,但是后两句却突然一转,仿佛让大家看到了陈布站在街头,原兴致冲冲地想要上前,结果却止住了脚步,因为他的那个她,正在路边和其他人拥吻。
街道上的落英缤纷,他的心中却是苦味杂陈。
“是我入戏太深
结局却一个人
原地傻傻的等
换不回那温存
怪我入戏太深
已变心的灵魂
这首歌唱觉得残忍”
后面的副歌部分也是整首歌的**点,一切都只是因为自己入戏太深,将戏里的情分当真,结局却只是他一个人站在街头傻傻地等。
可是戏里的温存,却无法带出戏外,他入戏了,但是她却出戏了。
无论戏里爱的多深,无论许下多少誓言,在戏外,一切都重置了,这首歌唱起来,发地残忍。
只因为自己不能出戏,只因为自己入戏太深。
“谁能懂得那些誓言多伤人”
娱乐圈经常会有假戏真做,因戏而走到一起的比比皆是,就是因为,入戏太深。
比如前世的王逸凡记忆当中就有好几对,某诗,某大叔,不就是因为演了一出戏之后就走到了一起?
天天耳鬓厮磨,哪怕是在戏里,也容易日久生情,不仅仅只是因为入戏太深,而最痛苦的也莫过于此,一个入戏太深,一个出戏太快,于是痛苦的只是一个人。
音乐声停了下来!不过,陈布没有下台,而是拿起话筒来:“第二首入戏太深送给大家。”
台下的观众一个个都有些傻眼,一首歌唱两遍?他们还是头一回见,关键是,我们没喊安可啊。
陈布不是那种专业的歌手,对于掌控现场气氛什么的,他也真不在行,他有些急,只想尽快唱完走人,只是拍一部电影而已,居然还要面对这样的大场面,我太难了啊!
所以,他没有其他的歌手那样,和台下的观众互动之类的,直接就是第二首入戏太深,所以才会让观众产生误会,觉得太奇怪了。
只是下一刻,音乐旋律响起,大家就恍然,然后有些兴奋起来,居然是不同的曲风,不,应该,风格完完不同啊。
难道是两首同名歌曲?
因为此时此刻的音乐旋律从之前的电音风格开始转变成了戏剧风格的堂鼓与锣,而曲风也自然为之一变。
从电音到戏剧,这种陡然的转变,还是很突兀的。
“这是含苞待放的蕊
开出尘埃落定的美
天长地久的相随
那是爱情的滋味”
果然,风格完不同了,如果之前那首入戏太深是时下比较常见的流行曲风的话,那么这首歌,就比较特别了。
“有种自欺欺人的悲
告诉我要身而退
这是爱中角色在轮回”
两首不同的歌曲,虽然同样的歌名,但是似乎唱出来的意思也有些不一样了。
如果第一首歌曲是一个演员因为入戏太深,将戏里的情感带出来,而造就的一种情伤和悲叹的话,那么这第二首,却是仿佛在询问“无论是演戏的,还是看戏的,重点是谁会愿意心甘情愿陪你入戏?”
“请你不要再
是我入戏太深
还是你演的太真
后知后觉的残忍
似幻似真,是爱你还是恨”
这首入戏太深和之前的入戏太深完不同,不同的唱法,不同的曲风,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角度。
但是同样的都是关于入戏太深。
相比之下,之前那一首,可能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和接受,因为歌词的字里行间,没有任何的委婉的表达,有的只是一腔倾诉。
而后者,却是显得更加的深入一些,对比之下,普通的听众大概更喜欢第一首,因为歌词朗朗上口,而且词意容易理解,可是后者却更容易受到专业人士的喜欢,因为风格,因为唱腔都富有创新性。
底下的音乐类的媒体记者一个个兴奋不已,今晚绝对是不虚此行,这些歌曲,就足够他们大书特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