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国号为秦(第4/4页)扛着AK闯大明
明白这些人在想啥?几句话说的在场的将领们都红了脸。“本王重申一遍,你们都是大明的将领,领着陛下的薪俸,此来东瀛不过是为了帮本王在东瀛犁地,铲除所有敢于反抗本王的倭人,而后你们仍旧要回到大明,回到禁卫军的大营。”刘鸿渐瞪了一眼陆海波和林河道。“嘿嘿,王爷言重了,咱们根本没有其他想法,咱听您的,您让咱打谁咱就打谁,您让咱去哪儿咱就去哪儿。”陆海波嘿嘿一笑,几句话就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但又没有完全说破。“滚犊子!马肉都堵不住你那臭嘴!”刘鸿渐没理睬陆海波的变相效忠。东瀛虽然几经战乱,但倭人至少还有八百万人,这也算是东瀛关于战国的一段趣事。华夏的战国时期人口皆是负增长,再往后的三国时期,国内由于战乱和各种灾荒人口也是大幅度下滑。而东瀛所谓的战国,打了几十上百年,人口竟然从几百万打到了一千两百万,也算是牛掰。“本王立国号为秦后,势必会受到倭人的反抗,而你们的任务就是,杀光所有反抗的倭人!”刘鸿渐端起一杯倭人清酒喝了一口道。刘鸿渐喜欢东瀛这块地方,但并不喜欢东瀛人,或者说不喜欢他们的文化。为此刘鸿渐制定了‘犁地计划’,名字虽然糙,但这几个月来刘鸿渐反复斟酌还是觉得用犁地最合适。首先是文化上,东瀛的文字必然要废除,相对等的东瀛语也要废除,同时废除的还包括所有的东瀛书籍。要改变一个民族很难,但那只是在后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在这个年月,刘鸿渐可以更简单粗暴些。他将要求所有东瀛人学习大明语、大明的文字、文化,也将从大明内地雇佣更多的落魄秀才、举人前来讲课。从服饰到发型,从言谈到举止,能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全部都将汉化。这是他的封地,他是这块土地的王,趁着还手握着大明的军权,他完全有把握将这支三百年后汉人的死敌同化。“大明将会源源不断的将各种补给运抵东瀛,其中包括武器、弹药、粮食,也包括书籍、教谕和生产工具。前路漫漫,还望诸位多加用心!”刘鸿渐说完举起了酒杯。闻听刘鸿渐的计划后,众人有的变得心事重重,也有的振奋不已,但都端起了酒杯。对于岛根城内那仅有的一千多倭兵刘鸿渐倒是没有直接下手,这些士兵曾经为岛根城而战,刘鸿渐决定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刘鸿渐告诉他们建国的消息,甚至告诉了他们未来的计划,要求他们自己选择归属。这计划也没什么可保密的,与其以后他们得知后成为隐患,倒不如快刀斩乱麻。果然闻听刘鸿渐之言后绝大多部分倭兵选择了离开,但仍旧有大约三百人选择了留下,其中包括了失去一切的樱木久见。“为什么?”刘鸿渐看着樱木久见得眼睛,似乎是想找到答案。“东瀛病了,我认为将军可以将这病治好,为此,我愿意贡献我的力量。”樱木久见沉默了一会儿道。他想起了襁褓中的孩子、想起了死去的家人,更想起了先前百年间东瀛人经历的各种混战,有感而发。到此刘鸿渐才算是明白,如果按照后世他读过的一本书里来解释,这樱木久见大概就是拯救派,而荷兰人则是降临派。只是刘鸿渐仍旧不能十分相信樱木久见,他将樱木久见提为三百倭兵的统领,又信守承诺的将选择离去的人放出了岛根城。但是只半个时辰后就给樱木久见发布了第一个命令,杀死刚才出城的全部倭兵。出城的倭兵自然被收缴了全部的武器,三百倭兵除却配发了倭刀之外,都给配备了一支旧式的燧发枪。