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倒高风波(八)(第1/1页)大明元辅

    高拱给自己一连放了三天假,既不上疏自辩,也不出而视事,除了呆在家里做出“待勘”的模样之外,没有任何表示。

    高拱的门生们也很安静,一个个仿佛忽然都不认识自家师相了一般,各忙各的,丝毫没有挽起袖子上疏论战的意思。

    刘奋庸、曹大埜二人心里七上八下,觉得这种情况简直就是煎熬,仿佛明知道要被人打,却不知道对会打哪儿一样,整个人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区区三天下来,这两个人居然都瘦了一圈,开创了减肥新时代。

    绷不住的人还不止刘奋庸与曹大埜,皇帝也绷不住了,连续下诏安抚,请高拱出而视事——但这里有个麻烦,就是皇帝如果要求高拱必须出而视事,则通常需要先处置刘、曹二人,但是按照惯例,高拱必须先上自辩疏,皇帝才能根据自辩疏的法选择相信阁臣,然后处置刘、曹二人。

    换句话,高拱不上疏自辩,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那么皇帝也就僵住了。但下诏催促高拱自辩也不合适,原因之前过,一般只有皇帝异常愤怒,对该辅臣严重不满,才会下旨切责,要求辅臣自辩。

    到底还是隆庆帝,既然绷不住了,面子不重要,连续派出陈洪、冯保和孟冲前往高大士府,请高拱自己上疏自辩——这样一来性质就不同了,不是下旨,而是请求。

    到了第四日,高拱总算还是给皇帝面子,上疏自辩了。

    “臣以凉德,谬膺重任,奉职无收,以致人言,引罪负慝,安敢置辩!但其中有上关大义、下关名节者,不敢不明其。

    前月圣体违和,臣与同官张居正日夜在朝,相对踧踖,至废寝食,直待圣体就安,乃始还家。臣与刑部侍郎曹金举行婚姻之礼,亦在圣体大安之后,其日月可按也。

    宫讲读,阁臣虽有提调之责,而随侍左右,则会典未载,礼部未行题请,是前此所无也。臣等既不敢擅自入侍,而心不自安,所以有五日一叩之请,盖于旧日所无之事有加,而非于旧日所有之事有减,其事例可稽也。

    俺答款顺,臣实与张居正为皇上始终谋画,力赞其成,以少尽臣子报国之心。既屡荷温纶嘉奖,重赐升荫,臣等力辞,竟不敢居其功,而今谓臣功于己,此圣明洞鉴也。

    自皇上召臣还阁,兼掌铨务,臣即虑操权太重,恐致颠危,去岁辞免数,皆不获请,更蒙褒赉,臣乃感激恭承,竭力从事,至今春,复具辞疏,以皇上在静餋,不敢烦渎,而今谓臣专权不肯辞退,亦圣明所洞鉴也。此皆上关大义者,臣谨述其实如此。

    臣拙愚自守,颇能介洁,自来门无私谒,片纸不入,此举朝缙绅,与天下之人所共明知。副使董采资望已深,是臣推为参政,官僚必慎择年深老成之人,而侍郎吕调阳皆是皇上日讲官,不敢动。

    侍郎张四维资望相应,是臣与张居正推为侍班官,乃谓采馈金六百、四维馈金八百,果何所见、又何所间而不明言其指证乎?

    隆庆四年,臣鲁审录,见路楷狱词与律不合,拟在有词,其后一年,法司拟作可矜,与臣无与。

    臣家素贫薄,至今犹如布衣,时人皆见之,曾未被劫,则所谓劫去数十万金者,诚何所据?

    此皆下关名节者,臣谨述其实如此。至于其他指摘,与臣谋国之忠伪、执事之敬忽、用舍之公私、私怨之有无,皆昭然在人,天下自有公议,臣无容也。但臣力不足以胜重,望轻不足以服人,既经言官论列,理宜引退,幸持赐罢免。”

    这道自辩疏,不仅把此前曹大埜弹劾的各项一一辩驳,而且最后来了个“臣力不足以胜重,望轻不足以服人,既经言官论列,理宜引退,幸持赐罢免”,既是一种惯例所需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弹劾的回应。

    皇帝等这道自辩等了三天,所以反应极快,高拱上午上疏,中午皇帝的慰留诏书就下来了:“卿忠清公慎,朕所深知。妄言者已处分矣,宜安心辅政,以副眷倚。不允所辞。”

    皇帝所“妄言者已处分矣”,还真不是开玩笑,因为在高拱的自辩还没上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先写好了对刘奋庸和曹大埜的处置,高拱的自辩疏一进通政司,皇帝立刻写了两道手诏,要求司礼监行用宝,即可下发。

    “刘奋庸妄言,降调外任。”

    “曹大埜这厮排陷辅臣,着降调外任,有司宜从重严处!”

