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桑城的江湖(第1/1页)雪落关山

    刚刚遇到石正峰的时候,赵家众人都对石正峰充满了鄙视,觉得石正峰就是一个卑贱的乞丐。如果不是赵礼发话了,赵家众人根就不会让石正峰搭顺风车。



    



    就是这么一个“卑贱”的乞丐,在关键时刻,救下了赵家众人的性命。赵家众人很是感激,也很是惭愧。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赵家众人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们瞧不起的石正峰,救了他们的命,而他们看重的少爷赵二宏,却弃之如敝履一般,背弃了赵家。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想起了赵二宏,赵家众人又是一番感慨。



    



    石正峰谦逊低调,并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趁机羞辱那些轻视他的赵家人。赵礼和赵家众人都在心里暗暗佩服石正峰,年纪,城府这么深,将来必成大器呀,或许以后赵家还要多多倚仗这位英雄呀。



    



    赵家众人谢过了石正峰之后,找了一块空地,宿营休息。这次,赵礼提高了警惕,派出几个赵家家丁在营地四周巡逻,防止公鸭嗓他们再杀过来。



    



    篝火重新点燃,石正峰和赵礼坐在了篝火旁边,赵家众人纷纷凑过来,拿着自己私藏的酒肉果蔬,讨好石正峰。



    



    看着这些赵家人,石正峰苦笑不已,没事踩你,有事捧你,这或许是人类这种动物的共性吧。



    



    应付完了赵家众人,石正峰和赵礼聊起了天,石正峰道:“刚才那些黑衣人他们是卢家的人,我冒昧问一句,卢家与赵家有仇?”



    



    赵礼道:“卢家与我们赵家有仇,这在江湖上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五十年前,我们两家就有过节,只是有总瓢把子在,两家都还算克制。



    



    “前几个月,总瓢把子死了,桑城的江湖是一片混乱,没有了一个掌控局的人,血雨腥风四起,卢家也趁机多次刁难我们赵家。两家摩擦不断,已经死了不少人。”



    



    石正峰皱着眉头,道:“桑城不是有太守谢震西吗,他不管这些事情?”



    



    赵礼笑了一下,道:“我们桑城地区自古民风剽悍,而且有江湖的传统。吴国虽然在桑城设置了郡县,但是,实际上吴国的桑城太守只能管城里的一亩三分地,城外的桑城还是江湖人的桑城。”



    



    石正峰从看了很多的港台武侠片,对于“江湖”这个词很熟悉。但是,你要是问石正峰,“江湖”到底是什么,石正峰肯定会哑然。



    



    武侠片给石正峰的印象,好像一群人不工作不养家,整天打打杀杀就是江湖。



    



    石正峰知道,武侠片的江湖和这个桑城的江湖,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周王朝的人不分什么正派、邪教,也不争什么武林至尊,他们只争一样西,那就是利益。



    



    石正峰问赵礼,“赵先生,你的江湖,指的是什么呀?”



    



    赵礼想了想,道:“简单点,桑城地区的这些豪强凑在一块,就是江湖。”



    



    桑城地区民风剽悍,以村寨庄园为单位,形成了几股势力。这些势力有的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有的是几个家族为了生存、结成的联盟。这些大家族和家族联盟就相当于武侠片世界里的门派。



    



    在桑城地区,这样的门派,得到承认的,可以参与江湖议事的,一共有二十三家,其中大家族十六家,家族联盟七家。赵家、卢家都是十六家大家族中的一员。



    



    以前,家族之间出现了纠纷,有总瓢把子调解、断定。总瓢把子就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他断定的事,不容更改。当然了,总瓢把子断事总体来还是公平的,否则的话,各个家族也不会服他。



    



    自从红叶山庄的黄老爷去世之后,桑城地区的总瓢把子一直空置,桑城的江湖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



    



    这就像是由一群顽劣生组成的班级,如果班主任有气场,能震慑住这些生,这个班级太平无事。如果班主任不在了,没人管了,这些顽劣的生立刻能翻了天。



    



    没有总瓢把子的日子过去了几个月,各个家族杀得是血流成河,杀来杀去,无休无止,都有些厌倦了。于是,各个家族的族长提议,在下个月初一,召开江湖大会,选举出新的总瓢把子。



    



    以前,总瓢把子由黄家世袭罔替,现在黄家绝了后,总瓢把子只能以江湖大会的式,选举出来。



    



    在中古世界,女孩是不算家族里的人,只有男丁才能继承家族的香火。黄老爷虽然有三个女儿,但是,他还是绝后,黄家也就成了绝户。



    



    石正峰听下个月初一要举行江湖大会,很是好奇,问道:“赵先生,江湖大会在什么地举行,我可以去吗?”



