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钦天之监(第1/1页)崇祯十五年

    朱慈烺没话,他身后的田守信忍不住了,笑眯眯看向魏藻德:“魏部堂,镇虏厂紧临皇宫而建,崇祯六年就已是如此了,当年没有破坏我大明的风水,难道今日就会破坏吗?”

    对朱慈烺恭恭敬敬,对田守信却有傲然的钱,魏藻德直起身板,冷冷道:“田公公有所不知,当初镇虏厂修建时,钦天监派人勘察,设定到了具体的范围,前任钦天监监事刘虚谷还曾推算预测,确定对皇城无碍之后,才准许修建的。如今镇虏厂想要扩建,就超过了当初设定的范围,自然需要钦天监再一次的推算,不然就算臣把工匠们都派过来,也是不能动工的。”

    田守信哑口无言,他是内监,岂能比过魏藻德这个状元的伶牙俐齿?

    朱慈烺看向汤若望:“汤神父,你是钦天监的副监,镇虏厂扩建,你怎么看?”

    “殿下,我在钦天监只管历法,的风水天象,神秘莫测却又无所根究,我了很久也没有会,这事,你得问冯知远冯监事。”汤若望无奈。

    朱慈烺点点头,淡然道:“如果不扩建,还在原先的范围内呢,是不是就不需钦天监测算了呢?”

    魏藻德拱手:“殿下,即便钦天监同意,但火器厂移驻也是大事,臣以为,此事还需放在朝堂上讨论为好。”

    朱慈烺何尝不想在朝堂之上,公开讨论,取得共识之后再移驻火器厂?但朝堂上根不可能有什么共识,只是浪费时间,再了,火器厂隶属兵仗局,兵仗局又属内廷,内廷之事归司礼监,按照祖制,火器厂移驻只需通知外廷即可,除非有重大瑕疵,否则外廷没有置喙的权力。

    朱慈烺皱眉。

    魏藻德的嘴角,却流出一丝得意的笑。

    因为他知道冯知远绝对不会同意的。钦天监前任监事刘虚谷为人开明,对镇虏厂颇为包容,当初镇虏厂选择紫禁城之边时,钦天监很多人都有非议,但刘虚谷立排众意,支持了汤若望的选址计划。

    当初汤若望选址紫禁城之边,也是不得已,铸炮厂必须建在河流之畔,以取水便,但金水河经过的其他地都已经建满了民居,如果拆迁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只有临着紫禁城的这一片区域,没有建筑,适合建炮厂。

    前任钦天监监事刘虚谷开明,对铸炮之事力支持,但现任的监事冯知远却是一个有名的顽固派,对汤若望,还有汤若望主持的西洋历法极端不满,也就是因为汤若望能为朝廷铸炮,有崇祯的恩宠,不然他早就把汤若望赶出钦天监了。

    汤若望的铸炮厂建在紫禁城之边,当初还是副监的冯知远就是最强烈的反对者之一,认为这会损害到大明的王气,现在他成为钦天监的监事,他是绝对不会同意镇虏厂的扩建计划的。

    朱慈烺沉思一下,淡淡道:“既然如此,宫就再考虑一下,魏部堂,两千工匠暂时不用派了,但能造水力鼓风机的工匠,却是要尽早派来。”

    “臣明白。”

    魏藻德拱手,心里却怀疑,既然不扩建了,还要造水力鼓风机的工匠干什么?

    “那就请部堂去办吧,傍晚之前,这些工匠都得到镇虏厂。”朱慈烺一摆手。

    魏藻德愣了一下,这区区事,一个工部主事就可以做了,何劳他堂堂的工部尚书?但朱慈烺明令已下,他也不敢有所违抗,只一句:“臣告退……”转身离开。

    魏藻德一走,工部右侍郎宋玫还有其他工部官员哗啦啦也都走了,现场只留下镇虏厂不多的几个官员。

    这一来就清静多了。

    “焦勖,褚公公,火器厂搬迁之事,你们还是要准备。这件事,终究是要做的。”朱慈烺淡淡道。

    “是。”

    “去忙吧。”朱慈烺一直在回想魏藻德嘴角的那抹诡异的微笑。阻止他扩建镇虏厂,肯定不是忠心爱国,更不是为了他太子爷的名声,魏藻德显然是有别的原因。

    对魏藻德的了解,朱慈烺都是从史书上知道的,具体这个人如何,平常有什么喜好?又跟什么人来往最多?他一点都不知道。

    看来必须了解一下了。

    工部主管修建,不管造火炮造火枪还是造盔甲,最后都绕不开工部,没有工部尚书的配合,朱慈烺整经备武,练就强军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达成。

    还有钦天监监事冯知远。

    虽然钦天监只是一个官,但因为掌握了天象天机的话语权,但朝堂中却有巨大的影响力。

    公元144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军寇边,执掌司礼监的大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率领5万大军御驾亲征,但是朝中绝大多数大臣都认为英宗应该驻驾京师,另遣大将出征即可。

    双意见僵持不下,军情十万火急之时,钦天监忽然跳了出来,向英宗皇帝进言,声称夜观天象,看到中星动摇,辅、宰、尉、丞皆已离次,认为“此天意也,车驾不可留”,并对群臣:“公等欲忠君爱国,须早建储贰以安国。”

    天意如此,不可违背,这样一来,公卿不能强谏,明英宗也不能驻驾京师,只得御驾亲征北上迎敌。结果兵败土木堡,明英宗被擒,英国公张辅等皆阵亡,罪魁祸首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土木堡之变对大明影响巨大,而钦天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钦天监不点头,不认可镇虏厂扩建之事,崇祯就不可能点头同意,镇虏厂也就不可能扩建。

    因此,钦天监监事冯知远的其人其事,必须尽快了解,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免的他在崇祯面前出馊主意。

    这两件都得赶紧做,但李若链去天津征兵还没有回来,高采又去了辽,

    田守信需要留在身边,做他的执行长,且收集情报也不是田守信的长项,算来算去,身边还是缺少一个收集情报、打探朝中百官动静的能人……

    这项事,论起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绝对是最强,但骆养性跟朱纯臣勾勾搭搭,是忠是奸都还难以分辨,因此只能另辟蹊径,另找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