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不如信我(第1/1页)路西法游戏

    “咚咚咚咚”

    皓月当空,午夜的钟声回荡在不夜的南都城,幽幽不绝。

    “啪!”

    一个响指声在两个僧人的中间响起,两人浑身一震,从恍惚中回过神来。

    他们重重地喘着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一看时间,竟已不知不觉过了近半个时。

    可让他们心绪难以平静的,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在这段时间中,他们脑海中所看到的一切。

    那是一些如此逼真的画面,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

    “乞丐女孩儿警察局功德箱黑社会杰,我看到的莫非是你的记忆吗?”佝偻僧人愕然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兄弟。

    联想起当初功德箱的事件,以及杰独自捣毁黑帮的事,一切都串在了一起。

    许杰怔了好一会儿,然后茫然地点了点头:“恐怕是了女鬼冥婚这么来,我刚才看到的是师兄你的记忆?”

    佝偻僧人愕然点了点头,光凭许杰口中吐出的两个词,他就知道那是只有他这双眼睛才能看到的西。

    两人同时转头,却见黎陆已经把那怀表收了起来,正微笑地看着他们。

    “杰,幽,怎么回事?”老和尚奇怪地蹲下身来。

    许杰心绪未平,茫然道:“是记忆我们看到了对的记忆很清晰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佝偻僧人也惊魂未定地点了点头,不住呢喃:“很真实真的很真实”

    他手里的冲锋枪不知何时早已掉落在地上,却恍然不觉。

    “身临其境,直通别人的心境这”老和尚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师父您是不是想到了什么?”许杰忙问。

    老和尚点了点头:“杰,你可曾记得,为师曾经和你过的,佛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记得!”许杰熟练地道:“是无我的境界,人人皆佛,世界为一。”

    刚完,他猛地怔了一下。

    “无我”的境界人人皆佛世界为一

    这境界听起来虚无缥缈,却并非不可能达成的。

    如果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能与其他所有人心灵共通,感同身受,便不会有私欲、战争、苦难、压迫,所谓“无我”之境自然而然地便会达成。

    到那时,人人皆佛,世界为一,都不再是梦了。

    难道这位生

    几人同时看向黎陆,满脸都是震惊。

    “看来你们终于明白了。”黎陆淡笑着站起身:

    “所谓无我境界,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遥不可期,事实上,无我境界就是把心灵共通普及到所有人,让所有人彼此之间都能相知其心,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从而不再有仇恨、私欲、利益、争斗,于是世界唯一、人人皆佛。

    这世上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人,信了一辈子佛,求佛,念佛,却从来都没有用心的想过,传中的佛到底是谁?

    这不怪你们,因为信佛的人,始终愿意相信佛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企及的,所以根不会去把它放之现实考虑,故而身在庐山,不识真貌。

    我不信佛,但我却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清楚,佛到底是什么。”

    黎陆站起身,缓缓踱步道:

    “事实上,这世界并没有佛,你们所相信的佛,也不过是人罢了。准确的,佛祖,就是曾经屹立于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心理家。”

    “心理家!?”几个僧人同时一愣

    “不信?那我问问你们,你们可知,你们天天念诵的佛经到底是些什么西?你们真的懂那些佛经是什么意思吗?”黎陆突然问。

    几个僧人面面相觑,然后摇了摇头。

    就连老僧寂空一时也无法作答,佛经博大深,就算是最杰出的僧人,也不敢真正参透。他们每日念诵佛经,其实无非是一些习惯性的做法罢了。虽然也常常会有人尝试讲解佛经,但所谓的讲解也都是些个人看法,含糊不清,有时甚至无法自圆其。

    “不知道?那我来告诉你们。”黎陆沉声道:

    “佛经,其实是一种催眠语的集录,用我们心理的话,叫做心理暗示,就跟我刚刚催眠时口中那些不成句的词汇一样,质上是同一种西。

    就拿刚才寂空大师所念的那段佛阿弥陀经来举例

    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这是什么啊?

    不明白的人,只是模糊地去理解这是佛家的某种高深的经,是对极乐世界的描述,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含义深刻的西。

    其实根不是,你们仔细想想,如果这只是一些境界含义的西,或者虚构的极乐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具体的环境描述呢?这不符合逻辑。

    可它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因为它根就不是什么所谓的高深佛经,而是心理暗示中的一种场景暗示,或者叫环境暗示,可以让处在催眠中的人受到暗示的引导而梦见相关的场景。

    换句话,它完等同于我刚才口中嘀咕的

    绿山红堂白石阶灰楼碧水夜女哭

    只不过,那些暗示语是基于当时那个时代的,有人把它记录了下来,故而形成了你们今天所看到的经。”

    黎陆轻轻踱着步,目光幽幽地望着夜空:

    “佛家的传里,自古便,有一个地叫做西天,那里有如来佛祖和三千诸佛,那是唯一一个达到了无我境界,人人皆佛,世界为一的地。

    传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所以,历史上恐怕真的有过这样一个地,但所谓的三千诸佛,不过是三千个共同生活的人,而佛祖,正是当时那名顶尖的心理家。

    是他把这三千人聚集到了一起,然后一个又一个地利用心理暗示,最终让这三千人在范围内完达成了心灵互通,无我无私的境界,从而一度缔造了传中的西天。

    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像我刚才那样,先仔细地阅读每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把它形成一份份完善的心理暗示语,然后用催眠的手法将其暗示给其他所有人,才能最终达到心灵共通、感同身受的目的。如此以来,大家彼此之间心心相印,便成了那无我之境。

    这就是为什么佛家人一脉相承下来都要闭着眼睛打坐,样子跟睡觉似的。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他们就是在睡觉,那是一种被催眠中的状态,而最早的心里催眠师就是佛祖人。

    佛祖为了完成三千人大范围的心灵互通,必须阅读每一个人的生平经历,并形成一份专门的暗示语,这些暗示语以他们的名字或代号命名,还有的是以共享事件命名,所以才会有你们今天看到的地藏经这种名字,它代表的,就是当初三千人中名为地藏的那个人平生的经历。

    你们有没有觉得奇怪过,经这个字原只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后来引申出经历、经验这些含义,代表人在时间这条纵线上的过程,这都得通。可是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就多出了一个经的含义,代表起了思想道德的书。

    其实,这就是佛经最早闹出的乌龙。在地藏经之类的词汇里,经根指的就是人一生的经历,只是后人不明白罢了,然后不懂装懂地去乱加使用,这才多出了这个新的释义。

    佛祖是那个时代心理无上的天才,他所做到的事,和我今天所做的几乎相同。可惜,限于当时的明水平,他只能在范围去实践这个梦想。耗尽一生,只能缔造出一个仅有三千人的西天极乐,却终究无法把这个梦普度整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上,他是失败的。

    但是我不同,我所处的时代已经远非曾经那个愚昧的明,今天的我,可以借助很多外力,以求把无我的境界共享到整个世界!

    在这个拥有奇迹的时代,当年佛祖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当年佛祖做不到的,我也能做到!

    所以”

    黎陆振声道:

    “信佛,不如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