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利在千秋(第1/1页)大易师
看着二人含脉脉对视着,夏辉轻咳了两声道:“两位,不如我们还是先做正事吧。”
年轻男子和美貌妇人瞬间反应过来,瞬间一阵尴尬。
“好,夏小哥,我们就做正事,看看如何才能他俩母子平安。银两方面你不用担心,只要能求小婉和肚里的孩子,我多少银两愿意出。”年轻男子正色道。
夏辉心里微微点了一下赞,这年轻男子也算是重重义之人了,这倒是难得。只不过能不能把孩子和这个美貌妇人救活过来,夏辉现在心里还没有谱呢。
想到最后有可能出现一尸两命的局面,夏辉心里一沉,凝重的道:“你们放心,我会竭尽所能的。”
夏辉没有再说话,看了看医馆四周,只见医馆里面除了这家子的人外,还没有其他人看病,于是走到不远往正在看闹的王仲旁边,正色道:“师傅,今天早上能不能请你闭馆半天,我有事需要你的帮助。”
王仲刚才可是一直看着,自己知道不远处的孕妇有祸事了,人命关天,更何况是夏辉的请求,他当然不会拒绝了。
“好,阿辉,我便先关了医馆的大门。”王仲想也没想便去关门了。
夏辉先安排众人就座,便把美貌妇人带到了王仲的边,把推算的结果说了出来。
王仲眉头紧蹙,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道:“阿辉,胎儿半路折腰的况可是有很多种的,或是生天不足,或是因意外流产,或是食用胎儿相克之物,又或是分娩时胎位不正,想要临产却是出不得,错过了降世的时机,导致难产,等等,诸多况也会导致胎儿半路折腰的。”
果然不愧是专业的大夫,夏辉好奇道:“师傅,依你看这是什么况呢?”
王仲看了看美貌妇人的肚子几眼,缓缓说过:“刚才我已经探了脉象,这孩子健康得很,不会是因为先天不足的况,依我看来很有可能是因意外事故流产或者胎位不正,分娩时难产的可能比较多。如果结合你卦象的推论,十有便是胎位不正,所以导致难产呢。”
王仲分析得很紧密,虽然只是把一次脉,但是却把祸事的始末推测了出来,这倒是难得的很呢。
对于胎位不正的结论,夏辉也是如此认为了,胎位不正,错过了分娩期,轻则胎儿死亡,重则孕妇也要丧命呢。生孩子在上辈子那个科技昌明的时代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这个时代可是高危的事呢。
每年不知道多少孕妇从死在这上面呢,生孩子说是从鬼门关走过一圈也不为过的。
夏辉小心翼翼问道:“师傅,可有办法把那胎位给扶正了?”
王仲皱了皱眉道:“由于男女有别,所以胎位扶正我也没有经验,有一些经验老道的接生婆子倒是会一点手法的,只是不知道行不行?”
夏辉微微变了脸色,他可是没有考虑到男女大防的事呢,师傅乃是一个男子,自然不合适去摸人家妇女的肚子呢。
这个时代可是把贞节看得比命还要重呢,医者无忌的说法可是行不通的,所以师傅说不懂这些也是正常呢。
这可就难办了,夏辉皱眉说道:“师傅,你可知道青南城有哪里懂得扶胎位的接生婆子呢。”
王仲皱了皱眉道:“接生婆子我倒是认识几个,但是懂得扶胎位的,那可是没有。阿辉,这些接生婆子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除了懂得一些生子的常识之外,可是没有人传授这些手法呢。”
夏辉听得一阵大汗,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个时代女子学习根本不受重视,更不要说学什么手艺的,所以没有人懂得扶胎之法,那也是理之中。
这可是难办了。夏辉心里暗叫不妙,看这美貌夫人的大肚子,离那胎儿临盆的时间可是不远的,现在该到哪里找懂得扶正胎位的接生婆子呢。
这真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了。
夏辉皱了皱眉头道:“师傅,那怎办呢?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王仲没有说法,而是低头沉思了起来,良久之后,他抬头说道:“夏辉,现今之计也只能广发通知,重金打赏,看看这青南城之中有没有懂得扶胎的接生婆子了。”
这倒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夏辉脑海之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激动的道:“师傅,或许我们不需要找那些懂得扶胎位的接生婆子,只需会一点皮毛,便可以了。"
王仲愕然的道:“阿辉,这是什么意思呢?那可是人命关天,懂得一点皮毛的哪里可以?”
“可以,当然可以了。师傅你刚才已经说了青南城之中只怕没有人真正懂得扶胎位的手法,我们就算广发宣传只怕也招不来一个。所以我们不妨试一下那些懂得一点皮毛的,说不定能够成功呢。”夏辉自信的道。
王仲有些担心的道:“阿辉,话虽如此,但是万一救不活呢?那我们岂不是拖延了人家求生的时代,说不定人家四处寻找,能够找到懂得这手法的呢。”
夏辉有成竹的道:“师傅,你不用担心,我自有把握呢,只要按着我的法子去做,很大的机会能够把这二人救回来呢。”
王仲眼闪过一丝惊讶,不解的道:“阿辉,你何来的自信呢?”
夏辉嘿嘿一笑道:“师傅,你可是忘记我学的份了吗?我可是一个五品易师,自然能够推算出祸事的变化了,我们只要找到一个稍微会一丁点的,然后进行扶胎位,我再根据易学吉凶占卜其结果,如此更能够准确把握了。”
王仲目瞪口呆地看着夏辉,他难以置信的道:“阿辉,还可以这样的吗?”
“当然可以了。”夏辉微笑着道。
王仲激动不已,他兴奋的道:“阿辉,我怎么从来就没有想到呢,医学与易学相结合,说不定真的能够把难产凶险给化解了呢。阿辉,这事要是真的做成了,那可是利在万民,利在千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