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九回 子午谷(第1/1页)东吴国舅
长安靠近秦岭之处有一小城,名为杜陵。这个小城是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僪、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因为毗邻秦岭连绵不绝的险恶地势,使得这里历来土地贫瘠,不适合大规模的屯田垦荒,因而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也多是依靠入山打猎填补生活所需。
但是在数十年年前开始,杜陵却渐渐开始生机勃起来,原因,便是在于杜陵以南的那个谷口,一个名为子的山口。
关中往来汉中,自从chūn秋战国时代,五丁开山,修缮栈道,是从斜谷,箕谷开始往南,沿着岷江直入东西两川,这一路上虽然也脱不了蜀道艰难险恶,但毕竟也可以算得上是秦岭以南少有的好走的路了。
历来从两地行走的客商百姓,也多选择的是西面的斜谷道口,所以,杜陵以南的那条道路因为更加难以行走,而且道路太过狭隘也没有经过多少开发,又鲜有人走动,甚至都不为县官所重视。
但是自从中平年中,黄巾之乱掀开了整个乱世的序幕,从董卓入主洛阳开始,诸侯混战天下涂炭,昔rì富庶的关中、司隶的土地几乎都被这些西凉军阀弄得仿佛人间地狱。关中的百姓为了避开残暴的军阀统治和剥削,大多拖家带口的逃离这块世代居住的肥沃故里,而汉中依靠秦岭相隔,更是关中百姓选的逃难之地,为了走竭尽避开李郭的封锁,子午口谷道本不被人重视的这个艰难小道一时间便成了众人眼中逃生的坦途。
三国志上便曾明确记载过,“关西民奔子午谷数万之众”,数万人南迁便是通过这条小道,也是因为当时李郭大力防备百姓潜逃出境而将注意力放在了西面斜谷蜀道入口中,百姓不得已,才选择这条更加险恶的道路。
世上本无路,人走得多了自然而然便踏平了路。数万人的步伐,让子午谷许多艰难的地势,也终于变得平坦了许多。子午谷全长六百余里,北口名为子,距离长安不到百里,而杜陵就是严守在子口方向的小城,南口名为午,而最靠近他的地方便是石泉。
战乱为其他的地方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是对于杜陵来说,大量携家带口的关中百姓流入汉中都需经过此处,却给这个小城带来了巨大地生机,从关中逃难的百姓,多是举家而来,携带的更是全家积累的财富,数万人中只需要在此地一人吃上一碗面,那么累计在一起的利益足够让这个小城进入飞跃的展之中。
而同时,也因为这里地人看到了另外一种生存方式,对于子午谷的开发显得更加的卖力了。
当然。子午谷一直被弃用那么多年。本身也是因为他地地势太过险恶。大量百姓通过这里涌入汉中。汉中张鲁自然也是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但是随着李郭之乱以及马超被夏侯渊平定平定。局势稳定后斜谷蜀道重开,大多商客又将行程放在西面。子午谷这边又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而汉中易主蜀汉建立之后,蜀汉和曹魏对立是最最水火不容的,两边的贸易往来越发的稀少了起来,就连斜谷大道都衰落了下去何况这区区的子午口谷道。
然而近rì这条谷道有热闹了起来,数千红衣赤冠的士卒拖着破烂的衣服和武器从刚这条谷道走了出来,时间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数百年前。当时正是‘刘项相争‘的时期,刘邦被迫前往汉中就任汉王,正是从子午谷通过,道路的艰难激发了汉军士兵对抗项羽的决心,最终,他们杀回了关中,夺取了天下。到了东汉时期,汉中太守王升专著《石门颂》,赞扬子午道对汉军士兵士气的激发:‘高祖受命,道由子午,兴于汉中……‘
不过此汉非彼汉,打马立于众军之前的汉子身长九尺,披头散发面目狰狞,将一杆方天画戟抗在肩上咧着嘴叫唤着让士卒快一点。
“得了鄂焕,谷口只有这么大再叫唤也没有!!!”一旁一身土灰邋遢的王平毫无形象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对着在马上的鄂焕不满的嚷嚷道。
没办法,谁叫人家鄂焕的坐骑是滇马,《华阳国志?南中志》说:“长老传言,滇池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称之曰‘滇池驹’,rì行五百里。滇马虽然矮小腿短,但就是有一点好那就是耐力好,而且特别擅长走山路。当时入谷之时,王平嫌弃无当飞军们的马匹太矮不好看,故而选择自己的凉州战马。
却不曾想他的战马入谷后不到十天就跌入谷中了,王平表示很郁闷,他当年出蜀去投靠曹cāo就是走的子午谷但是当时他是步行却没曾想到骑马而行这么困难,反倒是他看不上眼的滇马如履平地。
“哈哈!!王将军谁叫你看不起咱们滇池驹了勒,要知道吴国可是在滇池养了上万匹战马勒,也不知道他们给马匹喂了什么勒,一个个居然和凉州马一样高!真是天马勒!”鄂焕嘴里不停的嘀咕也没个什么重点。
但是王平硬生生的听出了重点,心中暗想‘吴国在滇池养了这么多战马,可是为什么他们的战马这么高大完全不像无当飞军骑得战马!’想不出个所以来的王平只好把这点破事藏于心里,拿出牛皮水袋狠狠的灌了一口水。
等着三千无当飞军和两千多汉中军尽数走出谷道,此时全部都倒在地上歇息或是喝好水休息,王平倒是站了起来一把搂过比他高一头的鄂焕的脖子,低语道:“大司马有命,咱们休息一rì便分兵,你是骑兵??”说道骑兵时王平的表情要多怪异有多怪异“行军速度快,你率本部急行军夺取潼关。而我带军去蒲阪津,记住沿途要多造声势!”
虽然二人带有无当飞军,但是王平和鄂焕都不是诸葛亮的嫡系反而是徐庶一系的爱将,没办法谁叫徐庶是大司马又是寒门出身先天上让这些寒门将领向其靠拢。这鄂焕和王平正是徐庶等待已久的后手。
昔年王平曾随夏侯渊参与过渭南之战,甚至在徐晃偷渡蒲阪津之时他都在在军中听命,正是因为知道这点徐庶才如此放心让王平只带两千兵马去偷袭蒲阪津。而鄂焕占领潼关就更简单了,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按理说应该是非常难以攻打的,但是得利于曹睿的命令三辅和潼关的守将已经被抽调给曹真,而魏国的镇西将军夏侯懋更是草包一个作为长安的最高统帅在蜀汉大军来袭之时,收拾自己仅有的五千士卒笼城自守,把长安附近的三辅、潼关、渭南全部都放弃了。(曹丕继位之后。因为曹丕与夏侯楙相亲善,于是封他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
“好勒,那老子就去打潼关勒,不知道潼关有多少守军,老子这点够不够打勒!!”鄂焕爽快的答应了王平的分工,但是答应之后又开始了喋喋不休。
潼关地势险峻是因为其两边都是高山,而徐庶如此安排的道理就在于鄂焕的无当飞军就贯于爬山。不过听见鄂焕的问题,王平很无奈的翻了一个白眼说道:“鄂焕你能不能不要每句话都加一个勒字!知道了吧勒!我呸!!”王平一个不小心也把句尾加了一个勒字。
“好勒!”鄂焕下意识一说就瞅见王平那杀人的目光,旋即傻笑着摸摸脑袋:“记住了,你还没告诉我潼关有多少魏军?”
“我怎么知道,但据线报来看潼关原本还只有守将一千多一点,如今又调走一批怕是只有几百人!”
“好,我明rì就出发拿下潼关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