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初会戚帅(下)(第1/1页)大明元辅

    高务实出于一个后世业余军迷的心态,想象过无数次自己与戚继光的第一次会面。如今戚继光的长相气度基符合自己心目中的预期,但他一上来就如此谦卑的主动抢先行礼致意,却是高务实万万没有料到的,以至于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这在高务实自前世从政以来,都是极其少见的。

    幸好,他的错愕毕竟只是一瞬间,马上他就反应过来,也恭恭敬敬地回了一礼,口中道:“子侥幸之人,何敢当戚都督一礼?戚都督纵横南北数十年,水陆百战,无一败绩,实乃我大明擎天玉柱,架海金梁,请都督万勿如此,子实在愧不敢当。”

    戚继光此时还不是“戚少保”,不过隆庆二年时,戚继光率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因此加官右都督,高务实这句“都督”的出处便在这里。

    此时戚继光正好直起身子,闻言也是微微一怔,但马上展颜笑道:“高侍读过谦了,戚某虽只是一介武夫,多少也读过几圣贤之书,高侍读名动京师的大作龙鞭影,戚某近来也托人送来拜读过了,斑斑大才,何称侥幸?”

    高务实还没答话,戚继光却又继续道:“不过戚某才这一礼,原因却还不只是如此。”

    “哦?”高务实隐约猜到戚继光要什么了,但却不敢肯定。

    “高侍读前次送来的稿画册,于我大明而言,可谓万金不易!戚某不才,虽第卑位鄙,愿代大明体武臣、军户,拜谢高侍读。”罢,这昂昂山大汉,再次躬身一礼。

    “戚都督言重了,言重了。那不过是子偶有所思,又不知道是不是真能如此,所以才请戚都督站在大行家的高度来审视一番,都督如此这般,子就真是羞煞愧煞了。”

    高务实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他,戚继光自然不好让他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真的发力扶他肯定扶不起呀,于是顺势站直,正色道:“戚某有句话,来不怕高侍读见怪。原此前戚某得知高侍读制出香皂之物时,还觉得高侍读才华固然惊艳世人,但未免有些让人觉得用错了地。然则,当戚某看到高侍读送来的稿画册,才知道圣人诚不欺我,生而知之者上也高侍读想来便是这般天纵英才。”

    高务实满脸苦笑,这下子是真的要愧煞了,可他又没法解释自己其实只是仗着穿者的眼光超前才搞出那些玩意,反倒是戚继光,以一个“古人”身份,居然一眼就看出那些西的价值,而不是把自己当做神经病,这才是真正的斑斑大才不对,是天纵英才啊!

    高务实这般神情,到了戚继光眼中却是另一幅景象,他还以为高务实一脸苦笑不话是被夸得害羞腼腆了。虽然武殊途,且以高务实的出身和问,将来名登金榜基没跑,假以时日,便是入阁辅政也不是多么奇怪的事,可戚继光心里偏偏就起生起一种一定要呵护好眼前之人的心思来,于是露出笑容,道:“高侍读那些稿画册中很多思考和勾画,戚某都觉得极有道理原若只是那些稿中的构想,戚某还只能高侍读之思如天马行空,虽是很有道理,却终究无从捉摸,恐怕难以看到成功之日。但待戚某看过那些画稿及明之后,却着实又惊又喜,除了天纵英才,戚某实在找不出第二个词来形容高侍读了。”

    高务实依旧一脸苦笑,尴尬道:“戚都督,要不,咱们坐下谈点具体的吧,你再这样夸下去,子只好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了。”

    戚继光哈哈一笑,放眼一看,原来那城楼的楼台之上已经摆好了一书案和两张太师椅,书案上甚至都摆好了香茗,知道那必是高务实所准备,于是伸手虚摆,道:“高侍读,请。”

    “戚都督乃是长辈,您请。”

    戚继光略微有些诧异的看了高务实一眼,眼波之中流露出一丝感激,也不多话,点了点头当先过去,高务实知道他虽然经常写诗,但必然也很少被官们尊敬到这样,所以才会露出那一抹感激的神色。

    这里要一下自嘉靖年间倭寇肆掠以来大明的一种神奇风气。眼下有一种名士风潮甚盛,即自以为真名士者,无不追求“有致”。那么,什么是有致?明末时期的陈继儒曾经作了个解释,“名妓翻经,老僧酿酒,将军翔章之府,书生践戎马之场,虽乏色,故自有致。”

    也就是,所谓的有致,就是不再追求色,而是一种矫情,甚至是故作标致。而其中所列“书生践戎马之场”与“将军翔章之府”,算是道出了武关系和社会风尚在嘉靖后期已经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人尚武,二是武将好。

    人尚武这里先不去,就戚继光喜欢写诗,甚至后来还有止止堂集问世,就极有可能跟武将好有关。

    大概是从弘治、正德年间开始,大明的武臣发生一大转变,即变为“人思务矣”。通俗点,就是由于升平日久,再加之武畸重,致使主将“类能操觚,而不娴弓马干戈”。

    武将为何好呢?究其根源,大概有以下三个面:

    一是为了扭转武将没化的整体形象。武之不,属于整体现象,历代都是如此,大明的武将们自也不能例外。二是好可以提高武将的声誉。在大明朝,若要成为一代名将,而不仅仅是“悍将”,那并非仅仅凭借自己的战功就行的,必须要借助“好”,才能成为现实。通过“好”之举,就可以“有所附丽而益彰”。譬如戚继光就因为好,并且与汪道昆、王世贞、王世懋、沈希仪、唐顺之等当时著名人交往,所以“其战功始著”。三是受重轻武时风的影响,武将不得不好。原,明初之时以将对敌,武将的举动还算自由。而其后,武将就开始受制于出镇的太监,又受制于用以制约镇守太监的巡抚、总督。官重臣握有兵权,又借助巡按纠参武将,这样武将又渐渐受制于巡按。这么一来,武将们面对“随在掣肘”的尴尬窘境,无奈之下,就“不得不,以为自御之计”了。

    可是,武将就是武将,即便像戚继光这样“好”,也经常得到官们的赞誉,可是归根结底,他又不会去参加官科举,拿不到儒生们的功名,所以在和官的交往当中,仍然免不了在一些不经意的场合下受到官们的轻视。

    而高务实对戚继光,无论是他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还是在为官、为人上,为了做事不顾面子的务实态度,都是十分佩服的,所以他对戚继光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戚继光久历宦海,这点西岂能看不出来?于是对高务实的观感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