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去台南(第1/1页)大唐承包王
到了教育的事,徐远明显神十足,让杜煜博带着他在城中转,只要见到书店就会进去看看,询问价格。他发现,在台湾想要进并非像大唐一般困难,因为习所用的西价格低廉,就算是大唐的一般人家也能负担。
大唐的寻常农户之所以不能让家中的孩子进,无非是因为负担不起孩子的费用,在大唐供养一个孩子进耗费太大。
一来,大唐农户的收成低,缴纳赋税后所剩无几,日子过的紧巴巴。
二来,每年得给夫子交纳束脩不,还得担负孩子进所用的笔墨纸砚,单单是笔墨纸砚就让百分之九十的人望而却步了,更别大唐的夫子们不愿意教授农家孩子。
三来,大唐的阶级划分和社会意识,也导致了大唐的农户之子进困难。
但是在台湾,这样的情况根不存在。
台湾水稻一年三季且赋税低廉,百姓只要稍微肯干一点,家里的粮食是不缺的,完可以负担家里出现一两个“米虫”。
让人望而却步的笔墨纸砚也因为台湾造纸技术的发展和铅笔的出现得到了大力的缓解,以至于对于不少百姓而言,承担的花费并不多。
至于阶级的划分和社会意识,台湾有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吗?或许有,但那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了,而且到时候还是否是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还得两呢!而所谓的社会意识,李宽的意识就是如今台湾的社会意识。
台湾进的情况自然比大唐要容易许多。
兴奋的徐远好像忘记了时间,直到夜幕笼罩了整个城区,城中点燃了灯笼,徐远才带着杜煜博回了府邸。
之后的时间,李渊和徐远把自己当成了年轻力壮的伙子,每日太阳初生便从府中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会回到府邸,各有各的乐趣。
李渊整日在政务大楼和军务大楼转,遇见自己不能理解意思的办公室便进去询问一番徐远则是喜欢在城里各个书店转,遇到书店总会进去询问一番价格,然后怒骂书店的店主没良心,纸张和笔墨的售卖价格竟然比城周边店家的价格要贵一些。
让一群被骂的店家忍不住骂娘,他们的位置能和城周边的位置能比吗?城周边的店家生意好的不像样,卖便宜一些那叫薄利多销,他们要是卖的便宜那叫亏,毕竟他们售卖的纸张和笔墨那是供应给城中的富户的,质量比城周边的质量好,卖贵一些怎么了,碍着谁了吗?
好在,店家们知道徐远的身份不凡,好言好语的给徐远做出了解释,而他也是通情达理之人,知道情况后给店家赔了礼,否则名声肯定会在台北臭大街的。
两位老爷子经过半个月的考察,总算了解了各自想要了解的情况,也总算是到了各自该到的岗位上,徐远去了城教,李渊带着福伯到了政务大楼办公。
李宽也从繁忙的政务中抽离了出来,开始安排家中的事宜。
两个儿子四岁了,该进了,所以被李宽毫不留情的扔到了城的读书,对于这件事一家人举双手赞成,但是对于让两个孩子跟着蒙云武却一致反对。
不过,李宽坚持己见,两个孩子的苦日子便开始了,上的时间上课,休沐的时间练武成了两个孩子的日常,直到三年之后才结束这样的日常。
苏媚儿去了城,孩子去了城,妹妹、弟子也在城,家中顿时显得有些安静,这样的安静万贵妃不喜欢,所以孩子们去上之后,她便带着侍女去了自己的花草地,打理自己的花草和蔬果,到了傍晚孩子们回府之时才会从地里回来,俨然成了一个农家老太太。
李宽倒是乐得这样的安静,但是他却很忙,忙着给怀恩灌输商业面的知识,楚王府在台湾的所有产业毫不保留的交到了怀恩手上。
好不容易忙完了家事,想着休整一段时间准备去台南,周县令等人却来了。
对于这些前来的县令,李宽有大用,没敢让李渊插手,他再次忙碌开了,不仅要给周县令等人安排合适的位置,还得给众人介绍职责,毕竟台湾的情况有些复杂,与大唐和闽州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等到忙完一切,原给自己留下的休整时间也没了,因为刘仁轨带着海军舰队到了台北。
没敢和李渊他们自己打算随军出征,只是自己要去台南看看。
处理政务大半个月,李渊对于台湾的情况倒是了解不少,知道台南的问题,对于李宽去台南丝毫没有怀疑,拍着李宽的肩膀:“亲自去看看也好。”
有了李渊的赞同,众人真就以为李宽只是去台南看看,也没反对,只是提了一点要求,早些回府。
然而,李宽却知道早些回府是不可能的,毕竟随大军出征,什么时候能回来是一个未知之数,就连能不能回来也不知道。
按理,李宽作为台湾将来的皇帝,他是没必要冒随军出征这个风险的,但是他却是不得不为。
想要立国,必须的完掌握军队。
而完掌握军队的办法,除了军中的思想教育外,就只有带着大军出征建立威望,若是在军中没有一点功绩,如何能让士卒信服呢?