    冯保拿着这两道手诏,心里有些惶惶不安,连忙赶往内阁找张居正商议——高拱闭门不出之后,内阁现在是郭朴和张居正轮流拟票,今日恰巧张居正执笔。

    张居正拿到皇帝的手诏,面上倒是没有什么表情,也不像冯保那般一副惶惶不可终日的模样,反而安慰道:“冯公不必着急,皇上此举,不过题中应有之义罢了。”

    冯保稍稍松了口气,但仍然面色严峻,急急踱了几步,道:“题中应有之义?张阁老,刘奋庸也还罢了,皇上只责他妄言,降调外任这种处置,咱们也可以妥善安排,不让他太吃亏。可是曹大埜怎么办?你看皇上手诏上的口气,‘这厮都出来了!不光是降调外任,而且是让‘有司宜从重严处啊,有司是谁?吏部!吏部是高拱的衙门!皇上又没降到什么程度,这不得一撸到底么?这个人算是废了——他要是常人,废了也就废了,可他是你的徒孙啊!”

    张居正露出微笑,摆手道:“一时挫折而已,不妨事。再,他行此事的风险,我是与他有言在先的。”

    冯保吐了口浊气,无奈地道:“就算他能为大局着想,不因此有什么怨言,可外人看了却该是何等想法?”

    张居正这次稍稍沉吟了一下,才道:“皇上的手诏毕竟只是手诏,正式拟旨仍是内阁的首尾,把皇上的一时意气之语去掉也就是了。”

    冯保面色严肃下来,问道:“怎么改?”

    张居正道:“曹大埜妄言妄议,降调外任。”

    冯保皱了皱眉,有些迟疑:“皇上要是知道了……”

    “无妨,这是秉圣意拟旨,原是内阁的责任,这手诏的重点仍是在于将曹大埜降调外任,我又没有更改这个处置,皇上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如何。”

    冯保勉强接受了这个法,道:“既然张阁老有此担当,冯某也不好多,那就照这样办吧。”他顿了一顿,又皱眉道:“高胡子这圣眷,怎么就这么深固不摇呢?”

    张居正眼角跳了两跳,沉声道:“总有时移世易之时。”

    这句话提醒了冯保,冯保左右张望了几眼,压低声音道:“这几天皇上心情不好,食量又减了一些。”

    张居正目光一动,道:“此天下之不幸也……皇上病势如何?”

    冯保有些恼怒地道:“皇上换掉了一批近侍,我也没能掌握具体情况,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估计不光是我的人被换掉了,孟冲、陈洪等人安插的人手,也被换掉了。现在大伙儿在乾清宫只怕都是两眼一抹黑……我正在想法子拉拢乾清宫的人,这需要一点时间。”

    张居正皱了皱眉,问道:“一点情况都不知道么?到底是加重了,还是缓解了?”

    冯保冷笑道:“如此多事之秋,皇上的病情哪有可能缓解?再,皇上虽然把乾清宫的內侍换了一批,可那些太医,他总不能换就换掉吧?”

    张居正眼前一亮:“冯公有……和某位太医达成共识?”他来打算“冯公有收买了某位太医?”但话到嘴边,又警醒过来,换了个法。

    冯保却没有这么心谨慎,摆手道:“太医收买不了,他们要是在这种事情上出问题,那是九族不保的罪名,我是在太医们的身边人之上想的办法——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皇上用药的量加大了。”

    张居正心头一喜,面色倒是发严肃,点头道:“国赖长君,咱们做臣子的,当为皇上日夜诵祷,但若是社稷不幸,皇上真有个万一的话……咱们也需要有所准备。”

    冯保目光连闪,点头道:“今日我来,也是要和阁老细细商议。”他顿了一顿,道:“有件事要和阁老:厂已经查明,京华香皂厂出产的香皂,是通过开平中屯卫指挥使薛城流入辽的。”

    张居正长于官场权谋,对这些生意上的事情不是很了解,皱眉道:“那又如何?”

