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熊争先的机遇之地(第1/1页)全职农夫
() 照着张凡给的地址,熊争先带着材料,以及一名技术工人,风驰电挚地赶过去,不到两个钟头就来到张家寨。 一开始,他看到位置,属于他们市很偏远的一个县,什么黄石镇更是完没有存在感,几乎是深入云雾山脉的一个高山镇,还以为张凡发错了位置。 怎么都难以置信,在那个镇能发展大棚种植。毕竟不靠近市场不,交通似乎也一塌糊涂。 然而,真正到黄石镇,进入张家寨的时候,就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那么偏远的山村,竟然还有两车道的柏油马路进村,难以想象。黄石镇的政府领导怎么想的? 或者,难道是华侨捐资修建的?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他们市就有些村子没条件将硬底化道路直通村子,可是村子有个华侨老板,很大地出资建设。 中国人都有思乡情结,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在外漂泊的华侨,就是最鲜明的存在。 另外,他们赚了钱发了财,往往都会回家乡做点贡献。正应了一句古话:富贵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 因此,赚了钱后,不少华侨到了一定岁数都会给自己家乡做点事情。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华侨的贡献不可磨灭。 而在熊争先看来,黄石镇那么落后,有什么条件修一条两车道的柏油马路进一个村子? 当他们开车进村,再一次吃惊意外,望着这个深在深山的山村到处都是大规模的蔬菜种植,还搞了喷灌的设备,细的水雾将菜地笼罩起来,白茫茫的一片。 “这……” “难怪,难怪人家要搞五十亩的温室大棚,是有底气的。”熊争先身边的那位工人开口道。 人家开出这么一个大单,不是没有理由的。发展到这种程度,搞大棚种植,有什么好奇怪的? 熊争先想的问题不一样,他看到的,是一个大棚设备的市场。他觉得,只要忽悠这个村子三分之一的土地搞大棚种植,他绝对能发大财呀! 原还叹气他们市没有大棚的生存空间,如今看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呀! 停好车之后,他没有急着给张凡打电话,看着身边一箱箱的新鲜蔬菜抬过去,最后到一栋屋子门口。 那栋屋子前面,停着两三辆货车,工人们正在往车上装货。 “他们种的蔬菜真好。”技术工人老陈惊讶道。 他也见过不少种菜的,以前跟一个老板,在其他地就是替人家搞蔬菜的大棚,长得如此好的蔬菜极为少见。 一棵白菜漏下来,他们捡起,白菜就像是玉雕的一般,看上去就是一件艺术品。 熊争先快步追上去,将那颗大白菜放回人家的大菜篮,顺口举起拇指道:“你们村种的菜真好,有技术。” 菜农一看这两人,不认识,心想应该是那些游客吧?大部队不是跑去青田村的巴掌山玩了吗? 不过,听见别人夸奖,还是很高兴:“那是,我们村种出来的有机蔬菜,是县最好的。否则,有什么底气建县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我家的算一般的了,你去看看张凡家的,那才是最高档的货。他家的草莓到rb都被疯抢,你们应该是听了的吧?” 张凡? 不就是要他搭建大棚的家吗?原来是种草莓的呀!都出口到rb了? 他们两人听后,又是一阵目瞪口呆,放佛在听国际玩笑一样。可这位村民一正经的模样,可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隐隐约约中,他们好像了解到,自己这单生意的家很不简单呀! 难怪,人家不惜投入差不多两百万搭建温室大棚,感情是搞出口的,很牛逼呀!这个村子太令他们吃惊了。 “要建县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有多大?”熊争先捉住了关键问题。 那位村民环顾一圈,颇有点指点江山的豪迈:“看见没,我们张家寨以后所有的土地,都会搞蔬菜种植。另外,隔壁村的青田村等,也会逐步纳入这个圈子。” 完,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工地,正在如火如荼地作业,面积可不。 他继续道:“那边,是人家准备在我们村修建的收购站和检疫站,你就知道人家老板的生意有多大了。” 今天,他的白菜收割,尽管是微型的大白菜,也就是俗称的娃娃菜,可也还是产量惊人。之所以种植这种他们不熟悉的蔬菜,还是听了张凡的意见。 据,这是一种是从rb引进的一款蔬菜新品种,近几年开始在国内受到青睐。外形与大白菜一致,但外形尺寸仅相当于大白菜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类似大白菜的“仿真微缩版”,故可能因此被称为娃娃菜。 娃娃菜帮薄甜嫩,味道鲜美,但是因为价格比大白菜贵,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高。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 这种菜,主要是生产周期短,才让他家最后动心种植的。 它们亩产一般都是两万斤以下,可他家的娃娃菜,亩产估计达到两万五千斤。一共五亩地,总产量就超过十二万斤。 收购站的人昨天就认真评估过他家的娃娃菜,最后给出三块钱的批发价。 因此,他家只要收了这趟的娃娃菜,就能收入超过三十六万。昨夜他们一家都没有睡好,兴奋得半夜起来煮宵夜吃。 天色还没亮,他就打电话给猪肉佬,让他拉一头肥猪进来。那么大的菜地,他们家的人可忙不过来,得请人帮忙,猪肉肯定不能少,也是存着庆祝的心态。当然,最好的一块肉让他割了下来,提到张凡家去。 要最感激的人,无疑就是他们村的大生张凡。 以前是没想到他们也能种出这么好的蔬菜,所有村民都在猜测,跟张凡指导他们的管理法有关,更别蔬菜收购商都是张凡吸引来的,不感激他感激谁? 熊争先两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脸上涌上喜色。他心底决定,得多留在这里,蛊惑多些村民使用大棚种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