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0章 炎黄子孙,有守土之责(第1/2页)北颂

    距离皇权最近的人,大多数对皇权没有敬畏心。

    因为他们知道皇权的根本是什么,也看到过皇权背后藏着的那些蝇营狗苟。

    他们在朝做官的时候,会维护皇权的威慑力。

    因为他们的权柄是从皇权中分流出来的。

    可一旦脱离了朝堂,皇权在他们眼里,也就那样。

    像是曹利用这种在域外称王称霸的人,对皇权就更不会有半点敬畏心,甚至还会生出领兵打回大宋,挑衅一下皇权的心思。

    元山部的人,只是劝诫自己去占据半壁江山。

    换成曹利用的话,大概会直接起事,一下子将寇季逼到墙角。

    寇季觉得自己在此次战事了结以后,得想办法跟张元和曹利用两个人谈谈。

    他没有造反的想法,他也想劝诫曹利用和张元二人别生出造反的想法。

    “呼”

    寇季有了决定,呼了一口气,不再思量此事。

    狄青恰巧在此事端着酒菜到了寇季房里。

    寇季见此,失笑道:“你一个大将军,亲自给我送饭,有点不太合适。”

    狄青将酒菜放到了寇季身边不远处的桌上,笑着道:“您是我兄长”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狄青一句话,怼的他没话讲。

    论身份的话,狄青堂堂一个大将军,亲自给寇季端茶递水,确实有点不合适。

    论私情的话,寇季是狄青的兄长,狄青为兄长端茶递水,十分合乎情理。

    寇季坐到了桌边,吩咐狄青一起坐下,二人一边吃喝一边聊天。

    寇季尝了一口菜,放下了筷子,道:“种世衡那边打的是热火朝天的,阳关这边却没动静。萧匹敌是还没收到我们送过去的人头,还是已经收到了人头,感觉到了压力,放弃了攻打阳关?”

    狄青跟着放下了筷子,沉吟道:“应该是还没收到六万兵马被我们轻而易举的给生擒活捉了,对方多少也得表一下态。”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也对,六万兵马的损失,对他们而言,也算是伤筋动骨了,他们必然会表态。”

    狄青问道:“再过几日,种同知那边应该就会退到玉门关。黑汗王玉素甫和萧匹敌看到了玉门关那座雄关以后,会不会兵分两路?”

    寇季笑着瞥了狄青一眼,“你是怕他们不分兵,你这边没仗打?”

    狄青坦言道:“我领着十一万兵马坐镇阳关,就打了一场仗,还没怎么打。他们若是不分兵来打阳关的话,那我这一趟河西,就算是白来了。”

    寇季哈哈笑道:“放心吧,他们到了玉门关以后,一定会分兵。”

    狄青疑惑的看着寇季道:“兄长为何如此肯定?”

    寇季道:“他们率领重兵到了玉门关,啃不下玉门关,自然要分兵过来攻打阳关。如果他们到了玉门关还不分兵,那他们打什么仗?”

    狄青沉吟道:“黑汗王玉素甫此人,似乎更喜欢率领着重兵攻打一处”

    寇季笑道:“黑汗王玉素甫不懂怎么跟我大宋打仗,萧匹敌却懂。到了玉门关,久攻不下的话,萧匹敌必然劝诫黑汗王玉素甫分兵。”

    狄青舔了舔嘴角,有些兴奋的道:“兄长觉得,黑汗王玉素甫会分派出多少兵马?”

    寇季笑眯眯的盯着狄青道:“你觉得呢?”

    狄青笑容灿烂的道:“八万多一点儿。”

    寇季点头笑道:“萧匹敌率领的八万多辽兵。”

    兄弟二人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了起来。

    黑汗王玉素甫打仗的手段,在他们眼里,毫无章法可言。

    就是一个字,莽。

    莽夫打仗的手段,他们能轻易看穿。

    他们二人都猜到了,随后黑汗王玉素甫和萧匹敌率军到了玉门关下以后会怎么做。

    黑汗王玉素甫和萧匹敌到了玉门关下,久攻不下的话,萧匹敌必然会劝诫黑汗王玉素甫分兵。

    而黑汗王玉素甫,必然不会答应。

    因为此前分过一次兵,分出的六万兵马,赶到了阳关,连一点儿水花也没有掀起,就被尽数剿灭。

    黑汗王玉素甫不会再冒险。

    萧匹敌在被黑汗王玉素甫拒绝以后,必然会向黑汗王玉素甫提议,由自己率领辽兵来攻打阳关。

    黑汗王玉素甫九成九会答应。

    因为辽兵前来攻打阳关,赢了,对他而言是喜事一件,输了,他也不会心疼。

    寇季和狄青就是摸头了黑汗王玉素甫的打仗的手段和心思,所以才会断定,随后萧匹敌去率领八万多的辽兵来攻打阳关。

    畅快的大笑过了一场以后,寇季对狄青道:“随后玉门关那边的压力会很大。种世衡那边的兵力有限,所以我准备调遣西平府的地方兵,前去驰援。

    你手里少了西平府的地方兵,能不能挡得住萧匹敌率领的八万多辽兵?”

