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王妃上朝(第2/2页)重生之侯门邪妃

江阳城。”

    “是的。”李暄点点头。

    江阳,江州的治所,江阳城之后,就是适合骑兵驰骋的平原地带了,要是放北燕那二十万骑兵进来肆虐,后果不堪设想。无论如何,必须将北燕军挡在江阳城以北。

    “好在太上皇原就打算拿北燕开刀,南线大营抽调北上的那十万大军应该也适应了北作战,虽然北燕抢了先手,但兵力上,我们并不吃亏,只是需要调集的时间。”凌从威道。

    “那就寄望于嘉平关的守将多撑几天吧。”江辙道。

    凌从威无语,虽是这么个理,但这话就不能得委婉点吗?

    “还有,援军主将派谁去?”江辙又道。

    北的军队派系林立,加上连年和北燕作战,都是血里拼杀出来的骄兵悍将,随便派个人去,他们肯定是不服的,但要是直接从中挑一个,却没有一个能让其他人都服气的主将。

    “王亲自去。”李暄淡然道。

    “王爷去?”凌从威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道,“还是让臣……”

    “王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并非一窍不通,更何况,这场战事也并不需要主将如何运筹帷幄,最重要的是压服那些骄兵悍将,要不然,京城弱于边关,会变成一大隐患。”李暄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凌从威闻言,也沉默下来。

    确实,京城刚刚经历了废太子谋反一事,皇族几乎死伤殆尽,登基的皇帝根还是个孩子,要是李氏皇族镇不住边将,万一让他们滋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念头,那可是比北燕大军南下更危险的事。再,他的儿子凌子霄虽然是摄政王的人,但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他得胜归来,那才真叫功高震主!

    然而,他还是看了笑吟吟的秦绾一眼。

    新婚三天就准备出征分离,摄政王妃也不好当啊。

    “那就这样定了。”李暄道。

    江辙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起身告辞。他要忙的事情还很多,皇帝年幼,摄政王出征,那么,朝堂上的事务谁来处理?不管安排多少个辅政大臣,丞相都是要挑头的那一个,可以想象之后的日子会有多忙。

    养病?江辙第一次觉得有种被人坑了的郁闷。之前二十四年任劳任怨是要报仇,凭什么现在还要劳心劳力?

    好吧,现在是为了女儿。

    很快,凌从威也告辞了,就算他不出征,可至少要安排调兵遣将的事,而且看摄政王的意思,凌子霄估计是要随军出征的。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虽然摄政王肯定不会推他去太危险的地,可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还得抓紧时间多讲点经验才好。

    “你跟我一起去?”李暄抬了抬头。

    “怎么,刚刚才成亲,你就想抛下我一个人独守空闺吗?”秦绾挑了挑眉。

    “那就一起。”李暄拍板。

    除非秦绾不想去,否则,他自然要带着她的。于公,那么好用的幕僚兼任刺客,还能附带一群高手的人去哪里找?于私……这一去少也要几个月,见不到面的日子也太难熬了些。

    反正,李暄是不担心秦绾的安的。要是他带在身边而且武功高强的王妃都要出事,但华的军队距离溃败也没什么两样了。

    “正好,也让他们去见识见识。”秦绾又笑道。

    “嗯。”李暄赞同。

    沈醉疏、顾宁、凌子霄、朔夜,以后都是要往将军这条路上走的人,自己武功再好、理论得再好,没有真正在战场上拼杀过,终究难成大器。

    ·

    第二天一大早,大朝会。

    除了早有预料的江辙和凌从威,所有人看着御座下首多出来的那张椅子都眼角不停地抽搐。

    “陛下驾到!摄政王驾到!”随着内侍的声音,绷着脸的皇帝当先走出来,后面则是李暄和秦绾。

    就像是大婚当天那样,一身深紫色王袍的摄政王携着同样一身正红色朝服的王妃的手,并肩走进来,十指相扣,旁若无人。

    连秦建云都暗自咬了口舌头,苦笑不已。

    他的女儿,还真的堂堂正正走到金銮殿上来了,而且站的位置比他还高多了!于是他到底应该觉得骄傲还是自卑?

