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1/2页)北颂

    号角声的多寡和战鼓声的多寡,都能判断出敌军进军数量的多少。

    不过为了防止对方耍诈,主持战事的将军,都会在战事开始之前,派遣瞭望手和斥候,探明对方的兵力。

    寇季只是通过了号角声推断出萧匹敌率领着八万辽兵一起攻城。

    狄青却是亲眼看到了八万辽兵黑压压的压到了阳关关前。

    八万辽兵,摆出了整齐的军阵,一步一步的向阳关推进,看着颇有威势。

    辽国几乎所有的将军学习的兵法谋略,都脱胎于中原,所以辽兵在摆军阵、攻城的时候,跟宋军很相。

    城头上的禁军将士,瞧着城外的辽兵,无动于衷。

    黑汗人瞧着城外的军阵,心里略微有些发怵。

    他们见惯了一窝蜂似的攻城场面。

    却从没见过辽兵这种保持着整齐的军阵,往前推进的攻城场面。

    那摆着军阵攻城的辽兵厉不厉害,黑汗人不知道。

    但是辽兵摆出的那种整齐的军阵,卖相确实不错,有点吓唬住了城头上的黑汗人。

    狄青站在黑汗人背后,见黑汗人频频回头,眼中露出了惧意,就猜到了黑汗人有可能被对方的军阵吓唬到了。

    “擂鼓!”

    狄青高喝一声,百面大鼓一起被敲响,沉闷厚重的鼓声,给了黑汗人一些安全感。

    一鼓过半。

    禁军将士以刀柄捶打胸膛,发出了整齐划一的金铁碰撞声。

    “虎!”

    “虎!”

    “虎!”

    “”

    高亢的吼声突然在黑汗人耳畔炸响。

    吼声催发出了彪悍的气息。

    黑汗人听着心神俱震。

    辽兵带给他们的惧意,一瞬间就一扫而空。

    因为他们知道了,他们的奴隶主派遣了一支更强悍的兵马在他们背后站着。

    此战,他们不会输,也不一定会死。

    “噢!”

    黑汗人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在禁军将士喊完以后,乱糟糟的喊了起来。

    似乎在通过吼声为自己壮胆。

    也似乎在回应禁军将士的呐喊,向奴隶主表达他们的忠诚。

    狄青见此,哭笑不得。

    禁军将士刚刚凝聚出的气势,瞬间被他们破坏了一个干干净净。

    偏偏,狄青看出了黑汗人的心思,所以没办法去责怪他们。

    寇季和李迪不知道何时走到了城头上,亲眼目睹了禁军将士的呐喊和黑汗人的乱喊。

    李迪听着那些黑汗人乱喊,皱着眉,低声评价了一句,“一群乌合之众”

    寇季没有评价那些黑汗人,而是走向了狄青。

    狄青见到了寇季和李迪二人,赶忙迎上前。

    “兄长李公”

    寇季不等狄青施完礼,便摆手道:“你不必管我们两个,就当我们两个从没有出现过。”

    说到此处,寇季疑问道:“你什么时候把虎字军那一到了永兴军来了?”

    若是寇季记得没错的话,以虎为号,呼喊虎字,是虎字军最喜欢做的事情。

    狄青笑着道:“手下有一些亲兵,在虎字军整编以后,就一直跟着我。他们在整顿、训练兵马的时候,喜欢用虎字军那一套。

    久而久之,就成这样了。”

    寇季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

    在辽兵正式对阳关发起进攻的时候,寇季和李迪离开了城墙。

    二人跑到城头上晃荡,也是临时起意。

    为了不影响狄青指挥作战,二人很识趣的在开战的时候就下了城墙。

    从头到尾,二人都没有对城墙上的兵事做任何指点。

    此事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以前那些监军,或者坐镇大军中的重臣,在开战前,总要显摆一下自己。

