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1/1页)永不下车
防设置,很快恢复
从端粒磨损的现象出发,探索衰老的奥秘,试图找到一种延缓衰老的技术手段,这种想法是有其合理性。
但是另一面,衰老,表征极其显明、背后机理却极复杂,虽然媒体的宣传让民众有了这样一种认识,“端粒磨损是衰老的原因”,但实际上,n因端粒磨损而出现致命的复制损伤,只是导致衰老的直接原因之一,或者更不如,只是与衰老同时出现、彼此间应该有联系的某种现象。
一个人的身体衰老,并非大部分细胞的n端粒都磨损殆尽后,才会发生,而是早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
人体最早的衰老迹象,一般而言,可追溯到十岁左右的年纪,这时候别n端粒,身体的绝大部分都还状态良好,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也还很轻微,但衰老却已不期而至,这难道也能归罪到端粒头上吗。
端粒的磨损,归而总之,只是一种衰老过程所伴随的现象。
即便将其阻止,也不可能借此而战胜衰老,正如汽车上的油量警示灯,燃油将尽时会亮,却并不代表将电线剪断、令其熄灭,就能避免燃油耗尽后抛锚的麻烦,根呃策略,还是要找地加油才行。
要战胜衰老,端粒磨损的停止、甚至逆转,是一项表征,却不适合作为直接的突破口,这一点,“人类长寿”的研发人员应该最清楚。
所以在研究中碰壁,进展迟缓,都十分寻常,这来就不是能轻易达成的成就。
即便如此,如果以“延长寿命”而非“永不下车”为目标,研究端粒磨损还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查询之前积累的资料,然发现,特尔的公司早就开展过这面的研究,事实上,还曾经申请过相关治疗案的、期临床试验,但因为存在“未知的生物安性风险”而一直未被批准。
看起来,基于端粒磨损的延寿研究,也会遭遇不的困难。
困难在哪里呢,视线挪到第一类长寿研究的探索、也就是“从零开始构建长寿生物”的研究向上,然大概能猜测到,“人类长寿”有限公司的科家们,恐怕也在思考和自己所想一模一样的难题:
要拥有更长的生命,“从零开始”与“医治人类”,根就不是一回事。
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能永生不死的生命呢,不同的立场,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如果从严谨实证的角度出发,迄今为止,人类尚未发现任何不死的生物,但如果从理性推断的角度出发,正如阿尔贝雅卡尔所言,极早期的原始生命,却很可能是永生不死、至少在外界条件适宜时能够永存的。
这两种彼此矛盾的推断,原则上,是没办法在理论层面上辨明真伪。
正因如此,对延长人类寿命的研究者而言,更多思考的就是一个现实层面的问题:
以盖亚生命的共有形态,基架构,倘若不拘泥于四十亿年演化的已有成果,而是凭借人类的力量,从零开始,能否创造出一种永生不灭的“新生命”。
在这一向上,“人类长寿”公司的sn,虽然也是生命科的里程碑,价值却是寥寥。
“辛西娅”工程的目标,然记得很清楚,从一开始就并未是为了探索衰老、死亡乃至永生,而是作为“人造生命”的铺垫工作来进行,n极其简洁的“辛西娅”1、等版,都是在朝所谓“最必需基因组”而努力,而不论怎样删减、编辑其n,所使用的基因片段,依然取自盖亚上已有的生物遗传物质。
利用盖亚生物已有的基因组,逐一尝试,能否拼凑出永生不灭的新生命呢
这一难题,现在还无人能够回答。
最近几年来,出于追寻永生的需要,然的主要力放在了领域,对生命科的最前沿进展,并不是太熟悉,而且现在以“托马斯安生”的身份活动,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在络上查询这一领域的信息。
作为与世无争、专注领域的宅男,关注生命科领域,是暴露身份的高危行为。
但即便一时无法紧跟生命科的脚步,想到衰老,和想必紧跟其后的死亡,然的紧迫感却比之前淡漠了些,他知道,自己现在才二十五岁,即便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仍然拥有几十年的时间,至少在数期望上是这样,那么关于衰老,关于疾病,甚至关于死亡,与依稀在望的明末日相比,根就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事。
只不过他心里也明白,自己之所以会这样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
永生,追寻无限长的生命,即便目标一模一样,从零开始、架构崭新的生命形态,和背负着四十亿年演化积累的人,实现起来的难度根就天差地别。
今天的生命科,就他所知,连凭空制造出永生不灭的生命都还未做到
又怎能奢望其一步登天,探索出彻底改造、重塑人类躯体的神迹,让人类摆脱衰老与死亡的宿命呢。
躯体的衰老,人身体上的死亡,是导致意识下车的根原因。
而这具活的躯体,要在维持其运转的同时,改造为不会衰老、不会死亡的崭新形态,这样做的难度,不论是从宏观的身体机能层面、还是微观的化过程层面,对现有的科技术而言,都是无法想象的艰巨任务。
“端粒磨损”的直接原因,并不复杂,科家们早已查明。
由于n双链的结构,复制,也就是将其中一条连续链拼凑对应的碱基、形成新的n双链,必须有一个起点来进行。
作用仅为复制酶提供“手柄”的起始片段,身没有意义、复制后会被酶切除,而负责将切除后的片段连接起来的n聚合酶,具有校正作用,无法“凭空”将染色体头端的悬空部分补齐,就造成了端粒在切短后无法复原,这就是端粒的磨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