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七回 大刀阔斧(第1/1页)东吴国舅

    在度田、新的赋税制度之后,乔仁还准备了一个重手一个新的选材制度,一个有检查机制的九品中正制。但是饭需要一步一步的吃,而改革亦是如此。在斟酌在三之后,乔仁决定选才的路线便从当初地大刀阔斧略微微降低了要求。先以擢升寒门、唯才是举和加强教育开始。

    首先必须要约束地方豪门和世家大族的权柄。非选贤良不得为官,这个周瑜成立了“选曹”,就是为此而生。不同东汉的刘曹两方的尚书台,东吴多了管钱和商业的度支曹以及负责选才的选曹。不论世族还是很寒门,以非本地的名士和下放的zhōng yāng官员每年定期到州郡考究评论子弟才华,从一品到九品,从县上至于郡。最后再置于zhōng yāng亲自通过三公选择地考官和尚书台选曹来评教才华。甚至其中真正有才学者得到推荐,还能与三公坐而论道,面对面阐述己见。当然,在各关节处,若被查到名不副实。那么推荐子弟的地方官僚,就会受到严惩。

    这是为了整个东吴大局地利益,虽然朝中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代表了世家大族地权益。但毕竟也非不智者,也深知这个制度对东吴未来的发展有多少好处。只是一想到,有可能与一群出身低贱地寒门同朝为伍,这些人心中却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更反对者忍不住跳出来反驳,却被身体十分不好的大将军吕蒙一只眼睛给瞪了下去,淮泗集团中真正的世家说到底也就乔家、周家、刘家等有数的几家,江表十二虎将无一不是寒门。到这时,江左世家恍然醒悟,江东立基之石感情是这些来自淮泗的寒门大将。

    要整治州郡吏治,自然便要刷走了一大片肚无三两墨地酒囊饭袋,在本土小世家依附地大世家表态下。也只能忍受吞了下来,无能之辈的离去自然便空缺出了不少官位。一时间,不少寒门才子抬头,一批一批颇有才学地人物纷纷登上了他们不敢想象地地位和舞台。

    这从当初周瑜在世之时就已经开始在东吴实施的政策,现在乔仁再拿出来扩大战果所受的阻力显然是要小很多。但是江东的吴郡四姓尤其是张家和陆家有大批的子弟担任了东吴几近两层的低级官僚,还是很让乔仁心惊。

    在世家们或无可奈何或看在乔仁的面子多少做出了让步,而乔仁自然也需要让他们看到甜头。虽说刷走了一片并无才学地世家子弟出局,但必要地补偿还是需要做下面子工程,这样才不至于让别人觉得心凉。毕竟陆家不说,乔仁和张家、顾家都是关系匪浅。

    于是乔仁的脑筋一转,很是巧妙地将众人地思维引导下去。本身乔仁就有意在建业重开鸿都门学,再在地方至少是郡县一级得有学痒。既定的目标是要普及文化推广到平民里面去,原本由于教师和世家所藏的书本的原因导致时机并不成熟,但是这次的大量裁汰给了乔仁机会,于是那批由于政绩考核不合格被刷下来的无能世家子弟便被乔仁再利用了。

    凡一郡郡治以上,有郡守兴建学痒,是为郡学,再上,就为州学。在国都建业,仿造鸿都门学建立了新型的学痒,与世家主打的太学相应。并且将这一干的学痒全部纳入太傅府的管线之内,从郡学起往上一直为东吴朝廷所控制。

    事实上,在乔仁有意无意的提点之下,各级官方学痒的建立,便是成为了和人才品评制度相辅相成的体制。或者说是两个并立的渠道,人才的评比世家无疑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世家绝不会把自己的子弟送入官方学痒中学习,而这些个学痒最后会把寒门jīng英都汇集在鸿都门学之中,这些寒门jīng英就将为皇帝提供大量的人才,他们可以选入光禄勋成为郎官、或是入内廷的中书、尚书台,亦或是外派刺史、郡守。同时鸿都门学的教育并不完全只限于儒教经典,还有道家、法家的一些内容,乃至于书法、绘图、算学等等。

    真正有才华的,能走没年度评点推荐上来,然后通过选曹的考试甚至和三公乃至皇帝本人坐而论道,这自然是最荣耀的;而次等,就是补入鸿都门学,他rì也有机会走上仕途。这便同样给了世家子弟也机会,但只要真正能在里面学到一些本事,作为大世家的乔仁本身也是喜闻乐见的。

