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4章 大理覆灭,一晃三年(第1/2页)北颂

    寇季送到安南军手里的,有大量的皮甲、布甲,还有少量的铁甲。

    安南军有了铁甲,攻势就变得更加迅猛。

    安南军甲坚、大食人兵勇。

    双方一起攻打交趾,不足半载,交趾半个国土沦丧。

    交趾郡王为此愁白了头。

    就在此时,一位海商找了他,告诉他,可以提供给他坚硬的铁甲,但是价钱比较高。

    交趾郡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跟海商交易。

    眼看就要亡国了,他哪还有心思守着那些钱财。

    他不仅将交趾国库里的钱财交易给了海商,还横征暴敛了一些钱财,交易给了海商。

    海商为他提供了足足五万套铁甲。

    有了五万套铁甲,交趾郡王立马装备起了一支五万人的铁甲军。

    铁甲军加入到了战场以后,稍微扭转了一下交趾的颓势。

    交趾郡王总算有了抗衡安南军和大食人的力量。

    三方在交趾的疆土,连番大战。

    交趾的百姓,山林里的小部族的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交趾随处可见皑皑白骨。

    交趾三方大战打的如火如荼。

    大理境内。

    种世衡在狄青率领的五万兵马到了以后,也展开了对交趾的攻势。

    十万兵马,兵分三路,对大理展开了进攻。

    朱能率领了两万兵马,沿着东川府南下,去攻打东川府以南的大理疆土。

    种世衡率领五万兵马于建昌府和会川府交界处,跟高智升展开了大战。

    狄青率领着三万兵马,出建昌府,西侵入了大理的善巨郡。

    狄青兵出建昌府,连战连捷,短短半个月,占据了半个善巨郡。

    直到大理派遣了重兵挡在他面前以后,他才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朱能率兵南下以后,也先后拿下了大理在南方的一府一郡,随后也被大理的重兵绊住了脚。

    就在西、南双方都进入到了困境当中的时候。

    在建昌府和会川府交界处跟高智升对持了一个月的种世衡,突然发动了奇袭,破了高智升十万大军。

    高智升被迫率领着残军后撤。

    种世衡率领着兵马一路盛胜追击,先后攻破了两府之地,杀到了大理都城所在的府外。

    大理都城岌岌可危。

    大理郡王惊恐之余,准备调遣西、南两边的重兵回援。

    却被高智升给制止了。

    高智升提议大理郡王退守腾冲府,借着高黎贡山和澜沧江两处天堑抵御宋兵。

    同时守住腾冲府、永昌府和景昽三地。

    腾冲府、永昌府和景昽三地,是大理最大的三府。

    三府加起来相当于半个大理。

    只要此三地不失,大理还能东山再起,反攻大宋。

    然而,退守腾冲府,借助高黎贡山和澜沧江两处天堑的话,大理就要放弃还在手里握着的最宁府、秀山郡、威楚府等地。

    大理郡王根本不甘心放弃这些地方,否决了高智升的提议。

    高智升见大理郡王听不进去自己的劝诫,为求自保,就带着自己的兵马叛逃出了大理都府,准备赶往腾冲府,依照自己的谋划行事。

    只是在他带着兵马离开的时候,被早已暗中盯他的杨允贤给撞见。

    杨允贤为了阻止高智升离开,就率领着自己的兵马跟高智升大战了一场。

    最终,高智升取胜,率领着剩余的兵马逃往了腾冲府。

    大理双臂自残,让种世衡看到了几乎。

    种世衡毫不犹豫的挥兵杀进了大理都城。

    在种世衡率军杀到了大理王宫门口的时候,大理郡王段素真,率领着满朝文武跪地请降。

    种世衡在大理郡王投降以后,要求大理郡王段素真帮忙招降最宁府、秀山郡等地。

    大理郡王段素真答应了种世衡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大宋不得害他的性命,也不得囚禁他,他可以在大宋官家眼皮子底下出家为僧。

