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你不老实(第1/1页)重生大涅槃
“你们现在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有二十来块钱,食堂的饭菜有荤有素,还有水果可以吃。我当时上的时候只能够带一罐咸菜到校,就着饭吃,没有电的时候得点蜡烛看书,眼睛就是这样弄坏的,这些都还不够辛苦?那你,怎么样才算辛苦习?”刘权看着苏醒,“还是我冤枉了你,其实你习很辛苦?”
“辛不辛苦,是对比着来的,你当年上的时候比我们现在的生的确要辛苦,但是和另外一些人比,那就差得多了。”苏醒,“比西汉时凿壁借光的匡衡,的时候家里穷,用不起烛光,只能够这样借邻居的光亮看书。刘老师,你家里还能够买得起蜡烛,跟匡衡相比,你艰辛吗?”
“再有囊莹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夏天的时候车胤用萤火虫照明,冬天的时候孙康用雪地上的反光来照明读书,刘老师,你做到了这种程度吗?”
刘权不以为然:“你举的这些例子都太过极端,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现在又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怎么能够拿他们习的例子来和我比,根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对比的意义。”
“原来刘老师你也知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同样是习,但是不能够用来作为对比。那么刘老师你为什么要用你当时的习环境,来跟现在的习环境来作为对比?”苏醒,“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总不可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努力习,所谓的艰苦朴素,就重新回到你那个时代。明明有条件给生提供好的住所,好的习环境,却以生的任务主要是习,就刻意的忽视了这些。因为生住的环境较以前有了改善,就抨击现在的生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努力。别人是人,生就不是人吗?别人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生难道就活该被虐?”
刘权哑口无言,脸胀红了,好一会儿才指着苏醒:“你这是强词夺理,歪门邪。”
“一个好的校,一个让人趋之若鹜的校,不应该只是生的成绩好,生过的艰苦朴素,还应该具备有良好的教环境,良好的师资力量,良好的习氛围,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够称之为一个好校,能够是一个名校。”苏醒,“通过压榨生的时间和思维达到高分的目的,不注重生的生活和习环境,这样的校在我看来,只是红校,名气是有,但是没有底蕴,没有内涵。”
“相对的,一个校能够为生提供良好的习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生的成绩却一塌糊涂,这样的校也不能够称之为名校,只能是鲜肉校。”
“什么是红,什么是鲜肉?”马栋认真的听着,有两个词不太明白。
“可以这么理解。”苏醒有着自己的解释,“不是经过传统的名气提升渠道,而有所名气的人,因为做了某件事,或者发表某个辞被大众所熟知,在大众之中有名气,这是红。鲜肉就是看着外表光鲜,但是实则没有多少底蕴的人。”
鲜肉,原褒义的一个词,慢慢的也沦落到贬义的地步。
“你的这个解释很有意思。”石盛笑了笑,“那你,我们市高级中是红校,还是鲜肉校?”
“算不上红校,也称不上鲜肉校,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校。”苏醒,“但是如果按照刘老师和袁校长的那样做,不顾生自主习的积极性,强制的压榨生的自由时间,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红校。”
和鄂市隔着一条江的黄冈中,就是有名的红校。
在黄冈中,流传着一个非常有名的法,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拿两只鞋子挂在教室的墙面上,一只皮鞋,一只草鞋,跟教室里的生:“好好读书,以后就穿皮鞋,不好好读书,以后就穿草鞋。”
这样的做法苏醒其实挺赞成的,用一些看得见的西,从神上刺激,鼓励生习,改变部分生错误的人生观,挺好。
可真实的情况比这残酷多了,基模式是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
三个苦字,道出了不尽的心酸。
就是这三个苦让黄冈中的名气出来了,黄冈密卷国有名,不过,在这些名气的背后,黄冈中的底蕴并不够,留不住人才,慢慢的褪去了色,褪去了光环。
黄冈中褪去了光环,苏醒觉得反而是教育界的幸事,通过地狱模式压榨生得来的成绩,有些过于扭曲了。
这样的教育模式帮助了一些生,但是对整个教育体系而言,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你和骆老师,还有马校长是一个想法,觉得校的管理不应该过于严厉,应该宽松些。”石盛了解了苏醒的观念。
“没错,在这个事情面,我和骆老师还有马校长是一个看法。”苏醒点头,“那些不需要校强制规定就自发的去阶梯自习室自习的生,这些生是一个校的种子,是良好习氛围的传播者,不应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些人中,可能会有不少人成为杰出校友。”
“行,你的意见我听了。”石盛笑着,“寝室还是下了晚自习之后二十分钟关门,但是在自习的生晚一点回寝室没有关系,宿管给他们开门。”
出了校长办公室,马栋拍了一下苏醒的肩膀:“你不老实啊,刚才对校长没有实话,之前你还建议我,主张校进行封闭式管理,这与我的想法可不一样。”
“封闭式管理是为了应对校外面泛滥的快餐,挽救校食堂。”苏醒,“封闭式管理并不等同于严格管理,只是作为辅助的措施,归正生的饮食习惯,降低校的损失。”
“你还真能,你以后大毕业了,可以回校任教,就你这一套辞,当个老师肯定没有问题。”马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