    新的鸿都门学草创之时,众世家大多有心抵触,毕竟昔rì的鸿都门学就是宦官们为了培养人才对付世家而创立。今时今rì又由乔仁创立,能不有些抵触吗!?但作为一任兼任的山长的乔仁将自己的爱子乔晟给扔了进去,同时孙绍也保证明年年底在鸿都门学中提拔是十个郎官,一时间大小世家趋之若鹜,说到底江左世家之中除了张、顾、陆三家外,所谓的经学传家对于他们只是笑话,这个教育不兴盛的江东地区,即使是世家的教育也都有限,真要正儿八经的通过选曹考试,连淮泗那边的寒门都比不过,鸿都门学可是央请了东吴最著名的学者,能学一些东西自然是好的。

    而选曹的建立,依赖在乔仁那独一无二的名望之下以及东吴朝廷的支持,在孙绍和乔仁的共同推动下,从下方选拔的能臣自然是以寒门心腹为主,这也打消了那些寒门子弟的忧虑,有才学者纷纷慕名相投。事实上,以乔仁如今的声望,在整个天下怕是没有比他更高的人,即使不是第一那也差不了多少了。作为学者乔仁本身就是jīng通六经又著作流传的大学者,他的文治在江东那繁荣无比的景象下得到了所有人认同,至于武功那更是赫赫有名由他挂名主打的战役几乎就没输过。最后再加上吴国皇帝孙绍的大力支持,以及乔仁这个淮泗世家之首和强力外戚的身份更是有足够的政治资本

    而在这些选拔出来的人才基础上,乔仁又回过头来将这些寒门人才投放在官方教育之中,新鲜血液的输入,又多是寒门子弟,世家的触手在短时间里,根本无法伸进来。而在乔仁的强势掌控下,一切也是有条不须。

    自然,除了整顿吏治,擢拔寒门以外,乔仁并没有就此罢手。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规约束则乱,汉法已经在一群蛆虫的专营下千疮百孔,给士族门阀的萌生展带来了肥厚的土壤,乔仁自然是不愿意再用。再加上蜀汉有蜀科,而曹魏也有新的律法,东吴再怎么说也该有自己的律法。

    但新是法的订立,非在一朝一夕,虚耗时rì庞大,在乔仁的牵头之下,由孙绍下令命诸葛瑾、步骘、张昭、薛综、潘濬、郑礼六人一起编制《吴律》。这也正是乔仁的聪明之处,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一切的命令都是由孙绍下达,把这份功绩寄到孙绍的名下,他已功高盖主再要所谓功绩有什么用呢!!

    再加上之前的度田令,乔仁几乎是废除了私奴制度,同时清算丈量了土地,这也是最根本而不容置疑的一点。乱世以人为本,两晋的门阀坐大便是因为私占土地,私蓄人丁,加上他们的特权缴纳税收微乎其微,这些人并不属于国家,而是个人拥有,力量汇聚庞大,强者足能撼动朝廷根基,甚至家族私兵动辄几千的都有。

    在不取消世家大族固有田地的基础上,不许私蓄农户,只要是人则必须要备案在册,为国家之民。而作为交换,东吴政权也对那些霸占土地的强豪也采取了怀柔交换,他们原本窃取的田地默许为既得利益,但为他们耕种土地的佃户则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搭配心得税法成就还是很大的。

    在这几招组合拳之下,庐江乔氏和庐江庐江周氏牵头,吴郡张氏、吴郡陆氏、吴郡朱氏、吴郡顾氏、会稽虞氏、丹阳徐氏、汝南吕氏、淮yīn戴氏等等二十多家大小世家一起做出让步,大势所趋,各地世族只能拥附。事实上,现在的门阀士族也不过是初步萌芽当中,还未形成两晋那般庞大骇人的势力,在zhōng yāng政权的强势下,也自然不得不低头。相比较,失去了人口,让世家大族们不得不支付不少招募佃户的钱粮,跟着乔仁一起搞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加让他们心动。

    东吴得天独厚又航运发达,有大搞海外贸易的天时地利,唯一差的就是人和,也就是海运业。乔氏垄断海运,作为往返东南亚来自大秦的中转站台湾虽然名义上是东吴的领土但实际上却跟乔仁的封地没什么两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