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1/1页)永不下车
不仅如此,相比于质上仍然有限的氘、氚、氦三等能源,可望继续燃烧几十亿年的太阳,才真正有资格被称为“无穷无尽”,开采难度还比可控核聚变低得多,更有资格被冠以‘未来能源的称号。
然而,就算有这样近乎无穷的能源,摆在人类眼前,旧时代的人类却始终未迈出大规模利用太阳光能的第一步。
要利用太阳能,手段,无非是光伏模组,或者其他类型的换能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困难,规模上,则同样有随规模趋于下降的成效应,一切都与可控核聚变没有根性的差异,就算如此,旧时代的人类明,直到灭亡,也没能借其续命。
正因如此,认为‘人类可以借一次能源变革,取得自身的飞跃发展,才是极其不现实的。
回到可控核聚变上来,的确,考虑到核聚变的放能水平,如果研发成功,是堪称一种极其强大的能源。
但是核聚变的燃料,又如何取得,也可以如阳光一般,完免费、唾手可得么?
不论氢同位素、还是氦三,在盖亚表面的丰度都很一般
月球表面倒是有氦三,储量较高,不过以目前月球基地的勘探、开采尝试,成上也一点都不乐观。
不论盖亚,还是月球,核聚变材料的巨大总量,并不天然的等于其完免费,不仅如此,剧变装置身,乃至配套的输变电体系,都耗资甚巨,平摊下来的能源成,恐怕并不会比传统能源有多么巨大的优势。
这一点,无须展望未来,早在核裂变能源出现时,人类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幻想。
被核裂变的巨大能量所震撼,继而,认为其有望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成还很低廉,然而实际情况却如何?
从旧时代,到今天的新时代,人类陆续建造的几万座大核电站,充其量只在传统能源匮乏、或者无法得到时,才发挥了一些重要的作用,至于成,理论上的数字是化石燃料的六、七成,实际上则根达不到。
核裂变的废料,在旧时代,人类并未认真对待,只不过是寻找一地壳稳定的基址,将其深埋处理了事。
这些废料,在旧时代灭亡前夕,不出所料的被管理员们掘出,用于自相残杀。
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核污染,知道今天盖亚表面仍有近百分之明的能源需求,是否能满足,人类社会的运转,乃至其中每一个体的生活,是否能有保障,还是会因能源垄断、高价而举步维艰,这一切,则根不在垄断资产的考虑范围之内。
一旦失态发展到那种程度,可想而知,人类明的处境,
甚至会比可控核聚变之前的时代更恶劣。
“……情况大致如此。
况且,考虑到旧时代的人类明,劣根性十足,一旦真的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恐怕,列强等势力之间,很快就会为此而剑拔弩张;
甚至,诱发盖亚大战,这也是完有可能的。”
对可控核聚变的前景,大加批驳,然的意并非泼冷水,而是让在座的白大褂们统一思想,明确制约人类明发展的究竟是什么。
能源,固然很重要,但是在资产主义横行世界的旧时代,
这并非一个根性的矛盾。
直白的讲,在盖亚净土的历史课里,已经剖析的很明白,人类,即便只有旧时代明的能源、技术水准,也完可以让每一个体,都过上有质量、尊严的生活。
之所以没能实现,原因,绝不在于什么“五十年后的可控核聚变”,而在于一句古老谒语所揭示的深层次矛盾:
“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