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蓟州战场(第1/1页)崇祯十五年

    和蓟州狭窄的道路相比,延庆昌平等地太宽太广了,建虏一旦入塞就可以随意驰骋,明军很难堵截。

    因为松锦之战明军锐尽失,建虏才会选择从并不太适合的蓟州进军崇祯二年,建虏皇太极从蓟州进军的原因乃是因为其时蒙古人尚未降服于他们,如果他们绕道古北口,不用明军出马,蒙古人就不会放过他们。

    蓟州是一个好战场,朱慈烺不能让建虏人改变主意,从其他地入塞,所以不管从财政还是历史的轨迹上讲,翠屏山都不能大肆修建,以免被建虏探知到消息。

    见太子不话,吴甡已然知道太子对自己的献策不满意,于是接着道:“在三个峪口修筑城寨,重兵驻守,臣估算一处需两千兵,三处就是六千兵,再有五千兵马作为机动,用一万一千兵驻守翠屏山梁,可保建虏无法僭,此为上策,下策是在翠屏山上设置伏兵,等建虏通过峪口时,居高临下,矢石攻之,但建虏行军历来谨慎,通过峪口之前必然会派出大量探哨探测两边山峦,三个峪口的山势并不险峻,树木也不算茂盛,如何隐藏伏兵而不被建虏发现是一个难题,而伏兵一旦失败,被建虏快速通过,就又是一个惊天的败局,此策过于冒险,因此臣以为是一个下策!”

    朱慈烺沉思一下,摇头道:“不,在攻不在守,筑城太保守,且朝廷没有多余的财力,翠屏山上设置伏兵正和我意。伏兵隐藏虽然是一个难题,但只要开动脑子,我就不信想不出好办法。最重要的是,伏兵计划如果能成,不但可以挫败建虏入塞的图谋,还能给他们致命一击!”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吴甡沉声道:“臣以为,筑城更稳妥。”

    朱慈烺摇头:“如果是十年前,当然是稳妥为主,但以我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一味求稳,恐怕未必是建虏的对手。”

    吴甡沉思不语,显然他还是认为筑城是上策。

    朱慈烺却已经看向了另外一个向,问:“先生以为,玉田是否应该也驻扎一支强兵,以防建虏绕道玉田?”

    京师到山海关有两条路线,从蓟州、玉田、丰润、滦州、永平到山海关是南线,从蓟州、遵化、迁安到山海关是北线。北线短,南线长,因此建虏入塞或者明朝调兵多选择北线。而不管南线或北线,都要经过蓟州,但并非部都需要经过蓟州城,如果蓟州城难以攻破,建虏也可从蓟州境内绕道到玉田县。

    吴甡摇头:“玉田县道路崎岖,河流众多,会极大阻碍建虏行军的速度,建虏入塞历来讲究的是如疾如风,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会走玉田的。一旦他们真走玉田,想从玉田绕过蓟州到北京,那就不是十天二十天的事情了。而时间一旦拖长,他们补给必然匮乏,到时我军在三河镇以逸待劳,看建虏又有几分胜算?”

    朱慈烺笑:“先生所正合我意。不过只以逸待劳是不行的,还须他策配合。”

    “殿下是……坚壁清野?”吴甡何等聪明,立刻就明白皇太子的意思了。

    朱慈烺决然道:“是,不止玉田,今冬之时,所有建虏可能经过的州县都要坚壁清野,不使建虏获得一粒粮食!”

    ……

    这一夜,朱慈烺就在营帐里度过,睡前又看了一些辽旧档,夜里翻来覆去的做梦,他梦见了袁崇焕,梦见了刚烈不屈的兵备道张春,玉田总兵曹变蛟,辽巡抚邱民仰,宣府总兵王廷臣,一个个,一声声,他仿佛看见了他们的身影……卯时醒来时,泪水浸湿了枕巾。

    卯时,天色还没有亮,朱慈烺准时起床,在田守信帮助下穿戴停当,吃过早饭后,命令拔营起寨,望蓟州进发。

    比起昨天下午,今日速度明显加快,因为今日天黑之前,一定要赶到蓟州。

    正午时就走了六十里,照这个速度,天黑前赶到蓟州应该不是问题。

    没有扎营,只是停马歇息吃了一点干粮,朱慈烺继续上马。

    朱慈烺还好,吴甡潘永图也还能坚持,但吴伟业等宫属官却是支持不住了,原他们都是坐马车的,但太子殿下都弃车乘马了,他们焉敢坐车?所以一路他们也是骑马,这样一来前行速度大大加快,但吴伟业等人都是单纯的官,跟做过巡抚和兵备道的吴甡潘永图不同,一个上午的急赶,把他们大腿都磨破了,不得不改成马车。

    朱慈烺留下十几个士卒卫护他们,剩下的人速向蓟州进发。

    经过三河镇也没有停顿,落日西沉之时,蓟州古城那雄伟的城墙出现在了朱慈烺的眼前。

    蓟州是蓟辽总督府所在地,

    上一任蓟辽总督是洪承畴。松锦之战后暂时悬缺,一应事务由辽督师范志完在处置。范志完此时又在宁远,此时蓟州最高长官乃是刚刚上任的顺天巡抚潘永图。但顺天巡抚的驻节地并不在蓟州,而是在遵化。

    此时,蓟州城门大开,地官员和驻军守将已经在城门前列队迎接。

    蓟州官员昨天就已经得到消息,皇太子要来蓟州巡视,抚慰辽撤退的百姓,新任巡抚大人也会同行,所以一直都在等待。

    朱慈烺到来后,蓟州知府李万年、前任蓟州总兵白腾蛟等武官员上前拜见白腾蛟虽然已经改任青州总兵,但因为佟瀚邦未到,尚未交接,所以他暂时还留在蓟州。

    不等李万年叩拜起身,朱慈烺立刻问:“李知府,辽百姓走到哪了?”

    “回殿下,距蓟州还有四十里,估计明日中午就可以到。”李万年回答。

    “百姓们安置的事务,可都准备好了?”朱慈烺问。

    “自从六天前得到了朝廷的命令后,臣就在城中腾空了一些府库和清理出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大约可容纳一万人,昨日臣又召集城中工匠,加紧施工,预估一个月内可再建成供一万百姓居住的简易房屋,但如果要将部六万的辽百姓都安置到蓟州城,尚需一定的时间。”李万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