    种世衡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告诉了赵祯。

    赵祯得知了此事以后,答应了段素真的请求,并且还给段素真赐下了法号。

    自此世少了一个大理郡王,多了一个名叫了尘的和尚。

    种世衡得了尘和尚相助,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大理的最宁府、秀山郡等地。

    大理只余下了腾冲府、永昌府、景昽被叛逃出去的高智升所掌握。

    种世衡在拿下了最宁府和秀山郡等地以后,并没有急着攻打腾冲府等地。

    而是帮着朝廷先消化了新得的疆土。

    一直到新得的疆土消化的差不多以后,种世衡派遣狄青率领五万禁军,杨允贤率领五万归化军,攻进了腾冲府。

    高智升凭借着高黎贡山,阻挡了狄青一行足足三个多月。

    最终还是狄青率领三千铁骑,奇袭了高智升的一处兵马大营,才破了此局。

    随后狄青和杨允贤,追着高智升,一路杀到了永昌府、景昽。

    最后杨允贤在景昽的兰那城追到了高智升,斩了高智升。

    大理战事自此告一段落。

    而交趾,依然处在一片混乱的大战当中。

    种世衡、朱能、狄青等人征讨大理,耗费了足足三年。

    交趾混战也持续了三年。

    三年大战下来,交趾境内的三方势力的分布,只是出现了微小的变化。

    战场兵马,从青壮年,变成了老弱妇孺。

    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三方无论哪一方得到了巨额钱财,都会毫不犹豫的送到大宋,从大宋购买军备。

    造成交趾如此局面的幕后黑手寇季,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交趾战场。

    他一直都身居在汴京城内,稳稳的操控着一切。

    操控一切之余,还有闲心跟人探讨一下武学。

    ……

    汴京城。

    大相国寺内。

    寇季坐在禅房内蒲团,抚摸着自己嘴角的短须,盯着眼前一个三旬的大和尚,疑惑的道:“大师真的不会一阳指?”

    “阿弥陀佛,小僧已经说了,并不知道一阳指为何物,寇施主为何苦苦相问?”

    大和尚宣了一声佛号,不喜不悲的低声说了一句。

    寇季捏着下巴道:“那六脉神剑呢?”

    大和尚瞥了寇季一眼,宣了一声佛号,缓缓闭眼。

    寇季嘀咕道:“也没有吗?”

    大和尚缓缓睁开眼,盯着寇季认真的道:“施主为什么会觉得小僧会一阳指和六脉神剑呢?”

    寇季灿灿一笑,道:“以前听从大理过来的客商说,大理段氏有家传武学一阳指和六脉神剑。”

    “民间传言,寇施主也会信?”

    大和尚疑问。

    寇季干笑道:“民间传言我自然不信,但空穴未必风,所以我要问一问。万一真有的话,我也能见识一下。”

    大和尚再次宣了一声佛号,道:“那恐怕要让寇施主失望了。”

    寇季淡然一笑,道:“了尘大师在大相国寺住可还习惯?”

    大和尚轻声道:“吃喝不愁,每日以经书相伴,是小僧的夙愿。如今能得偿所愿,小僧已经心满意足。”

    寇季缓缓点头,笑道:“那就好……官家怕你在大相国寺住的不习惯,所以特地派我过来问一声。”

    大和尚微微一礼,“有劳官家挂念了。”

    寇季笑着继续道:“杨允贤是一个识时务的。在降了我大宋以后,帮我大宋做了不少事。官家有意为他升官,可他却生出了辞官的念头。

    了尘大师觉得,他是该放,还是该留。”

    大和尚一愣,闭着眼道:“小僧已经是出家人了,不再过问俗事。”

    寇季笑着道:“大师还是见一见他比较好,劝一劝他比较好。他身为朝廷命官,不听从官家的吩咐,可是要吃大亏的。”

    大和尚缓缓点了点头。

    寇季起身,略微一礼,“那我就不打扰大师清修了。”

    “寇施主慢行……”

    寇季点点头,出了大和尚的禅房。

    禅房外。

    两个小家伙一左一右,守在禅房门口,像是门神。

    寇季瞥了两个小家伙一眼,淡淡的道:“现在肯说了吗?”

    两个小家伙对视了一眼,没有言语。

    寇季瞪了两个小家伙一眼,喝道:“回府以后,继续罚站!”

    说完这话,寇季哼了一声,背负双手,迈步离开了。

    两个小家伙面对面做了个鬼脸,然后嬉笑着跟了寇季的脚步。

    寇季带着两个小家伙了马车,一路沿着御街往汴京城外走去。

    时隔三年。

    汴京城还是那个汴京城,建筑、景致没有多大变化。

    唯一的变化就是,街道多了一些背着书袋书箱的小孩。

    汴京城外变化倒是挺大的。

    城南多了一座名叫法医堂的学馆,城北少了一处皇家园林,多了一处天圣馆。

    瑞安镇多出了一个县学。

    寇府多了一个祸害。

    寇季带着两个小家伙回到府,一个娇小的身影跌跌撞撞的扑向他,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甜甜的叫了一声。

    “爹爹……”

    “乖……”

    寇季心一瞬间就被暖化了,即便是怀里的小家伙悄无声息的将两只刚抓的鲤鱼塞进了他怀里,他也装作没看见。

    “又去鱼塘里偷鱼了?”