    不是对兵事指手画脚,就是拉几个人出来杀了祭旗,以此向将士们炫耀自己的权柄。

    寇季和李迪下了城头,辽兵的箭矢就飘上了阳关。

    之所以用飘,是因为箭矢在射出去以后,受风力影响,准头没那么足。

    辽兵射出的箭矢很密集,也很多。

    黑汗人趴在垛口上,举着盾牌,抵挡着辽兵的箭矢。

    箭矢如雨,劈里啪啦而下,没过多久,黑汗兵手里的盾牌上,就插上了许多箭矢。

    狄青见此,微微皱眉,准备吩咐黑汗人反击。

    可不等他开口,黑汗人就在辽兵弯弓搭箭射第二轮的空隙的时候,操控着百虎齐奔、床弩、重弩,射向了辽兵。

    狄青见此微微有些愣。

    思量了一下后,明白黑汗人的做法。

    黑汗人虽然现在沦为了俘兵,沦为了奴隶,可他们是兵卒出身,多少有一些当兵卒的本能。

    西方攻城的时候也有箭矢雨。

    所以黑汗人知道箭矢雨来临的时候要避其锋芒。

    也知道在锋芒过后,要找准机会反击。

    黑汗人和辽兵,用弓弩、床弩等器械,你来我往的杀了起来。

    喊杀声瞬间弥漫了整个阳关。

    辽兵顶着弩枪、箭矢杀到了城头下,斩断了吊桥,开始攻城。

    各种攻城器械一股脑的全部用在了阳关上。

    辽兵推着攻城凿奋力的在城门上捶打。

    城门被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木坑。

    城门口,是一片用石头垒起的石墙,石墙估摸着有四丈厚。

    辽兵想要凭借攻城凿凿开阳关的大门,根本不可能。

    寇季早就决定了要跟黑汗王朝的兵马和辽兵耗一两个月,静等辽皇耶律隆绪率领着辽兵南下,静等着青塘出兵,才会反攻。

    狄青在知道了此事以后,就果断吩咐人掘石堵门。

    反正要在阳关里一直守着,又不会出去反击,那门户堵实了,也不会对战事有什么影响。

    辽兵不知道他们攻打的阳关大门早已被石墙堵死,依然在奋力的锤击。

    其他的辽兵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一个劲的往城头上爬。

    黑汗人在宋兵的指导下,将滚木、礌石、金汁等物,一股脑的推下了城。

    由于滚木、礌石、金汁储备的足够多。

    所以黑汗人不用节省。

    数量庞大的滚木、礌石、金汁下了城头,对辽兵攻城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辽兵一连发起了四五次冲锋,都没冲上城头。

    萧匹敌一直在后面关注着战事,在没有看到火炮和火枪出现以后,拧起了眉头。

    萧匹敌招来了一个亲兵,吩咐亲兵去探查情况。

    探查了许久以后,亲兵回来汇报。

    “将军,前方的将士们称,跟他们对敌的都是黑汗人,至今没有看到宋兵的踪迹。”

    萧匹敌听完了亲兵的汇报以后,坐在马背上愣了好久。

    他最先冒出的想法就是,黑汗王玉素甫其实很早以前就跟大宋结盟了,此次答应跟辽国结盟,纯粹是为了借辽国之力剿灭西州回鹘,然后再跟大宋一起瓜分辽国?

    毕竟,城头上那些黑汗人,落到宋人手里可没几天。

    几天时间,宋人就将他们驯化了?

    不太可能。

    可城头上的黑汗人对付他们辽兵,可是格外的卖力。

    那滚木、礌石、金汁,折腾的攻城的辽兵惨叫声四起,他隔着两里地都能听到。

    足可见黑汗人是真的在为大宋出力。

    他们要是放水的话,辽兵不可能那么惨。

    这个想法在萧匹敌脑海里盘旋了许久,最终被萧匹敌甩出了脑海。

    若是黑汗王玉素甫真的提早跟大宋结盟的话,他不可能在沙州和瓜州损失那么多兵力。

    那可是近二十万兵马,不是二十万牛羊。

    黑汗王玉素甫除非是疯了,不然不可能拿二十万兵马的性命给他挖坑。

    那么黑汗人帮着宋人破城,必然有其他原因。

    萧匹敌没去过黑汗王朝,不知道黑汗王朝底层百姓的奴性深入骨髓,所以不知道黑汗人在投降以后,会自动带入到奴隶的角色当中。

    他略微思量了一下,觉得可能跟近期黑汗兵中兴起的传言有关。

    传言称,寇季是黑汗人信奉的真神的神使。

    真神的神使,自然能驱使真神的信徒。

    黑汗人对真神的信仰有多狂热,萧匹敌是知道的。

    因为他在黑汗军营里看到过许多带有宗教色彩的东西。

    “阳关对大宋而言,至关重要。大宋没必要冒险,派遣黑汗兵守关。万一黑汗兵临阵反水,阳关一破,后面可就是一马平川了。

    坐镇阳关的是大宋新兴的将领狄青,他虽然喜欢以奇制胜,可他绝对不会拿大宋的疆土开玩笑。

    除非他率领着大宋精锐去了其他地方,留下了一部分人驱使着黑汗人阻挡我们的脚步。”

    在一座大宋的关城上,不见任何大宋兵马阻敌,萧匹敌难免胡思乱想。

    萧匹敌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下令,“下令全军,不惜一切代价给我进攻。宋兵若是露头,立马退。宋兵若是不露头,那我们就一鼓作气杀进阳关去。

    些许黑汗兵,还不是我辽兵的对手。”

