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热情的王越(第1/1页)大明钉子户
卢象升正在看报纸,一看是王,便将手中的报纸往桌子上一拍,沉声道:“哼,莫非你还想劝降于我?”
虽然戎马生涯,征战四,进士出身的卢象升却是个地道的人。如今深陷囹圄,难以脱身,这时光就难打发了。还好起点城竟然有报纸这种西,作为高级囚犯,每日都会收到一份报纸。
虽然这报纸的内容大多都是在为王唱赞歌,却为卢象升了解起点城提供了条件。
其实这是王有意为之,相互的不了解,才会产生不信任,要想争取卢象升这样的人绝非一日之功。
王道:“督公笑了,我们不都是大明的臣子吗,何来劝降一?”
“你还当你是大明的臣子?”卢象升愤然道:“你以下犯上,拒不从王令,现在又公然对抗朝廷大军,把我囚禁于此,哪一点像个大明的臣子?”
王把笑脸一收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我这里不适用!首先是朝廷想要我的命,引颈就戳不是我的性格!”
“我为朝廷做了多大贡献,卢督公想必也清楚,可是朝廷杀就杀,难道不令人心寒吗?”
卢象升有些哑然,天策军前后歼灭清军十几万,这样的大功无论怎么奖赏也不为过。自满清崛起以来,明军屡战屡败,满朝武束手无策,正是天策军斩断了清军打强的势头。所以王可谓功勋彪炳,朝廷如此对待确实理亏。
但这是封建皇权时代,一切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势力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作为传统人,卢象升当然明白其根源,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有岳飞那样的悲剧英雄。可惜现在是王朝末世,朝廷的威严每况愈下,而且王也不是岳飞。
“王大人,那你现在准备如何善后?官是绝不会从逆的!”卢象升问道。
王道:“我可没想过要劝降督公!”
对于劝降卢象升,王可没有那么大信心,也没有那个必要。
卢象升闻言,心里一沉,却并不惊慌,他坐正了身形道:“为朝廷尽忠,人臣分,请便吧!”
王哈哈一笑道:“我可没过要杀督公。”
卢象升被王搞糊涂了,既不杀,又不劝降,莫非还要把自己当肥猪养起来?实话,虽然被囚禁,这里的饭菜确实很不错,很多年都没有这么清闲过了。王已经反了,所以他没有奢望王能放他出去。
“督公在此住几日,过些天我就会放您回去!”阜成门外这一战,宣大总督区的大部分兵力都折在了这里。宣大总督区是边防要地,北防蒙古,防满清,不能长期空虚,无人统帅。卢象升归顺不归顺对王并不重要,现在的宣大总督区还需要他回去坐镇。
王肯放自己,这令卢象升很意外,毕竟自己可是朝廷里最能打的几个大臣之一,放自己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
不过一想到天策军的战斗式,卢象升不禁沮丧起来,自己回去又怎么样?再带十万大军前来也是白给,何况朝廷如今国库空虚,再要编练十万兵谈何容易。
王见他神情先是一喜,接着一黯,也不管他做何感想,接着道:“我起点城将在山西开展相关业务,希望督公到时能行个便。”
卢象升闻言一惊,断然道:“绝无可能,官岂能助纣为虐。”这是王要把手伸向山西呀,卢象升想也不想留拒绝了。
“卢督公言重了!”王摇着头道:“我起点城和天策军的所做所为,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之举?何来为虐之?如果我起点城将业务发展到山西,必然是有益于当地民生的。”
卢象升作为宣大总督,山西巡抚和大同巡抚也要受他领导,有他的配合,更利于山西各项工作的进展。这次京师之败,算是非战之罪,依照崇祯对卢象升的信任,应该不会降罪。
两人正聊着,王的灵通响了,原来是曹化淳带着圣旨来了。
崇祯这时候又来了圣旨,这令王很好奇。
他临走时对卢象升道:“卢督公好好想想,即使您不答应,那我天策军就要进军山西了。”
天策军如果要挥师入晋,谁人能挡?卢象升闻言一呆。
曹化淳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可谓位高权重,身份显赫。虽然自己的干儿子曹如意与王打的火热,自己也经常能够收到王进献的礼物,他却是第一次来起点城。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这才多久的工夫,曾经的流民秀才,几个转身之后,已经成为决定自己生死的人物了。
站在起点城门口,曹化淳心情忐忑,计策是他献的,所以崇祯命他来宣旨,顺便摸摸王的真实想法。
王一出城门,就看到了曹化淳一行人,不过他们都在天策军士兵的包围之下呢。
其实京师的外围已经都在天策军的掌控之下,如果不是看他们是来宣旨的,城门都有可能出不来。
王大步迎上,笑着打招呼道:“曹总管,久仰久仰,你我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经来往多日了。”
从曹化淳的穿戴,年纪,和随从众人恭敬的态度上,王一眼就判断出了他的身份。
虽然不明白王这么热情是虚情假意,还是真情流露,曹化淳却不敢拿骄做势,毕竟形势比人强。
他满脸堆笑向王拱手道:“洒家也是久仰王大人之名,今日才有缘得见,幸会,幸会!”
“曹总管请进城吧,我已经吩咐人准备了酒席!”
王的热情令曹化淳很意外,毕竟曾经的礼尚往来,只不过是自己作为宫里的大总管,王作为下官的孝敬而已,二人其实没有多深的交情。
能进城的只有曹化淳、曹如意和随他们同来的几个太监,那些大汉将军等兵丁都被挡在了城外。
王的确很热情,曹化淳一行人进城后就被一辆大巴车接到了起点城招待所,自招待所完工后,已经更名为起点城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