    众臣都是一脸诡异地行完礼,李暄还来不及开口话,就有个不知死活的官员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大声道:“启奏陛下,臣御史中丞常连宇有事起奏!”

    “准。”李镶看了一眼李暄,见他面无表情,并没有阻止,犹豫了一下便轻声道。

    早朝上,李暄也真不是让皇帝乖乖闭着嘴当木偶,只不过大部分时候,真正重要的事务,大臣直接问的就是摄政王,根没有给李镶插口的机会,就是偶尔杜太师一派的人找到机会想要李镶拿回一点主权,可问题是,一个从未受过期待,顶多只能算是识字的孩子能回答那些问题吗?哪怕在朝臣看来,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何况,李镶毕竟只是个孩子,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自尊心很重,李暄虽然没有给他什么权柄,但至少足够尊重,尤其登基大典上秦绾的侍卫很温柔地保护了他,狠狠地刷了一把好感度。可是杜太师这个老头子呢?明知道他不懂,偏还要每每为难他,他没办法只能“请问摄政王如何处置妥当”,还要受到失望的目光洗礼。

    久而久之,次数多了,连李镶都对杜太师看不顺眼起来。

    偏偏,杜太师一派人还茫然不觉,只痛哭哀叹着皇帝不争气,胸无大志,不堪为帝。

    “陛下,摄政王妃一介女流,如何能坐在金銮殿上?”常连宇一挺胸,慷慨陈词,“即便是安国候世子,可世子没有官职,也同样没有上朝的权力!这岂非是母鸡司晨?”

    “放肆。”李暄并没有特别提高声音,语气中也不带怒意,只是平平常常地道,“你把王的王妃比作前朝武后吗?那你当陛下和王是什么!”

    “这……”常连宇闻言,鼻尖顿时冒出汗珠,顶着威压,他一咬牙,又道,“是微臣失言,然,我朝铁律,后宫不得干政!”

    “是后宫,管不到王的后院。”李暄淡然道。

    “……”不止是常连宇,所有人都无语了。

    摄政王您太会强词夺理了,祖上定下的“后宫不得干政”,其实应该是“女子不得干政”,可谁知道皇后皇妃都没做到的事,一个王妃却做到了?

    “江相对此有意见吗?”李暄问道。

    “没有。”江辙很干脆地回答。

    “凌元帅呢?”李暄又问道。

    “微臣……附议。”凌从威默默地抹了把汗。让他选的话,他当然是有意见的,可这不是不由他选吗?做人,还是识相一点才活得长久滋润。

    “陛下意下如何?”李暄道。

    “朕……”李镶一下子身体紧绷起来,偷偷抬头看了秦绾一眼,对上那双含笑的眸子,莫名地心情一松,脱口道,“朕没有意见。”

    “正好,王也没有意见。”李暄慢吞吞地道。

    常连宇愣住,不明白他的意思。江辙和凌从威都是摄政王一系的人,他们装聋作哑是应该的,可朝堂也不是三个人就能了算的吧!

    “陛下、臣之首、武将之首、宗亲之首都同意的事,还需要质疑吗?”李暄淡然道。

    “……”常连宇被噎住了。

    能这么算吗?可一下子好像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北燕三十万大军南下,嘉平关岌岌可危,你们还有心情纠结这点事?”李暄一声冷哼,抛出了准备好的炸药。

    “什么?北燕大军?三十万?”这句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除了早已知情的江辙、凌从威和兵部尚书之外,所有人都乱了,谁还有空去纠结秦绾有没有资格上朝的问题?

    李暄和秦绾对望了一眼,挑挑眉,目光带着笑意。

    起来,在这件事上,北燕倒是帮了他们一把。

    今天这些朝臣放过了秦绾能不能站在金銮殿上这件事,那么,先例已开,自然有一就有二有三,下一次他们也没有资格再来旧事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