    萧匹敌下了强攻的命令以后,辽兵前赴后继的往城头上扑,哪怕是损失惨重,也往城头上爬。

    城头上的黑汗人阻挡的辽兵时间长了,难免陷入疲惫,毕竟人数差距太大。

    而推动滚木、礌石、金汁,以及操控重弩、床弩,都是一个体力活。

    辽兵趁着黑汗人攻势弱的时候,一股脑的往城头上涌。

    黑汗人疲于应敌,打退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却没有拦住。

    辽兵在攀上阳关城头上的垛口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喜悦之情,只是喜悦之情在脸上没挂多久,就瞬间变成了惊恐。

    因为他们攀上城头以后,看到了那数量庞大的大宋禁军,披甲持刃,静悄悄的站在黑汗人身后。

    “娘哎”

    辽兵着实是被吓到了,忍不住彪出了一句汉话。

    有人被吓的从云梯上掉下去了,还有顺着等攻城车往下滚的。

    总之,没有一个敢冲上城头去,跟大宋禁军贴身厮杀。

    不是他们没那个胆子,而是他们没有做好准备,不想上去送死。

    消息传到了萧匹敌耳中以后,萧匹敌果断下令鸣金收兵。

    辽兵退了。

    狄青立马吩咐人带黑汗人下去休息,然后吩咐地方兵登上城头打扫战场。

    地方兵登上城头以后,立马清扫起了战场,同时开始给城头上补充滚木、礌石、箭矢等物。

    城外的辽兵大营里。

    萧匹敌率领着辽兵入营以后,带着几个从将回到了中军大帐。

    坐定以后,吩咐亲兵剥了一只羊,萧匹敌一边烤羊肉,一边对从将们道:“起初看到了黑汗人在守阳关,我还以为宋兵精锐去了别处。

    没想到他们依然在阳关。

    他们既然人在阳关,却又不肯亲自动手跟我们对阵,反而借助黑汗人的手。

    他们大概是为了借此削弱我们的兵力。

    我们若是继续强攻的话,肯定讨不到好。”

    “将军,卑职听手下的将士们说,城头上的宋军数量并不多。也许他们是故布疑阵呢?”

    一个从将沉吟着说。

    萧匹敌思量了一下,点了点头,“也有可能毕竟对现在的宋国而言,黑汗王朝的兵马,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大敌。

    只要他们击溃了黑汗王朝的兵马,反过手来对付我们,就轻而易举。”

    从将问道:“若是真如将军所言,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萧匹敌沉吟道:“两手准备,派个人去西州回鹘,让留守在西州回鹘的阿野古,从我们占据的西州回鹘的领地内,征发男丁,然后派遣两万人马,将那些男丁押解过来。

    宋兵真要是打算跟我们打消耗战的话,那么我们就用西州回鹘的人跟他们耗下去。

    此外,整顿兵马,明日再次强攻阳关,探一下阳关内的虚实。

    若是宋兵真的跟我们故布疑阵的话,那我们就破了阳关,引黑汗兵入阳关,在宋国境内大肆攻城掠地。”

    “若不是呢?”

    有从将发问。

    萧匹敌低声笑着道:“若不是,那我们就跟宋兵耗下去。”

    从将皱眉道:“可是耗的时间越长,对此处的战事就越不利。毕竟宋人背后便是宋国,他们的援兵可以源源不断的涌过来。”

    萧匹敌闻言,哈哈大笑。

    从将一脸疑惑。

    萧匹敌笑过以后,摇头道:“那你就错了。此处的战事利于不利,对我们而言,都无关紧要。因为我们的战场不在宋国的西面,而在宋国的东北面。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黑汗王朝的兵马入宋,借此吸引宋国大部分兵力到此处,为我大辽攻打宋国奠定基础。

    所以此处的战局是胜是败,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陛下领兵南下之前,牵制住宋国的兵力。

    黑汗王玉素甫过早的领兵入宋,打乱了陛下顶下的东西夹击宋国的谋略。

    黑汗王玉素甫过早的被灭,陛下那边要攻打宋国的话,恐怕要面对更庞大的宋国兵马。

    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拖住宋军,一直拖下去,拖的时间越长越好。

    宋国往西境投入的兵力越多越好。

    最好能拖到青塘出手。

    青塘一旦出手,我们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从将闻言,一脸恍然,“在黑汗王玉素甫王帐里待久了,受他的影响,卑职险些忘了我们到此处的初衷。”

    又有从将笑道:“我们既然不怕跟宋兵拖时间,那干脆就耗着得了。”

    萧匹敌摇头道:“那也不行如果阳关可以攻破的话,我们还是要破了阳关。破了阳关以后,我们就能长驱直入,踏破西凉城,进入到大宋的永兴军路等地。

    到时候我们化整为零,在大宋境内肆意的流窜,肆意的烧杀抢掠,能逼迫大宋派遣更多的兵马赶到西面。

    此举对陛下攻打大宋更有利。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耗得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