    狄青闻言,盯着寇季郑重的道:“五万永兴军,足以抵挡辽国精兵十万。”

    寇季点头笑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寇季调遣西平府的地方兵去驰援种世衡,也是有考量的。

    西平府治下的清涧城,是种世衡以前的老窝。

    种世衡在清涧城内待了大半辈子,所以他了解清涧城里的百姓,也了解西平府内的百姓。

    同样的,西平府内的百姓,也了解种世衡。

    双方知根知底的,打起仗来,事半功倍。

    狄青这边也差不多。

    狄青率领的永兴军,以前坐镇的就是陕西府。

    可以说永兴军中大部分的将士都出身于陕西府。

    陕西府的地方兵配合永兴军作战,也是事半功倍。

    商量完了调兵的事宜以后,寇季写了一道调令,交给了狄青。

    狄青拿着调令,到西平府地方兵驻扎的兵马大营里宣读了寇季的命令。

    西平府地方兵立马开拔,赶往了玉门关。

    就在西平府地方兵离开阳关的时候。

    李迪坐在车辕上,晃晃悠悠的赶到了阳关。

    阳关乃是军事重地。

    李迪没有手令等物,没办法直接进入到阳关。

    李迪吩咐人向寇季通禀了一声后。

    寇季跨着马,出现在了阳关门口。

    李迪坐在车辕上,笑眯眯的看着寇季。

    寇季瞧着李迪那苍苍白发,以及苍老的面容,心里叹了一口气,道:“看到你,我突然想到了苏武。”

    李迪略微愣了一下,咧嘴笑道:“苏武是在匈奴人的地方牧羊,老夫是在咱们自己的地方牧羊,区别可大了。”

    “一别经年,我以为你这个老家伙已经死了。”

    寇季毫不客气的开口。

    跟随在李迪身边的人听的那是一个目瞪口呆。

    他们以为李迪会发怒。

    却没料到,李迪嘿嘿一笑,“老夫也想死啊。可是没在你坟头烧一炷香,阎王他不收我。”

    说话的工夫,寇季已经跳下了马背,踱步到了李迪面前。

    距离近了,寇季才看到了李迪脸上的老人斑,许是在河西待久了,吹多了风沙,李迪脸颊上还有两团血红。

    寇季瞧着有些揪心,忍不住道:“老家伙,回汴京城享福吧。以你对大宋的功劳,你就算天天去皇宫里蹭官家的饭吃,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李迪笑着摇摇头,“老夫真要是回了汴京城,那就不是去享福的,而是遭罪的。汴京城的人,那有河西的人淳朴。

    老夫在河西待着可比在汴京城待着舒坦。”

    寇季叹了一口气,“你老了!”

    李迪盯着寇季笑道:“你小子也成熟了不少。”

    说到此处,李迪似乎想起了什么,又道:“说起来,你小子也是厉害。以前的大宋,就没有文人不能去的地方。自从你小子当上了枢密使以后,禁军所在的地方,就成了文人的禁地。

    即便是以老夫的身份,没有手令,也进不了这禁军把守的阳关。”

    寇季坦言道:“读过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是兵法大家的人,绝对不能出现在禁军当中。”

    李迪点点头道:“也对,以前文臣读过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文武双全,总是对兵事指手画脚的。弄的我大宋被四邻欺压。

    如今武臣在你的帮助下站起来了,能自己做主了。

    打的四夷臣服。

    即便是如今百万兵马谋我大宋,也能轻松应对。”

    顿了顿,李迪唏嘘的道:“若是放在以前,黑汗王朝和辽国百万大军东西夹击我大宋,恐怕我大宋半壁江山就没了。

    你小子是对的。

    兵事就应该交给武臣。

    文臣就应该好好牧民。

    互相干涉,下场都不太好。

    相辅相成才能走的更远。”

    说到此处,李迪盯着寇季,道:“不过,武臣一旦坐大,祸害无穷。”

    寇季瞥了李迪一眼,幽幽的道:“文臣一旦坐大,祸害百年。”

    李迪听到此话,气的直瞪眼,“胡说八道!”

