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怀贰(第1/1页)兴汉室

    “其藏机误敌之妙,使之履危蹈险而不觉,诚如投于水火中。”投笔肤谈兵机第

    汉中,南郑。

    做一副道家打扮,头裹黄巾、身穿褐衣的张鲁此时再也不是最初的那番意气风发,他的脸上仍是一开始从窦茂残部得闻朝廷大军假道灭虢、突至陈仓的消息时的不可置信与恐惧。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张鲁喃喃着,突然一下子站起来,从朱红色的漆案上一而过,几步走到骆曜的身前质问道:“朝廷兴兵不是为了讨伐陇西宋建么?何故突然来了沮县,不是应当先平陇、复望蜀么?天子就不怕凉州羌胡为乱,威胁进军?”

    骆曜此刻正坐在次席上,站在他跟前的张鲁正好用腰部对着他,骆曜不消移动目光就能直接看到张鲁腰间挂着的那枚巧的黄白玉印。少顷,他轻轻侧首,虽然心里同样因为这个突发事件而慌乱失措,但表面上故意做的沉稳功夫却比张鲁要好上许多:“朝廷用兵奇诡,此番突如其来,险些让人无法招架啊。”

    张鲁拂袖不悦道:“你这时候还在摆什么样子!当初信誓旦旦,朝廷不会南下的是你,这会夸赞朝廷的又是你!”

    他与骆曜彼此知根知底,单论兵法,张鲁还更胜其一筹。此刻张鲁见骆曜装腔作势,便懒得给他搭台子,转身又走了几步,对堂下其余坐着的几人看了过去。

    此间除了骆曜以外,还坐着功曹阎圃,门客李休、李伏、李庶、姜合等人。

    那几个门客都不话,有的看向骆曜,有的则是看向坐于骆曜对面的阎圃。阎圃好似是天生就长着一副和气的脸,眼睛细两颊圆润,胡须修剪得很短,却很整齐。他捻着胡须,没有一点话的意思,那张圆脸朝向骆曜,就好像是在笑着等对献上妙计。

    骆曜有些警惕的看了眼对,阎圃是巴郡士人,机缘巧合之下,被张鲁收入幕府。其人在张鲁的麾下属于一个异类,他并不信五斗米道,也不接受张鲁自创的什么鬼卒、奸令等宗教官职,只肯接受张鲁拜其为功曹。作为一个不信五斗米道的士人,却能够得到张鲁的重视、并予以大用,可见此人在心智与能力上的手段。

    之所以警惕阎圃,是因为骆曜自打来到汉中、与张鲁谋划大事开始,阎圃便好几次在张鲁面前过他的错失,要不是张鲁当时已为骆曜动,阎圃早就将他的计划破坏了。而且此人最让骆曜担心的是,阎圃在几次劝张鲁无果之后,便再也不提任何有关的建议,像是心灰意冷了一般。

    只有骆曜知道,阎圃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为了迷惑他的假象,只要机会一到,他便有能力直接掀翻自己苦心孤诣的计划。

    见场面有些冷淡,骆曜打算先发制人,他在张鲁身后站了起来,罕见的以一个低姿态对张鲁道:“师君攻杀前太守苏固、又断绝道路,已属大逆,朝廷此番兴兵,若是得获师君,死罪是绝对逃不过的。所以大军来蜀,师君不可不挡,依我之见,当派遣大将扼守阳平,凭恃险要,就算彼等有虎狼之师,也决计难克天堑!”

    李庶、姜合二人长于内,熟知历数符谶,因为常与张鲁讨论神鬼而成入幕之宾。他们都是武都郡人,最初是为了躲避暴虐的氐人而羁旅汉中,此时这二人早已与骆曜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是啊师君,朝廷这次兴兵伐罪,罪在难逃,与其坐以待亡,不如铤而一击,最不济也能保有这巴山汉水,总比稽首为俘要强。”

    张鲁听了,颇为意动,只是却不知怎么有些犹豫,他紧紧皱着眉头,默然不语。

    这时另一个门客、南阳士人李休站在中立的角度,出言道:“如今军情急迫,陈仓道虽然曲折难行,但这些天下来,难保不会另生事端。是战是和,还请师君早下决断,让底下惶惶人心得以安定才是。”

    “阎君,你的意思呢?”张鲁这时问向他一直很是倚重的阎圃。

    阎圃睁着那双就不大的眼睛,对张鲁道:“属下附议。”

    手下最足智多谋的阎圃都这么了,张鲁便再无疑虑,当即拍板下令:“好,即刻传令,命张卫、杨任二人领兵两万,赶赴阳平拒关坚守,务求让彼等顿足不进!”

    李休与阎圃一样,都是不信五斗米的儒家士人,虽然见张鲁做出了抵抗的决定,他也毫不犹豫的为张鲁谋算起来:“关中与汉中有子午、褒斜、陈仓等道,朝廷之师既然已现于陈仓道,那么在子午谷口的守军,要不要调至阳平?”

    “不可。”骆曜虽不擅军事,也能知道这其中的不妥之处:“从子午谷出,往西可至南郑、往可达上庸、西城等地。若是朝廷另遣一军,夺我上庸,又该何如?”

    自己的建议不仅被一个士当场反驳,李休面上并未流露出多少难堪的神色,反倒是闪过一丝意料之外的诧异神色,并且眼神有些不自然的飘向了阎圃。

    汉中地人李伏干咳一声,试图引起骆曜的注意:“黄金戍确乃谷口要地,万不可失,只是如今首重之地乃是阳平。依在下之见,不妨从黄金戍抽调兵入阳平,以助其势。至于黄金戍,杨昂乃师君手下大将,知悉战阵,有其屯守该处,可保谷口万。”

    张鲁思虑过后,点头道:“就依此计!”

    完便走回案后,快笔急书的写下一应调令,又解下腰间玉印,一一钤好。张鲁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汉中太守,又有杀害前任太守的劣迹,想在汉中发号施令,一个自命的汉中太守显然不能很好的服众,所以这枚代表五斗米教权的玉印便临时充任着官印的权力。

    众人拿到调令之后,纷纷告辞离去,阎圃慢吞吞的走在最后面,目光深沉的看了一眼兀自站在原地不动的骆曜,然后便跟着众人走了出去。

    骆曜这才对张鲁道:“事发突然,我等所谋的大事,恐怕得早做准备了。”

    “你还想着大事?”张鲁苦笑着道:“朝廷都打上门来了,这一下不知道我等能不能抵挡得住,你还想着先前所谋又有何用?”

    骆曜却不这么想,“益州就在我等背后,若是刘焉得闻此讯,心生悔惧,要与朝廷两相夹击我等以求将功赎过,那我等岂不是顷刻间将要覆灭?”

    他见张鲁露出思索的神色,更进一步的道:“所以刘焉此时必须得死,一者,只有他死了,益州仓促之间,才不会与朝廷呼应声势再者,他死之后,有我等早先设好的计划,益州可尽在我等手中。有益州之资作为凭仗,师君还怕不能抵抗朝廷之师?退一步讲,哪怕最后朝廷攻下汉中,师君大可退走益州,以剑阁等关自保,亦能成就一霸业。”

    “好、好。”张鲁已被骆曜所描绘的局面打动,连声道:“这的确是个万之法,既能为我等除去后患、又能开拓余地。”

    骆曜察言观色,此时立即毛遂自荐,作出一副义不容辞的样子:“若蒙师君不弃,在下愿为前驱。”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