    “嘻嘻嘻……”

    寇季低头问了怀里小人儿一句,小人儿窝在他怀里也不说话,就是一个劲的傻笑。

    “寇卉?!”

    一声怒吼在小人儿背后响起,小人儿吓的一个劲往寇季怀里钻。

    话音落地,就见向嫣黑着脸从后院走了出来。

    向嫣瞪着小人儿,喝道:“你知不知道你干了什么,你还好意思躲?!”

    寇季一边抱着闺女,一边道:“一个三岁的孩子,她能干什么。”

    向嫣瞪着眼道:“她祸害了祖父养的鱼!”

    寇季淡然笑道:“几条鱼而已,回头我派人去弄一些一模一样的回来就是。”

    向嫣哼了一声,“你就宠着她,小心把她宠坏了……”

    寇季低声一笑,没有说话。

    向嫣目光落在了寇季背后两个小家伙身,见两个小家伙规规矩矩的跟在寇季身后,毫无平日里调皮捣蛋的样子,顿时问道:“他们两个又闯什么祸了?”

    寇季闻言,脸的笑容一敛,没好气的道:“今日张公教他们读书,中间有些困乏,小酣了一会儿,醒来以后就发现,这两个祸害给他画了一个大花脸。”

    向嫣嘴角抽搐了一下,恶狠狠的瞪了寇天赐和刘伯叙一眼。

    寇季回身,冷冷的道:“去小竹园门口站着去,什么时候叫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动。”

    两个小家伙乖巧的去了小竹园。

    寇季打发了两个小家伙,陪着闺女闹了一会儿,对向嫣道:“祖父呢?”

    “房里呢。”

    “我去看看。”

    寇季将闺女递给了向嫣,迈步赶往了寇准的卧房。

    到了寇准卧房里以后,看见寇准在小酣,便没有打扰寇准,自顾自的在寇准房里烧起了茶水。

    等到寇准醒过来的时候,茶水已经备好。

    寇季将热茶递到了寇准手里。

    寇准端着热茶道:“老夫不过是偶感风寒而已,又不是得了什么大病,你不用守在老夫身边。”

    寇季低声笑道:“我是孙子,我不守着你,难道还守着别人啊?”

    寇准听到这话,没有言语,脸带着笑意,细细的品起了茶。

    笑着笑着,寇准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王曙那个不成器如今在什么地方?”

    寇季答道:“在真定府任期满了以后,就被调到兴庆路担任转运使。”

    寇准缓缓点头,“找个机会将他调回来,能助他一臂之力,就助他一臂之力。不能助就算了。”

    “孙儿明白……”

    “远儿呢?”

    “他闹着要出仕,姑父托人给我带了一封信,我给他在新建的腾冲路,安排了一个差事,让他去腾冲路磨练一番。

    若是能磨练出来,回头我会给他换一个地方。

    若是磨练不出来,再过一些年,我将他调回汴京城,给他安排一个闲差。”

    “……”

    寇准有些恍惚的点了点头,没有再开口。

    寇季主动开口道:“工部尚书王云升前些日子向官家乞骸骨,官家已经同意了。如今工部尚书出缺,我向官家推举了姑父。

    不出意外的话,姑父和姑母年底前就能回京。”

    寇准愣了一下,看向了寇季道:“你是在为老夫准备后事吗?”

    寇季失笑道:“您老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还能多活好些年呢。”

    寇准哼声道:“那你调王曙回京做什么?你自己如今走在刀刃,还敢将王曙调遣回京担任工部尚书。

    你是不是觉得别人找不到弹劾你的把柄?”

    寇季笑着道:“祖父为何觉得我走在刀刃。”

    寇准冷哼道:“你手下的门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你又位极人臣。你难道不是在刀刃行走?”

    寇季笑道:“祖父多虑了。”

    寇准喝道:“老夫没有多虑。种世衡和朱能覆灭大理,有灭国之功,如今爵列一等公。狄青在大理,也有灭国之功,如今爵列二等公。

    他们算是你的人。

    你在天圣馆内的那些门生,出了天圣馆以后,一个个不是留在京城当京官,就是去地方担任了一州知州。

    老夫听闻,他们到了地方以后,整顿吏治,政绩斐然。

    下一次吏部评选,他们中间一大部分人都会升官。

    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站在我大宋朝的朝堂。

    到时候,你寇季文武两班兵强马壮。

    可不就是在刀刃行走?”

    寇季闻言,笑着道:“祖父多虑了,您担心的那些事情不会发生的。”

    寇准一脸不信。

    寇季思量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