    



    赵礼道:“江湖大会在安家寨举行,想要参加大会,必须要有二十三家家族的令牌。”



    



    赵礼从怀里取出了一块令牌,道:“这是我赵家的令牌,兄弟,如果你想去江湖大会看看热闹的话,就报我赵家的名。”



    



    石正峰接过了令牌,向赵礼拱了拱手,道:“谢谢赵先生。”



    



    在营地里休息了一夜,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众人醒来继续赶路,在中午时分,终于到达了桑城城下。



    



    赵礼他们要把货物送到赵家的商铺去,石正峰则要走访调查谢震西是否有违法行为,石正峰与赵礼在城门口告别,两个人约定,下个月初一的江湖大会再相见。



    



    辞别了赵礼和赵家众人,石正峰在桑城的大街上转悠起来。石正峰走在桑城最宽敞的一条大街上,按理,这应该是桑城最繁华的所在,但是,石正峰看到的却是满眼的萧条。



    



    十家商铺当中,有四家关门歇业,剩下六家看上去也是半死不活,勉强维持。街上的行人也不多,一个个也是面有菜色、垂头丧气。街边更是坐满了乞丐,那些乞丐衣衫褴褛,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只剩下一口气。



    



    桑城的情景与整个吴国的大好形势截然相反,石正峰很是气愤,心想,谢震西把好端端的一个桑城搞成这副样子,真是该杀!



    



    石正峰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座广场上,广场上堆起了山一样高的柴火,柴火堆上坐着一个人,这个人穿着僧袍,盘膝闭目,仿佛是老僧入定一般。



    



    石正峰仔细一看,这个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僧人,石正峰还认得,正是前些日子,自己在饭馆救下的水音大师。



    



    柴火堆下面围了一群人,看着水音,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一个女孩趴在柴火堆上,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看者心酸,闻者落泪。



    



    这个女孩就是水音的徒弟芸儿,石正峰走了过去,叫道:“芸儿,怎么了?”



    



    芸儿抬头一看,见是石正峰,眼睛里闪过一道亮光,叫道:“恩人,你怎么在这?”



    



    “我到桑城办些事情,水音大师怎么了,怎么坐在柴火堆上?”石正峰问道。



    



    芸儿又哭了起来,哭得梨花带雨,很是伤心,道:“他们要烧死师父他们要烧死师父他们要杀死师父”



    



    芸儿哽咽着,不断重复一句话。



    



    石正峰道:“芸儿,你先别哭,到底是怎么回事?”



    



    芸儿控制着自己的悲伤情绪,抹了抹眼泪,道:“那天,我和师父离开了饭馆,就一路直走,来到了桑城。桑城聚集了一群百姓,天旱遭灾,请求太守谢震西减免赋税。谢震西不仅不听从民意,还命令衙役殴打百姓。



    



    “我师傅以慈悲为怀,便出面制止谢震西。谢震西标榜自己是个虔诚的女娲信徒,他没有对师傅动粗,而是让师傅求雨。他了,三天之内,师傅要是求来了雨,就放了师傅,给百姓减免赋税。要是求不来雨,师傅就是妖人,要、要活活烧死师傅!”



    



    到最后,芸儿已经是泣不成声。



    



    石正峰是来自现代世界的人,他当然知道,所谓天人感应都是骗人的鬼话。下雨是自然现象,人怎么可能求来呢?



    



    历史上那些求雨成功的帝王、僧道,无非是运气好。把运气包装成法力,这是愚弄山野村夫的手段。



    



    石正峰叫道:“荒唐,天下不下雨,岂是凡人所能左右的,我这就把水音大师救下来。”



    



    水音大师已经在柴堆上坐了两天两夜,水米未进,风吹日晒,身体快要到极限了。



    



    石正峰想登上柴堆把水音大师救下来,围观的群众立刻一片哗然,芸儿上前一把拉住了石正峰,叫道:“使不得呀,使不得呀。”



    



    石正峰停下来,很是诧异,问道:“为什么?”



    



    芸儿指了指水音大师,水音大师的身上绑着一根铁链,铁链的一端连着一口大钟,只要水音大师的身子动弹了,就会扯动那大钟响起来。



    



    芸儿道:“这钟要是响了,谢震西的兵丁立刻就会赶过来。”



    



    石正峰满不在乎,叫道:“别人怕他谢震西,我不怕!”



    



    着,石正峰纵身一跳,跳到了柴火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