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名额争夺(第1/1页)草莽年代
“第三个案是自由竞争。名额同样为每年人,此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案互补进行,能让一些相对还不错的生,在错失奖金考试与校推荐之后,还能有第二次机会,尽量不遗漏任何一名好的人才”
李亚娓娓道来,底下诸位校长听得频频点头,这三个案显然都花了心思,几乎是位无死角的对各院校的优秀科研人才,进行了一次大甄选。
“所谓自由竞争,重点在于自由二字之上,与前两个案都由校主导不同,这个案将直接由生们自己进行,理论上讲,任何一名生,只要符合我们的对口专业招收标准,都可以向薇创科技投递个人简历以及专业论,我们这边会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只要通过审核的生,就能获得公司面试的机会,而一旦面试也没有问题,那么就会被薇创科技正式录用,与此同时
“所有通过自由竞争而被录用的生,也会获得一笔家庭保障金,金额为1元。”
“也有现金奖励?”众校长闻言,表情皆是一喜。
虽奖励打了对折,但1元依旧不是一笔数目,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们而言,如果能马上得到这笔钱,的确能极大程度上改善家庭状况。
不愧它“家庭保障金”的名头。
李亚笑着点头,很满意他们的反应,知道事情基妥了,打算一鼓作气,彻底将他们拿下。
“另外,这个案虽不由校主导,但肯定还需要各院校这边多多宣传、多鼓励生们,这样才能健康运营起来,包括前面的两个案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校这边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的计划再好,估计也是白搭。
“所以,为了使薪火计划不至于虎头蛇尾,很好的开展下去,对于愿意与我们合作的校,薇创科技会每年拿出5万元的经费,用以辅助校面进行计划的推广与实施。”
“啥?”
“5万?”
“给我们?”
李亚望向众人,笑着点头,“是的,会在每年毕业季前的特定日期,一次性支付给校,确保薪火计划的正常开展。”
“是总共5万经费,还是一所校”
“一所。只要与我们合作的校,每所校每年都会获得5万元的专项经费。”
得到李亚肯定的答复后,底下一众校长顿时眼睛都笑弯了。
平心而论,这个薪火计划来就非常好,哪还用得着什么大力宣传,只要校面广而告之一下,绝对瞬间传遍校,引来生们趋之若鹜。
他们实在没有想到,这个站在校角度讲,完是为生们提供更好去处、更好就业岗位的计划,居然还有经费可以拿。
5万!
而且是每年5万!
这可绝不是一笔数目。
而这笔钱完可以节约下来,用来弥补校其他面的经费不足。
“所以各位前辈,你们觉得这个薪火计划如何?是否要”
“你个李同,明知故问,赶紧地,名额该怎么分配一并。”有猴急的校长已经坐不住了。
“这个不急,咱们一项一项的来。”李亚呵呵一笑,像个奸诈的老狐狸,用看似建议地口吻,“我觉得还是要将愿意参入薪火计划的校名单先确定下来,毕竟如果名单都没确定,那名额也没法分配啊。各位前辈以为呢?”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因为这话乍一听,确实没毛病。
李亚只要不傻,就知道此时该干嘛。
递给候在墙边准备随时上前提供服务的豪一个眼神,豪顿时会意,将早就准备好的一沓唯一缺少抬头的通用协议书,给诸位校长一人发了一份。
“各位前辈还请过目,合作协议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条款与我刚才所的完一致,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的话,愿意与薇创科技开展薪火计划合作的校长,请在协议书上签名。”
都是老江湖,协议到手后,即便心里再急切,也没有马上签字,而是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
大家抽出随身携带的钢笔这年代知识份子左胸口袋中夹钢笔,可谓是标准搭配,然后纷纷望向身边的人。
“你们这群老家伙啊”吴树清没好气地笑了笑,率先在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
而他这么一动后,瞬间引起连锁反应,再也没人犹豫,纷纷开始提笔签字。
李亚站得高望得远,底下所有人的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结果与他所想如出一辙,没有任何校长能拒绝这份协议。
收集证据,呃不对,收资料。
等到豪回收完所有协议书,并直接离开会议厅后,李亚才笑了笑,道:“那么各位前辈,咱们再来谈谈名额分配的问题吧。”
一场战争,就此爆发。
虽是口水战,但依然到了剑拔弩张,互相拍桌子的程度。
不是李亚高,就知道这些校长们为了给自己的生争取最大的利益,啥事儿都做得出来。
还是那句话,这个年代的老师,那是真的负责任。
“李同,你看,按这样的分配式能行?”
李亚呵呵一笑。
“李同,你倒是句话啊,你觉得该怎么分配?”
“是啊,作为合作负责人,你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争了这么久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你怎么分配,我们按你的办。”
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我信你才有鬼!
反正只要被问到头上,李亚就是“呵呵一笑”,打死都不发表意见。
因为这事儿他早就在心里捋过,出来除了得罪人外,只怕不会收到任何效果。
就让他们自己去争,争出来什么结果算什么结果,再了,到最后还不是凭实力话吗,类似于吴树清和张孝那种胳膊粗的人能吃亏?
“老吴,你觉得我们两家该怎么分配?”张孝笑着望向吴树清问。
“要不我们两家先确定一下,他们也有一个参照。”
他的话立马得到众人的附和,反正争也争不过对吧,不如让他们先画出个道儿来。
“老张,你既然已经有了想法,又何必问我?”吴树清同样笑呵呵地望着他。
“那我就直吧。”张孝也不否认,摊摊手道:“在场一共14所校,5个名额,如果平均分配的话,基数为35,但这肯定不妥,因为校和专业面也有强有弱,我的意思是,我们两家就各取5个名额。你觉得呢?”
吴树清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原以为他肯定会要最多的名额,毕竟客观讲,清华在理工科面确实稳压北大一筹,没想到他居然会“自降身段”。
“可以。”吴树清倒也爽快,既然人家已经主动示好,再去得寸进尺,就实在没有意思。
他却不知道,张孝也是十分无奈,如果合作老板换成旁人,你看他争不争第一?
关键就在于他不是旁人,而是北大自家人,这就很蛋疼。
张孝考虑老半天,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有了这层关系,北大已立于不败之地,再去强求什么第一,实属不智。
最好的办法,就是双保持一致。
他俩这边就直接瓜分走了1个名额,其他的校长也是没辙,便开始见样样,找与自家水平差不多的校。
因为不是孤军奋战,有了盟友,再有北大和清华的“榜样为先”,会议厅倒是逐渐安静下来,不像之前那么嘈杂,名额也在迅速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