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奖励制度(第1/1页)崇祯十五年

    昨日黄昏,当通州城中遍贴告示,还有锦衣卫沿街宣讲,呼吁知晓厘金局内情的百姓明日一早到通州县衙去举发之时,通州城瞬间轰动,一来皇帝或者太子很少出现在通州,二来轰动的是,皇太子居然是来查弊的!

    不过轰动归轰动,但真正起心动念,想要到衙门去告诉的却没有几个。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终点,为京畿通商第一城,江南的米盐丝布,皆通过运河运抵至此,城中常驻人口将近十五万,几乎相当于某些地的一个府,其中一半人口都是经商之人。既然是经商,自然就免不了和厘金局打交道,若厘金局的舞弊之事,再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商人更清楚了。

    虽然商人们知道厘金局的弊端,但却没有人会去举发,原因很简单,厘金局是受贿者,他们这些人商人都是行贿者,按照大明律,他们的罪行一点都不比官员少--即便锦衣卫的宣讲口号里有“举发免罪”四个字,但商人们才不会相信呢,官字两个口,现在的好,谁知道事发之后朝廷会怎么处置呢?

    一些清白的商人,也不愿意去趟这池浑水,天下乌鸦一般黑,就算太子殿下英明无比,清除了通州的贪官,但太子殿下一去,风头一过,厘金局还不照样?到那时,他们这些举发的商人怕就要倒大霉了。

    大家想的只是看热闹。

    ……

    早饭过后,通州州衙门前人山人海,看热闹的百姓将衙门前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想知道,今日究竟有没有人会来这里举发?

    身甲胄的武襄左卫立在衙门前,通州兵丁维持现场秩序,这意味着太子殿下此时就在衙门中,

    衙门前有一面大鼓,但有举发者,可以走上前敲响大鼓,然后就会有人引着他进入衙门。

    “举发有赏,”有衙役敲着铜锣,大声宣讲:“举发贪墨十两银子者,但有证实,赏银五两。二十两赏十两~~”

    衙门喊的声嘶力竭,但真正上前的百姓却没有一个,大家都在观望。

    而在人群的最后,街道拐角处,被审讯了一夜,一身疲惫的史进慢慢向衙门走来,在他身后,几个壮汉子正冷冷注视着他。史进不敢回头,只恐一回头自己就会双膝发软,不过他心情却是轻松的,因为那个锦衣卫长官已经告诉他,因为他表现良好,所以太子殿下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行,现在只要他去做最后一件事就可以了。

    史进深深吸口气,他知道,只要他做了这件事,那么他就变成了通州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以后在通州衙门将再无他的立锥之地,但比起被捉拿下狱,棍责鞭挞的下场,他现在已经算是被轻放了,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我举发~~”

    离着远远,史进就举起了手臂。

    人群惊讶的回头。

    “是巡查队的史巡士……”有认识他的人声道。然后百姓们的惊讶更多,怎么的,史进是要举发上官吗?

    史进面无表情的向前走。

    人群潮水般的向两边闪开,为他让开一条路。

    史进径直走向大鼓,拿起鼓槌,咚咚敲响。

    立刻,一个九品吏从衙门里面走出来,将他引进衙门。

    所有人都等待着,等待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从衙门里走出来。

    半个时后,史进从衙门里面走了出来,不同于进去之前的灰败,现在他是满脸红光,手中捧着一锭足足有十两的银子,一出门,就高高举在半空,对着衙门外的百姓喊道:“太子殿下已经赦免了我的罪,赏银十两~~并令我宣谕,凡事举发上官的兵吏,一律既往不咎,商人部免罪,而有重大立功者,赏银五十两起跳~~”

    轰。

    围观的百姓立刻就轰动了,自从史进进入衙门,所有人就都意识到,史进的举发带有自首的性质,就是不知道太子殿下会如何处置?现在见史进安然无恙的走出来,还拿了赏银,大家终于是相信了,一些躁动的心,终于是按捺不住了。