威望这西,在李宽当年和冯家开战之时就明白,那是打出来的。
等到众人各自去忙,李宽让怀恩叫来了马周,带着马周、刘仁轨和怀恩进了书房。
“宾王,知道王叫你来所谓何事吧!”
“微臣知晓,微臣等着殿下大胜归来之日。”
“知道就好,太上皇年纪大了,所以王出征的这段日子,多替太上皇分担一些政务,能处置的之事莫要去劳烦太上皇。”
“微臣明白。”
李宽点点头,朝怀恩看了一眼,怀恩心领神会,从书房中找出了一个箱子放到了马周的面前。
“这些是王离去之后对台湾的规划,希望王归来之日,宾王已经将这些规划妥善的实行了。”
“殿下放心。”马周打开箱子看了一眼,神色莫名的看向了李宽:“殿下难难道就不担心微臣”
没完,李宽却领会了马周想要表达了意思,笑道:“王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对宾王有所怀疑,王当初也不会带着宾王来台湾了。”
话是这么,但是李宽真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忧吗?
他还真就没有。
马周总管台北不假,但是马周在百姓中的威望和名声却远远不及他,煽动百姓叛乱几乎没可能。
而且,李宽没有后手吗?
他当然有,台北治下的各县县令都是从桃源村出来的老人或子,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而周县令这些与马周交情不错的县令却被李宽分散到其他三个市,总管一番,就算想跟着马周造他的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
更何况,杜荷所管理的稽查部不是摆设,稽查部早已不是闽州那时候的猫两三只,如今的稽查部其实已经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和检察院没了,招收了不少的人马,马周一旦有异动,稽查部的动作比马周还快。
当然,重要的还是军队,楚王大军迁移到了台南,台北的军队不多,可是李宽将留在闽州的楚王军带到了台北,由蒙云统率,蒙云的忠心,李宽是信得过的。
更别,还有李渊坐镇台北,李渊老了不假,但是姜是老辣,对于这点李宽早有体会,他还就不信马周能斗得过李渊。
在如此众多的不利情况,马周还能夺了他打下来的基业,李宽只能佩服了,然后带着出征的大军扫平一切。
不过,这些情况马周一时间也没想到,因为他从未想过要反叛,他也就是那么一问,再次确定下李宽的心性,毕竟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历史上发生太多了。
而听到李宽那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马周放下了自己的担心,这样的皇帝值得他一生跟随。
“是微臣多心了。”马周再次躬身行礼。
李宽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看向了刘仁轨,问道:“仁轨此次与王出征,基隆的政务安排妥当了吧!”
“殿下放心,一切皆已安排妥当,政务由李山石为主,王誉为辅。”
李宽点点头,像似再给刘仁轨,也像似自言自语,道:“此次出征后,咱们得立国了,所以仁轨以后恐怕得要留在台北了。”
想到立国,想到立国后的封赏,李宽当即吩咐道:“怀恩,命忠义修建一批宅院,告诉他必须在两年之内完工。”
“王爷,那宅院的位置和规格该如何安排?”
李宽沉思片刻道:“就在王宅院的西侧吧,规格按照王楼的规格便好,将来大家老去之时也好聊聊天、喝喝茶。”
“微臣多谢殿下大恩。”马周和刘仁轨异口同声。
距离这次不算会议的会议过去了五日,众人出现在了台北的码头。
码头杂乱,因为闽州船厂迁移到台北的原因,到处都是堆放的杂物和忙碌的工匠,十来艘壮观的楼船停靠在码头边,甲板上的海军士卒列队整齐,见到李宽等人出现,敬礼大吼:“拜见楚王殿下。”
震耳欲聋。
李宽回敬军礼,在李渊等人的感慨和注视下登上了楼船。
因为大家都认为李宽只是去台南考察的关系,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只有李渊若有所思的看着海面上的舰队,像是明白了李宽的打算,毕竟去台南考察还用不了十余艘楼船。
孙儿这是要出征了。
李渊猜到了,但是他没猜的是等李宽再次回到台北之时,已是三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