樱木久见接受了命令并带着人连夜追了出去,第二天早上两百多个倭人在樱木久见得带领下,拉扯着千余人头出现在了岛根城下。又两天后,整合了部队的刘鸿渐命令郑林以五千禁卫军驻守岛根城,自己则带着两万五千人向东进发,直奔德川幕府的老巢江户。七月底,两万五千大军抵达上野原,幕府率四万新兵迎击,只一个照面四万新兵就被击溃,刘鸿渐命令骑兵追击,四万新兵逃回江户者不过半。八月初二,在一百门榴弹炮的狂轰滥炸下,并不怎么雄伟的江户城墙被攻破,幕府宣布倒台。第二天,刘鸿渐在江户城宣布东瀛易主,并正式宣布将在东瀛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国号为秦。霎时间东瀛乱作一团,各地反抗者如雨后春笋般,其中大多数为德川幕府旧部,也有斋藤等叛军旧部。由于反抗者还未联合,刘鸿渐不得不将两万多兵力分作三股,以江户城为中心向北、向西、向南三个方向开始平叛。按照刘鸿渐的计划,接下来的一年到两年时间里,叛乱必定还会持续发生,但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为这里,将是他的第二家园。但中秋节刚过,小朱一封圣旨打乱了刘鸿渐的全部计划。“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有番人荷兰国,屡次侵扰大明边境,致使大明沿海生灵涂炭,损大明之国威,实为大明之隐患。朕心忧之,不可断绝。秦王刘鸿渐,自受命以来屡次击溃强敌,为大明之柱石,朕心念之。特令秦王率北洋、南洋两支水师,荡平巴达维亚,扬我大明之君威。钦赐!”“秦王殿下,接旨吧?”来人竟然是司礼监秉笔庞大海,庞大海知道面前这人惹不起,所以语气十分的恭敬,见刘鸿渐在发愣,温言道。“卧槽,小朱还真是着急呀!”刘鸿渐被庞大海催促,下意识的说出了心里的话。“哦,皇上可有密信带来?”似乎是觉得庞大海在旁边,刘鸿渐又改口道。“殿下神机妙算,皇爷确实有密信传来。”庞大海嘴角抽了两下,又从手下手中接过一个木匣子递给刘鸿渐。这木匣子外头还贴着封条以证明并未被私自拆开过,刘鸿渐随手扯下木匣上的封条打开了密信。‘刘卿惠鉴:仲夏一别,甚为想念,然国事、战事频频,令得朕与卿聚少离多。’刘鸿渐看到此就笑了,你大爷的聚少离多,我跟我的老婆们才是聚少离多好吧。‘罗刹一战,大明国威如日中天,然荷兰国仍旧霸占着整个南洋,使大明商船不得南下,朝臣之奏疏条陈已堆积如山,皆是建议朕下令打通南洋商路者。朕知卿早有此打算,又闻戚将军北洋水师新式战舰训练小成,是以自作主张发了诏书,下令进攻南洋。‘卿自为两路水师之统领,此去南洋当以个人安危为重,万不可犯险。朕在京城,恭候佳音。’刘鸿渐看完密信后心说你大爷的,出征哪有命令将领以个人安危为重的?再说了,既然是打仗定然是极为危险的,又是海战,即便想跑都不见得能跑得了。“真是虚伪!”刘鸿渐低声道。同时他心里也明白,海洋贸易已经让朝廷尝到了甜头,沿海的海商也迫切希望朝廷打开南洋的航线。朝廷需要这些海商以及外商缴纳的关税,朱慈烺虽然如此委婉但也隐约间让刘鸿渐感觉出南洋航线的必要性。只是现在东瀛还没稳定下来,这让刘鸿渐心里多少有点不安稳。“殿下是否在担心东瀛,皇爷体恤殿下,北洋水师此番除却水师外,还运来了陆军五万禁卫军,皇爷说了,这五万兵可留一部在东瀛帮殿下稳固局势,其余的随军调往南洋。”庞大海腆着脸道。“皇上还真是体恤臣属呀!”刘鸿渐轻哼一声,心说这小朱考虑的还挺周到。正待此时,戚家兄弟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面带笑意的快步走来。“卑职见过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