    寇季瞥着李迪道:“我胡说八道?你们文臣主政的那几十年,我大宋被四邻压着打,险些迁都。百姓们穷的叮当响,被迫落草为寇,或者频频造反。

    唯一获得好处的,只有你们文臣。

    你们养肥了辽国、养肥了西夏,甚至青塘也逐渐被你们养肥。

    若是再让你们文臣主政几十年,那西夏就会有实力跟大宋分庭抗争,青塘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西夏。

    辽、夏、青塘三方一起攻宋的话。

    大宋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北方的半壁江山拱手让人,然后一帮子人跑到南方去自爱自怜。

    重整河山,根本不可能。

    因为只要是你们文臣主政,就永远不可能起死回生。

    最终,我中原大地,只会成为别人肆意践踏的乐园。”

    李迪气的喘着粗气,刚要反驳,就听寇季继续道:“江山是刀兵拼出来的,也得用刀兵去守。文臣坐大,压抑武臣,跟自废手脚没区别。

    更关键的是,文臣不善于应对外敌,却善于欺负百姓。

    百姓们造反,一定会被文臣春风化雨,处理的干干净净。

    此前我大宋一禁三辅,全部坐镇在我大宋境内,镇压的就是百姓。

    所以哪怕我大宋立国到如今,发生了几十次造反的事情。

    我大宋江山依然屹立不倒。

    民间造反推翻朝廷的事情,被你们降到了最低。

    可是外人踏足我中原的事情,却被你们拔到了最高。”

    李迪听到此处,脸色十分难看,但他却没有开口,因为他看到了寇季还有话要说。

    寇季在李迪注视下,唏嘘的道:“民间百姓推翻了朝廷,再立新朝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率领着重兵,践踏我中原大地。

    毁我宗祠,烧我祖庙。

    将我中原的百姓当成奴隶奴役。

    当成羔羊啃食。

    两脚羊,李公应该知道出自于何处。

    我们身为人臣,自然要帮皇室守住花花江山。

    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守住祖宗留下的这片土地。

    这肉,是祖宗们留下的,是我们的祖地,所以即便是让它烂在锅里,也不能让外人吃了。”

    李迪咬牙道:“我文臣可革新弊政!重振江山!”

    寇季失笑道:“这话,李公你自己信吗?文臣主政,获益最大的便是文臣。自己就是最大的弊政,你们能自己要了自己的命?

    你李公高义,为了大义,可以舍弃一切。

    可朝野上下能有几个人,有你李公这般大义的?

    你李公、张公,王公勉强也算一个。

    还有吗?

    你在汴京城的时候,只不过是动了一下那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的虚职,便被口诛笔伐,险些丧命。

    而我和官家,提起了刀枪,大开杀戒,几乎杀干净了皇亲国戚。

    你再看,谁能伤我性命?

    谁又敢伤我性命?

    所以,任何时候,刀枪都不能丢,更不能自废武功。”

    寇季摊开手道:“文臣比武臣更有脑子,更有手段。所以武臣该坐大一点,才能维持文武平衡。”

    李迪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道:“几年不见,你小子嘴皮子越发利索了。老夫说不过你,不说此事了。速速带老夫入关,老夫赶了几天的路,没吃好没睡好。

    你速速将好吃的好喝的送上来。”

    寇季哈哈一笑,“李公不再反驳,可是赞同了我的想法。”

    “滚!”

    李迪破口骂道:“下次你再敢说如此诛心之语,老夫一定上奏朝廷,参奏与你。”

    寇季没有理会李迪的谩骂,反而笑着将李迪迎进了阳关。

    李迪其实有很多可以反驳寇季的话说。

    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说。

    寇季那一句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守住祖宗留下的这片土地,以及肉烂在锅里的话,对李迪触动很大。

    李迪觉得,寇季的话有道理。

    炎黄子孙,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起了守土之责。

    寇季迎着李迪入了阳关,在关城内自己住的大宅里,为李迪摆了一桌酒菜,他和狄青二人坐陪。

    李迪毫不客气的甩开膀子大吃大喝了起来。

    他不仅自己吃,还吩咐那些跟随他而来的侍卫们一起吃。

    那些侍卫们可不敢跟寇季坐在一桌,他们分了一些菜以后,拿到了外面去吃。

    李迪见此,气的直骂,“狗肉上不了席面!”

    李迪吃饱喝足以后,就摆出了一副要谈大事的架势。

    寇季深深的瞥了一眼李迪吃过以后的酒菜,摆了摆手让人将残羹剩饭撤了下去。

    李迪看似甩开了膀子大吃大喝了一场,只是没吃多少。

    不及寇季的四分之一,不及狄青十分之一。

    寇季从李迪饭量上可以轻易的判断出,李迪是真的老了,吃不动了。

    寇季依稀记得,初见李迪的时候,李迪精神头十足,一个打他三个都没问题。

    现在,李迪恐怕扳手腕都扳不过他。

    寇季在残羹剩饭撤下去以后,对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