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血与火的洗礼(第1/1页)大唐承包王

    既然决定征伐倭国,李宽在早期便派人打探过倭国的情况,更别他来倭国打了快一年的无数战役了,对倭国皇室和朝中权臣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苏我家一门,在倭国那是比长孙无忌一门在大唐还要有权势的权臣,自从苏我虾夷之父苏我马子开始,苏我家便开始了权臣的生活。

    苏我马子乃是经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四朝天皇的老臣,而且还是圣德太子的丈人,与圣德太子共同治理倭国。

    等到了苏我虾夷这一代,苏我虾夷亦不若其父几分,乃是三代老臣,更是在舒明天皇去世后,拥立了皇后皇极天皇为倭国女皇,有从龙拥立之功,可谓完架空了整个皇室,毕竟就算皇极天皇再怎么有心计终归她只是一个女人,哪会是苏我虾夷这样三代老臣的对手,苏我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可惜苏我虾夷的儿子苏我入鹿有些残忍了,就在华国大军进入倭国后不久,继任苏我家家主的苏我入鹿竟然逼死山背大皇兄一家,而山背大皇兄那可是圣德太子的亲儿子,算起来还是还是苏我入鹿的嫡亲表兄。

    以李宽来看,其实苏我家迟早也会衰败的,毕竟在这个皇权大于天的时代,架空皇权之家迟早也会衰败,更别苏我入鹿宰了自己的亲表兄,这样的人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

    事实上,若是没有李宽率领华国大军前往倭国,在贞观十九年六月,倭国便发生了乙巳之变,苏我虾夷一家将会被满门屠尽。

    不过这些事情李宽并不知晓,但对于苏我入鹿这种人,李宽向来是反感的,且对于作为权臣不知收敛反而做出这样事情的人,李宽也犯了大多数人所用的毛病,认为苏我入鹿没什么大事,毕竟连前路都看不清的人会有什么大事呢?

    当然,未派人打探消息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宽自信心爆棚了,因为自信心爆棚了,让他忘记了当年抵挡十万暹罗国僧兵之时,是占据了城池之利。

    现如今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并没有有利的城池给他占据。

    贞观十八年四月十五。

    太阳从边缓缓升起,天边染上了一层金红色,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一般。

    准备好箭矢和各种装备的华国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倭国大军的阵营进发了。

    隔着草地,面对气势强盛的华国士卒,对面的倭国大军依旧静静的伫立着,并未发出多大的动静,多数人如同雕塑一般,等待着将领颁发进攻的号令。

    从动静上来看,战斗力虽还看不出来,但单单是这份沉稳的气势,李宽就知道自己看苏我入鹿了,华国大军或许将迎来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毕竟两万五千人对十万大军,能胜恐怕亦是惨神。

    不过士卒们和李臻、李哲兄弟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面对十万大军,他们依旧是兴奋的,此前的战斗都是些打闹,如今总可以见识并参与真正的战斗了。

    而李宽,他却是后悔的。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己并没有城池可占据,若是不能击溃眼前的这支大军,他们将会受到无休止的追杀,因为他们并没有战马。

    若是一旦败了,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他们跑不过骑着战马的倭国士卒,此战只能胜不能败,哪怕是惨神也只能胜。

    他现在心里就只剩了一个“胜”字,所谓战场道义,李宽现在也不讲究了,直接下令打。

    当然这种打,并非是让士卒拿着刀枪上战场干,而是下令火炮急射。

    火炮并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火炮的急射让对面的倭国大军出现了一时间的慌乱,不过苏我入鹿并非是一个蠢货,很快便将大军有规模的分散了,同时下令倭国士卒骑着战马迎着火炮冲击。

    火炮的缺陷展现出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火炮根没多大的用处,不过华国的士卒也是久经战场之人,没有火炮还有箭矢,能冲进华国大军的倭国人很少,可以算是忽略不计。

    不过当对面的以千人为单位的股部队进行冲击之后,华国大军和倭国大军开始了真刀真枪的拼杀。

    论拼杀技术,华国士卒能甩倭国十条街的,可是有句话的好,拳拳难敌四手,哪怕是以千人为单位的股部队在进发的路途中被火炮手雷炸死了一部分,在和华国士卒短兵相接时,亦有不少的人。

    战场之上,断臂横飞,鲜血飞洒,整个战场犹如地狱。

    李臻和李哲兄弟俩早已没了初始的那种兴奋感,就是在闽州见识过陌刀队成员宰杀各府仆役,见识过上百人被砍头的李哲,在见识到战场的情况后,双腿都有些打颤,更别李臻了。

    “你们兄弟俩如今见识到了吧,战争是残酷的,将来若是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要轻易挑起战争,但咱们华国是强大的,这种强大来自于咱们华国的士卒,来自于咱们和各位将领的自信。

    当年为父率兵对阵十万僧兵亦未输,如今岂会输给倭奴人,你们平日里的胆气去哪里了?”李宽看着儿子,到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

    作为一国太子、皇子,若是被战争吓怕了,帝国又哪还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可能。

    行动总是比言语来的更有冲击力的,李宽不仅用言语激励着两个儿子,更是亲自做出了行动,抽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横刀,亲自操刀上了战场。

    或许是有李宽的鼓舞,十岁的兄弟俩竟然也提着自己打造的长枪上了亲手拼杀,毕竟是从练武的,两个孩子在战场上倒是有模有样的,李宽甚至隔着空隙,看见受护龙卫护着的兄弟俩用手中的红缨枪捅穿了倭国士卒的胸膛,看见了血液飞洒到了儿子脸上,看见了两个孩子再也没有之前的胆颤,反而发兴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李宽父子三人早已抛诸脑后了,两万五千人对阵多余两倍的敌人,早已立于危墙下了,若是不杀,死的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