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1/1页)永不下车
基础物理,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单凭区区一个nep大区的力量,别构建完成,甚至无法将其砌到新的高度。
不论管理员、还是科家,都很有这样的自知之明。
继而,在规划大区内的科研体系时,也不会有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之计划,而一切着眼于眼前的现实,至于,这样的中长期规划,会对人类明的变迁产生何种影响,就是一个理论上很重要、实际一点也不重要的问题。
明,今尚安在,连这一点都无法确定,又遑论其他呢。
不论军事、科技还是社会层面,花费大量时间力打理nep大区的一切,履行“一人之国”的上帝之职责,然的根动机,只是想要活下去。
即便这样一个天经地义的追求,也并不轻松,并非抱残守缺就可以达到。
毗邻nep的其他大区,现在的情形,究竟怎样,会不会在哪一天大举来袭、颠覆自己的统治,然并无任何切实的把握,只有在每天例行浏览报告,意识到麾下机器大军的战力又有了一点提升时,才能稍稍心安。
这种感觉,在偌大的北太平洋大区,其实也只有自己一个人能体会到。
治下的无数民众,生活在定居点内的狭世界,可想而知,即便管理员被颠覆、被消灭,他们的命运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无非是从未一个“主人”提供人口,变成为另一个“主人”提供人口,仅此而已。
人口,此外别无所求,倘若事实就这么简单,观察定居点内的人类活动,一个个大不过十平公里的“世界”,然必定会很快厌倦。
然而并没有,事实上,他还挺期待每一天的这块日程,借助摄像头观察“世界”。
豢养人类,动机,究竟会是什么,仅仅是为科研体系提供人才吗,倘真如此,在人造ters、人工成长环境研发成功后,眼前的一切,难道就再没有维系的价值么。
即便人造ters等替代性的研究,恐怕要很久才能有成果,片刻闲暇时,然仍会思考这一问题,进而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只是为了获得“人口”,而蕴含着潜意识中更深层次的动机。
明,至少看上去像这么一回事,定居点内的世界,能让自己稍稍心安。
身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明,究竟是否还存在,这是一个永生追寻者绕不过去的问题,只有在观察定居点内的无数民众,从屏幕上感受到他们每一天的生活,然才能真切的意识到,人类,并未灭绝,人类明,也暂时还存留有一丝微弱的火种,与希望。
定居点外的世界,不论nep,还是其他地,人类明已被面核战重创,继而被管理员之间的战争彻底摧毁。
高墙电之外的大地上,见不到一个活人,明失去了载体,无以为继。
迄今为止,然很有把握的知道,明的孑遗,几乎仅仅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定居点”之类城之中。
哪怕这定居点内的社会,相比旧时代,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至少还是一种概括性的传承,从语言、字到图腾的种种明符号,仍然存在,人类的生活式与神状态,也和旧时代没有质上的区别。
可是这样的存在,高墙之内、随时可以被灭绝的西,真的可以称之为“明”吗。
明到底又是什么呢,现在,然甚至会有一点迷惘,不知道自己置身其间的这世界,究竟还能否被称为是人间。
人,直到西历14年的今天,仍然存在,自己的存活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人类呢,进一步的,人类明呢,明是否还存在于世,这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这想法,并不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而是站在然的立场上,定居点内的“明”,或者不论怎么称呼也好,与自己并无一点交集,并无法让自己像旧时代的然、或者托马斯安生那样,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其中生活。
这样的明,哪怕与旧时代一模一样,终究缺乏实在感,而更像是标、模型。
明到哪里去了呢,表面上,治下的一千余万民众身在其中,存储阵列的历史资料描述其形,偌大盖亚的表面仍然遍布人类活动的痕迹,明身,却仿佛飘落的浮萍,不知不觉间便渐渐隐去,直到彻底消失在视线中。
在那之后,倘若自己仍然存在,或许便是以“那个人”的身份而活,所面对的,
也只能是一个荒凉、死寂的恐怖世界。
这样的前景,何其恐怖,然在梦中已见识过许多次。
疾驰的时间列车,广阔到看不到尽头的巨大车厢里,一片空旷,目之所及只有遗迹,而见不到任何同类的身影,只有耳边的“哐当”声,悠远不绝。
时间流逝,从军事到科研,各项事务的井井有条,并无法消弭这挥之不去的忧虑。
西历14年,经历过战后初期的秩序重建,和一系列规则的制定、落地,nep大区的情形逐渐走上正轨,管理员的生活也随之而来有规律,虽然,一切起居和工作地点,还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世界。
屈指算来,从踏入天堂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
两千零九十二天,在人的漫长一生中并不算久,世界却已经是天翻地覆。
几年来一直在地下生活,凭络感知、分析和控制外界,这种生活,一点也不像是什么“上帝”,反而更像鼹鼠,或者其他蛰伏于地下的动物。
经历过多少变故,竭尽力向最终目标迈进,现在,自己的安确乎有了一份坚实的保障,待在地下数百米的掩蔽所里,然终于可以不再担心暴力事件、意外事故和身染恶疾的风险,甚至不用担心核弹的袭击。
从食物,饮水到空气的一切生命所需,由维生系统提供,安自然有保障。
完无菌的环境,暂时还很难,其实也没有这种必要,只要远离人群,因而也远离了一切高危微生物的宿主
辅之以消毒措施,就可以极大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