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四回 武器不如神迹(第1/1页)东吴国舅

    西门的一声巨响惊天动地,这个时代的人除了打雷之外就再也没有听见过这种程度的巨响,再加上戴纲装神弄鬼的祭坛,很难不让人胡乱联想的怪力乱神上面来,一时间樵县城内人心惶惶。老天爷帮助吴国派下雷神相助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就连西城那被炸得塌坏的城墙都被人忘记。

    就连满宠几人也是呆立当场,固然其在这个时代算是有些见识,然而却也未曾见过这般阵仗,尤其是在汉代戢纬学说盛行,神秘主义风cháo连朝堂都是深信不疑。谶纬学说的源流可以追究到上古天皇伏羲氏的河图洛书,然而汉代所谓的谶纬则是完全的神秘主义学说。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而纬则是相对与经书(儒家经典),是汉代以神学星相数术解释儒家经义的一类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也记录一些有关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简称纬。

    汉儒之法合为经纬,经书以六经为重,纬书相对的也有七纬。而汉代除了谶纬学说盛行之外,五德终始学说已是大行其道。这个始于著名yīn阳家邹衍的学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追崇,成为改朝换代树立王朝正统的标杆。尤其是周承火德而出,秦代周后为宣扬正统便自称自己是水德,以冬十月为岁首,sè尚黑,度以六为名,音尚大吕,为政尚法。而汉朝推翻秦朝而建立,按理说应当称自己为土德,实际上汉朝也是这么做的,然而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时就宣称自己我赤帝之子,汉帝国也是尚赤红sè,走得是火德生土德的路子,宣称自己是接替周王朝以火德而王,所以班固的《汉书?高纪赞》才会曰:‘旗帜尚赤,协于火德。也正是因为如此,汉帝国成为历朝唯一一个尚两德的王朝。

    如此才有了那句代汉者当涂高,若是汉朝真是土德,又怎会是水德取而代之呢!?所以曹魏建国之后,依旧是黑衣黑甲以水德而王。而东吴恰恰并没去专门克制魏国的五德,反而摇身一变以木德自居,灰衣银甲尊奉青帝太昊伏羲,以chūn一月为岁首,以土德生木德之说,来暗喻自己是汉王朝说衍生出来的接替王朝,是自然的传承。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勾连蜀汉,毕竟蜀汉是以土德自居,总不能两个盟友互克嘛!!

    然而如今满宠所想的却是,东方青帝又叫苍帝,除了对应chūn季掌管万物生机之外,还主雷霆!可那一声巨响当真是雷霆作祟吗?当然不是,此乃吴军的一种新型武器,在后世rì本赫赫有名的焙烙,而他的中国名字就是宋朝的铁烙锥。

    这是一种在陶罐型容器中填入火药,点燃导火线投掷向敌人的类手雷武器。陶具上有绳子,通过圆形摆动利用离心力投掷,杀伤敌兵为主要目的的武器。同时会引燃附近的木质结构。rì本的焙烙类似于现代的烧夷弹,爆发力和容器的碎片为杀伤的主力,火的威力较低。然而乔仁在于吉的徒弟大名鼎鼎的葛仙翁的帮助下,开发出来了威力巨大的黑火药。这种新型的武器第一次被运用上战场,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不仅城墙被炸塌了一截,就连城门也被轰得支离破碎,最重要的一点是魏军的心神完全被夺。

    短短几分钟时间,趁着魏军的人心惶惶,刘循驱使同样心悸的吴军冲杀进城,几乎没有费半点功夫就将城内发呆的魏军给缴了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最后关头王凌恢复了过来,裹挟着千把亲卫带着满宠夺门而出,趁着吴军无暇顾及的机会,一举逃了出去。

    不过樵县城到底是被攻了下来,城内的两万魏军除了极少数抵抗之外,大部分都投降了吴军。吴军此役不仅攻占了魏军重兵防御的樵县,减少了魏军本就不多的兵员数,同时还获得了两万人的俘虏,而自身损失几乎微乎其微,城不可谓之大胜。

    而这正是戴纲装神弄怪的成果,戴纲的这场表演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其一,保护了这个新型武器,此役铁烙锥虽然被吴军使用但是魏军却并没有把他当成一种武器,反而是归咎于神迹一类,这正中乔仁下怀,一件未名的武器比其他赫赫有名的显然更具杀伤力。其二,宣扬了天助大吴的神迹,一件武器和神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武器不过是人力为之,左右和刀剑不过是一样的东西,然而神迹却是大不一样,戴纲既然这次能请来雷霆相助,下次却也已经可以,这样一来魏国之中吴国的天助的传言就会越演越烈,人大约总是不能和天来抗衡的。

    在拿下整个谯郡之后,孙韶的大军不仅可以和陆逊的西线一起夹击汝南。而且曹魏的豫州、兖州防线门户洞开,整个黄河以南如同拔光衣服的美女,任人予取予求。可是夺取中原并不是东吴利益所在,故而在孙韶夺取樵县的第五天,寿chūn的乔仁发来军令,命令孙韶和戴纲的东线军回师,集中全力对付曹洪,进而夺取青州。

    吴国的海上优势明显,甘宁的杂牌部队虽然攻下渤海郡有些作难但是sāo扰一下还是可以的,于是青州、冀州的沿海一线可就倒了血霉,来去无影的甘宁如同后世的海盗一样,三不五时上岸来袭击郡县,有时还攻入腹地吓一吓曹魏的郡守们,除此之外甘宁还捣毁了魏国在沿海的盐场无数。

    要知道自盐铁官营以来,盐铁税一直都是朝政的收入重点,如今最重要的青州盐场被被甘宁捣毁,赋税收入锐减不说,盐的供应量也激剧不足。要知道华夏百姓所吃盐无外乎四种。海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岩如今更是没有这个技术。故而在汉末、魏晋真正出产食盐的方法就是前三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海盐。周初封姜太公于齐“北至于无棣”,据《管子》载:“暮chūn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史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无棣盐业rì盛,西汉时渤海郡置盐官。海盐所产占了天下的七分,而剩下的两分分别是益州的井盐和并州的池盐。并州池盐的产地正是关羽的故乡河东解县,然而在这个技术不成熟的年代池盐和井盐的产量有限,主要还是靠海盐为继。

    可是井盐归于蜀汉,南方的海盐又是吴国的鱼盐之利,而为今渤海郡的海盐又出了问题,魏国全国上下的盐只靠解县不是可能供给的,如此一来还打个什么仗啊!这也是乔仁超越千年的见识所引导的结果,在这个年代只有断粮道的说法,还从未有过断其盐源的做法,所以即使甘宁捣毁了渤海的盐场,魏国上下依旧是不明所以。

    可等到他们当真明白的时候,那就为时晚矣了。盐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硬通货,宋明的盐引几乎可是当成银票流通,而在汉代孝武帝采用大盐商东郭威阳的意见,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起在全国实行盐业官卖制度。那时起百姓的盐的来源只有zhèng fǔ一个途径,可是如今的曹魏若是拿不出盐来,那乐子可就大了。虽然曹魏全国肯定不止渤海这一个产盐之地,但是其它各郡自给自足都尚且不够遑论应付不产盐的地方,所以说乔仁这招不可谓不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