    冯保嘿嘿一笑,道:“阁老,京华香皂利润巨大,这你知道吧?”

    这个张居正当然知道,京华香皂厂所出的国士香皂,他自己也在用呢。

    冯保见他点头,便继续道:“京华香皂的具体利润虽然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巨大的,而这样获利巨大的产品,高务实那子却舍得把整个辽的经销权交给了薛城。”

    张居正隐隐有些明白冯保的意思了,问道:“这个薛城,是个什么来头?”

    冯保嘿嘿一笑:“好教阁老知晓,此人乃是阳武侯薛干的嫡亲弟弟。”

    张居正立刻眼前一亮。

    冯保见了,笑容更盛,又道:“厂的人顺藤摸瓜,发现那薛城在其中赚的钱,自己却也没能留下多少,大半应该都转回给了京师的阳武侯府。”

    “哦?冯公请继续。”张居正沉住气道。

    “但是那些银子却也不是直接送进阳武侯府,而是送到阳武侯府的一处外宅别院——那地是阳武侯长子薛鋹所有。”冯保嘿嘿一笑,补充道:“这个薛鋹,和京中许多勋贵子弟都颇为交好,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和高务实的关系似乎也很好,两个人之间很有些往来。”

    张居正蹙眉想了想,问道:“还有吗?”

    “有。”冯保沉声道:“厂继续追查,发现高务实不仅和薛鋹关系密切,那些京中勋贵子弟,乃至不少官家中的子弟,与他都有联系。我怀疑……这不是高务实自己的意思,恐怕是高拱指使的。”

    张居正一时没有话,沉吟片刻才道:“我以为不太对劲。冯公,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高家以京华香皂的利润拉拢京中勋贵乃至一些官大臣,但依我对高阁老的了解,他恐怕不屑于这样做,所以此事未见得是高阁老所指使,倒更像是高务实自己做的。”

    冯保皱了皱眉,道:“高务实自己做的?就算是吧,但那没什么差别,等有机会追究的时候,高家伯侄二人总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张居正明白他的意思,冯保言下之意就是,只要有追究这件事的机会,就要把这事推到高拱头上,毕竟高务实的年纪摆在这儿,这么大的事情只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没有高拱的允许,天下人有几个肯信?

    他心里点了点头,觉得这倒也是个办法。但这件事有两个问题要解决,首先是京中勋贵和官大臣们在这件事里牵涉到底有多深,他和冯保如果追究这件事,这些人的反弹力度有多大;其次就是这件事的牵涉面有多广,万一牵涉面太广的话,要追究就很麻烦了,纵然他和冯保联手,又找到合适的机会,却也不可能把京中勋贵和大批臣一举拿下——那可比皇帝死了问题还严重,搞不好会出大乱子。

    要知道就算皇帝死了,只要太子好好的,那直接继位就是,在京师不乱的前提下,这事妥当得很。

    但把京师勋贵一打尽,这种事就没人敢试了,鬼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事来——理论上京营几十万兵马部是放在这些勋贵名下的,就算实际上缺额严重,但那至少也有十几、二十万人,要是搞得这么多丘八出了乱子,任谁都兜不住啊。

    再加上还牵连到一些臣,那就更没法估计后果了。

    这么一想,张居正就不得不求稳,问道:“到底牵连了哪些人,牵连的程度有多深,冯公还请查得更清楚些……冯公也知道,那些个勋贵虽然平时没多少正经用处,但他们毕竟与国同休,万一闹到他们一齐哭闹扣宫,可可就麻烦了。”

    冯保听了也是心头一紧,他当然知道勋贵们一齐哭闹扣宫的厉害,张居正这种巅峰官对勋贵们的威力可能还不算太在意,但他一个内宦,那是肯定不敢和勋贵们硬杠的。勋贵到底,那是皇帝的手足臂膀,而内宦不过家奴而已,怎么比?

    为了一个家奴自断双臂?傻子都不会这么选。

    虽然冯保不肯相信高务实能收买部京中勋贵,但这种事的危险的确太大了,张居正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他只好点头道:“阁老所言甚是,我去让下面的崽子们加把劲,把事情彻底弄明白,然后再作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