    “草民举发~~”

    有史进的示范,在最初的犹豫和观望之后,终于有人鼓起勇气,从人群之中挤了出来。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就有十几个百姓敲响了大鼓……商人人或许还有顾忌,但一些知道内情的伙计却不会想那么多,且都是真实————这个时代有反坐罪,又是太子殿下亲临,除非是特别胆大包天的人,否则还真没有几个百姓敢诬陷官员。

    州衙后堂。

    朱慈烺正表情严肃的翻看几个被挖出来的厘金局官员的供词,整件事情从史进开始,然后顺藤摸瓜,一共牵扯出了五六个官员,巡士加上衙役兵丁,更是将近百人,也就是,通州厘金局,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有问题,而就在他们的指缝间,国家的厘金税就这么悄然的流失了。

    厘金局的制度不严密吗?

    老实,还真够严密的,从委员、牍、会计、稽查、巡士、监印,每一个步骤有专人负责,并且制定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而对于偷税漏税的商家,更是定出了逃税五倍重罚,第二次再犯十倍重罚,最严重者,甚至可以抄家的顶级处罚!即便如此,却依然不能制止通州厘金局的贪墨,从数目上看,每一次逃税并不是太多,也就是十几二十两,但日积月累下来,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其中最让朱慈烺痛心的是,运河上的厘金局,从南到北,都实行一关一印的政策,即从北新关运到京师的货物,途径的每一个厘金局都要检查并收税,并且要和上一关的税票进行核对,如果货物有误,就不能放行,但实际情况是,即便有误,只要商人塞点银子,官员就会睁只眼闭只眼,糊里糊涂的放行。

    “殿下,臣有一个想法……”李纪泽拱手。

    “。”朱慈烺拱手。

    “厘金税只所以偷漏严重,关键是查缉没有发挥作用,朝廷虽然对逃税者制定了最少五倍罚款的标准,但罚金归朝廷,对官员和兵丁的奖励极少,查缉十次,也不如他们一次从奸商那里拿到的贿银。人都是逐利的,没有利益,只靠大义,大部分人都抵挡不住贿赂的疑惑,所以臣想着,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将罚银归国库,改成国库七,官员三,如此,官员既能保持清名,又能获取实际的利益,如果一来,他们必定会力查缉,奸商们再想要贿赂他们就难多了。”李纪泽道。

    朱慈烺忍不住点头:“好,你的提议太好了,我看也不要七三,就五五。罚银一半归国库,两成归官员,剩下三成归下面的巡士兵丁,这样一来,上上下下都有动力,即便官员想要放行,下面的兵丁也不会愿意。”

    “五五……朝廷怕是不会同意吧?”李纪泽道。

    “回京之后我就面见陛下,陈明利害,相信陛下和朝臣们都会同意的。”朱慈烺信心十足。

    厘金局的规章,基还是完善的,唯一不足就是没有照顾到人性,现在罚银五五分成,每查获一笔,从官员和下面的兵丁都有收入,这个法在国推广开来,不但能大幅提高厘金税的收入,而且能清除官场上的一些弊端。

    脚步声响,张家玉走了进来,手中捧着最新的几份供词,朱慈烺大略的瞄了一遍,沉思道:“如此一来,徽商应该没跑了……”抬起头:“传令,立刻回京。”

    “那通州的事情?”李纪泽有点担心。

    “刑部应该很快就会派人来,暂时就交给通州知州吧,看起来他应该是清白的,再派两个锦衣卫盯着,相信他绝不敢徇私。”

