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1/1页)兴汉室
“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属,务抑末,毋与天下争利。”汉书
水面上吹来的凉风掀起亭榭边上的竹帘,白茫茫的天光水色从帘下显露出来,亭子里安静异常。
皇帝刚才已经明确提出了,为了增加关中人口,恢复民力,就不得不修改算赋与口赋的起征年龄与税额,通过调节人口税来鼓励生育,不仅是后世,就算放在以往都是有相应成例的。
所以桓典等人无不接受了皇帝的建议免除孕妇、老人的算赋,将口赋的起征年龄提升到十岁至十五岁,算赋每人每年四十钱,口赋每人每年十钱。而且皇帝还独树一帜的提出当妻子有孕时,丈夫当年的算赋也予以减半,甚至免除丈夫当年的徭役与更赋,以鼓励生育。
这些都是皇帝意图通过税收来调节生育的措施,等到以后他的权柄扩大,手头上有足够多的国有土地,他就可以推行均田制。用土地来刺激百姓多生,生下来的孩子分家之后政府便拨给田地耕种。只有归朝廷直接掌握的自耕农与户口来多,朝廷才会有足够的兵源、财源,国家才会发富强。
当然,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功夫是很难见到成效的,皇帝也不怕等,不过未雨绸缪而已。
将人口税的事情吩咐下去后,皇帝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神情庄重,眸子里还带着一丝坚定:“河解池,在安邑、解县之间,黄河之水遇山流,遂成一大曲,这边是盐池。朝廷如今既已安定河,为修养民力,自然要在这面下功夫。我有意效孝武皇帝时的成例,重修盐法、设立盐官。再于三辅经营设立铁官,经营官输,重定盐铁之法。”
“陛下。”周忠心里一慌,赶紧道:“这可是要施行天下之策,不可不慎,宜先下公卿议论才是。”
在河搞官盐跟他没什么关系,就连在三辅、关中搞盐铁官营也跟出身扬州庐江的周忠毫无利益瓜葛。但天下迟早是要重归一统,此时若不加以遏制,等到那时政策推行下去,他庐江周氏也会受到损失。
桓典见周忠神色焦急,知道他有难言的苦衷,因而率先道:“古之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钟鼎之家不与百姓争利,这是先贤治民之道。若是盐铁归官,则黎庶穷怨,百姓不安,实在有悖陛下爱民之心。”
“盐池乃天资地货,地近京畿,理应由朝廷爱而护之,遣官经营。”向来低调的尚书贾诩,此时突然话了:“如今四境多事,府库罄竭,而天下各州,除司隶以外,余者牧守皆无奉纳税赋之意,就连各地上计之吏,都有三年未见。敢问诸位,陛下欲兴大业,安定天下,所需钱粮应从何而来?”
皇帝有意重开盐铁官营的经济制度,增加赋税,削弱豪强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这件事情没有人支持他是行不通的,之所以不让董承出面,是担心盐铁这块肥肉如果让董承从豪强口中抢过来了,皇帝势必要与其利益共享。
然而屯田的前车之鉴已经清楚明白的告诉了皇帝,董承确实是条会咬人的好狗,但他却管不住手底的人。如果让董承的手伸进盐铁官营里头去,过不了多久就会养出一片蠹虫出来,到那时候不仅无益于朝廷,更是给豪强们树立了一个攻讦的标靶。
汉时期不是没有推行过盐铁之政,但仅仅只维持了数十年便不得不在多压力下废除,这其中除了孝和皇帝君权不振以外,更多的是盐铁官营中负责的官僚贪腐横行、所出的盐铁质量太差,引起民怨的缘故。
皇帝相信自己的权威是与日俱增的,所以就只需要防止奸官猾吏混入新的盐铁官营中去,以免遭到他人的攻讦。
他知道在抛开董承之后,在这件事上,自己与士人们再无缓冲,他将面临整个朝堂对他造成的巨大阻力。所以三辅与弘农不好妄动,而新收服的河虽是豪强林立,在朝中却无多少根基,又有产量丰富的盐池,正好可以给皇帝当官营改革的试点。
桓典不满的看了贾诩一眼:“如今关中安定,各地推行屯田,假以年月,必然人口滋生,府库丰盈,又何须另专盐铁?”
“桓公。”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还是表现的很客气与尊重的:“朝廷如今唯仰关中捐输府库,实在入不敷出,若是有了盐铁之利,一年之中,当有数百万钱。而况河近在畿甸,朝廷若置之不理,犹如再失。”
“孝和皇帝时虽罢盐铁之政,但朝廷仍在各地郡县设置盐官、铁官,不过是将制盐、贩盐交付商贾,单只收纳税赋。”周忠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皱着眉头,接口道:“此政既免经营之功,不与民争利,又尽得盐铁之税,充实府库。陛下若要开源,大可依孝和皇帝故事,专营之事,臣以为殊不可行。”
皇帝听罢,从座席上缓缓起身,踱步走到竹帘边。透过竹帘的间隙,他感受着阵阵凉风,看着碧波万顷的沧池、以及那巍峨的未央宫。
渐渐的,他平复了心绪,转过身去,看着一干等着他发话的臣子们,再度露出笑容来:“昔孝武皇帝时,海内安静,府库充盈,犹创盐铁官而加以课税,这不是与民竞利,而是担心盐铁巨利扰乱世俗。孝和皇帝之后,朝廷屡有征伐,财源枯竭,皆为罢盐铁之故。”
孝武皇帝开设盐铁专营的初衷就是补充国库,便他对匈奴开战,可到了皇帝嘴里,却被拔到这样一个高度。桓典一脸惊诧,而皇帝却微微仰着脸,丝毫不为自己的言过饰非而脸红。
张昶思索再三,在心里反复掂量着,终于作出决断:“当年孝和皇帝罢盐铁之政,是因为有吏多违上意,盘剥黎庶,引起物价沸腾,百姓怨望。可罢了之后,此事依旧未能杜绝,可见非制度之错,实乃奸吏之过。”
这无疑是要对当年废除盐铁专营翻案,看似很公允,其实已经是在为皇帝话了。
少府掌管天下山海池泽之利,私人无论是采矿还是煮盐,都离开不开少府的首肯。有了少府张昶的表态,周忠心里发焦急了起来,但他到底不敢跟皇帝直言抗辩,只得把求助的眼光看向桓典。
桓典当仁不让,道:“若是如此,朝廷大可派使者监盐官,一来确保盐税,二来也能杜绝胥吏奸猾。”
“那若是使者监守自盗呢?”皇帝反问道:“难道又要另派使者去监使者?”
桓典这时伏在地上,稽首道:“国有奸猾,是臣子之过。但盐铁之政,非得有中台之诏,诸公议论不可!”
皇帝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好再什么,反正今天只是表明一个态度,并没有想过会一举成功:“罢了,你们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