    ……

    中午时分,护卫太子的马队从通州西门离开,返回京师。

    同一时间,太子在昨夜在通州查缉,抓了五六个官员和十几个商人的事情已经在京师传开了。

    太子,好像又预权了。

    这一次预的好像是刑部的权。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朝中官员都是静悄悄,公开场合,没有任何人提出非议。虽然从礼制和大明官制来,太子并没有权力捉拿和审问通州官员,这乃是刑部的权力,太子出巡通州,也非“代天出巡”的名义,只是巡视,也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如果言官和清流想要挑刺,也是能挑出来的。但昨日朝堂上,马嘉植一番谏言,结果太子竟然自请罪,还要缩减宫的规模,这一来,所有京官都被震撼了,所有人都不想、也不敢背上“动摇国”的罪名,何况太子抓的是贪官和奸商,掌握着大义,就更是没有人敢非议了。

    京官静默,京师里的商人却都是忐忑,自从厘金税开征以来,真正按照朝廷规定,规规矩矩纳税的商人不是没有,但数量极少,大部分商人多多少少都有偷漏税的情况,而通州是最近的一个税关,很多商号在通州设置分号,一来为了接货便,另一个是为了就近接触通州税官,拉拢关系,以便在税收面能得到照顾。

    而现在,太子到了通州,不但抓了通州税官,而且他们名下的分号掌柜也被抓了十几个。

    消息传来,商人们三三五五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这其中尤其以几家徽商最是惊慌,因为太子在通州查扣的商号,成都是他们徽商的分号。

    “老掌柜,这可怎么办啊?”七个徽商聚到了领袖蔡其昌的府上,向他讨教。

    蔡其昌名下的通茂粮行是京师数一数二的大粮行,虽然就蔡其昌人来,粮食并不是他最赚钱的生意,木材和钱庄才是,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可以置身在“粮商”之外,相反,对于京惠商行在京师粮界横插一杠,还不鸟徽商,他心中是很不满的,不过经过李国祯事件之后,他清楚认识到了京惠商行的强大背景,此后只字不提“京惠商行”四个字,即便其他徽商不心抬起,也会被他冷冷斥责。

    此时徽商们都惶惶,蔡其昌表面镇定,心中却也是惊慌不已。

    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鼻子最是灵敏,消息也最是灵通,他隐隐已经意识到,太子在通州的大动作,怕是冲着他们徽商来的。原因嘛,当然是因为京惠粮行的粮仓已经见底,平价售粮怕是继续不下去,而整个京营,能救京惠粮行,仓中还有大批粮食的就只有他们徽州的粮商了。

    从原因想到结果,蔡其昌清楚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

    虽然他通茂商号在通州是干净的,倒不是他多老实,而是他主要京营的三个品种,粮米免税,木材几乎很难逃税,钱庄又不经过运河,因此太子很难通过厘金税抓到他的把柄。可是古话的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太子已经惦记上他们徽商的粮食,就算他能躲过厘金税,但他能躲过其他吗?

    而众徽商却还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一个劲的惊恐,担心太子会从分号查到总号,那他们就大祸临头了。最算没有牢狱之灾,怕也得不交欠税和罚款。

    “都回去吧……”等众徽商的差不多了,蔡其昌面无表情的端起茶盏:“天塌不下来的。”

    虽然猜出了太子的用意,但蔡其昌并没有打算立刻投降,通茂粮行是他半辈子的心血,也占了他财富的一半,他实在不甘心就这么交出去,死马当成活马医,不管怎样,他都要再去尝试一下。

    徽商都走了,只有一人留下了,那就是蔡其昌的亲家郑宏仪。郑宏仪在徽商中只算是一个户,只因为他女儿嫁给了蔡其昌的次子,被蔡其昌扶持,生意才渐渐大了起来,也才有资格和其他徽商平起平坐,刚才众人都在之时,他不好意思的,现在都走了,只剩他和蔡其昌两人,他也就没有什么好隐藏了,哭丧着脸,求蔡其昌拉他一把---太子抓了他通州分号的掌柜、账房和平素和他们商号来往比较密切的两个官员,京师徽商中,就输他情况最严重,因此他惶惶不已,但他又没有人脉,只能请亲家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