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真理之钥(第1/1页)科技巫师

    二楼尽头,房间内。

    这是很大的一个房间,面积有几十平米,各个角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床上的被褥都是新换过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味,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李察满意的点点头,在桌子上坐下来。潘多拉则是径直走到松软的床边,眼睛直直的,像是有些着魔,“砰”一下子坐在床铺上,一言不发,就保持一个样子,不断发着呆。

    潘多拉这个样子,已经持续好几天了。

    而之所以这样,则是因为,从白石城离开度过最初的兴奋后,潘多拉一想起在白石城的经历,就觉得她很是没用。什么都不好,打架都不行,真的有点伤心。

    在一番认真的思考后,潘多拉无比郑重的向李察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从李察这里一些真正有用的西,省的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却派不上用场。

    真正有用!

    潘多拉特别加重语气,强调了这四个字。

    李察在研究一番后,发现潘多拉不是开玩笑,倒也真的思考起来。

    真正有用的西?

    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西?

    战斗技巧有用没有用?很有用,但做实验不需要战斗技巧,即便你是战斗大师,对做实验也没有任何帮助,正因此潘多拉有时候才会挫败。

    那做实验有用没有用?很有用,但做实验做出花来,战斗力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只是让潘多拉做实验,其实算是对潘多拉强大战斗力的浪费。

    如实来讲,很多有用的西,都是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只能在一个领域或者数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就连科知识都是这样。

    一个人在生物领域强大,但把他丢到一个机械工厂中,也是手足无措。

    一个人在机械制作领域有着杰出贡献,让他转行去培养细胞,也会无从下手。

    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西?什么才是会后,可以应用在任何地,不会受到任何限制的西?

    换句话,什么才是科的质?什么才是一切的核心?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数。

    嗯,数。

    整个世界,整个理性的、科的世界最底部,有一块无法动摇的基石,那就是数。在数这块基石之上,才会有物理、化、生物等等科知识。

    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的真理,每一条定律、公式,都是以数为根构建的。

    举个例子,牛顿研究出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

    即F=*a。

    F=*a,多么简洁而神圣的公式,在经典力领域,任何西都无法违背。

    但这个公式为什么是这样?牛顿为什么能这么准的出这个公式,他扒开整个世界,窥视到真正的世界原理了吗?

    显然没有。

    实际上,牛队没有窥视到任何世界原理,之所以有这个公式,是因为他先定义了F、、a,然后把他们组合成公式。

    同理,如果他喜欢的话,完可以把公式变得复杂一点,比如F=d*t*g,又或者是W=5h*r*k*¥/47之类的。

    这样的话,那么整个经典力的所有基础概念可能都要更换一遍,好来解释公式中的字母。但无论基础概念改成什么样子,在这个体系中,内部都是自洽的,都可以用来解释运动的现象。

    所以,根不是什么牛顿发现了世界原理,而是他提出了一个假设,然后正好解释了世界的现象。

    同理,其余科差不多都是这样,自上而下构建出了整个体系,在它们内部,是自洽的,外部又能最大限度解释世界运行的种种表现。

    整套科技就是这么产生。

    先是假设,然后验证,最后变成定理。

    所以,著名科哲家卡尔·波普尔就提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的标准是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即,一个理论,只要找到一个不符合的现象,就是不科,但在找不到之前,在对应领域中就是科的。

    科从来不认为是世界的一切,不认为能解释一切,只是当作一种心而严谨探索世界的式。

    甚至可以这么,科是只是一种想象,一种无比严谨、仔细、环环相扣的想象,而在没法找到这种想象的破绽之前,它就是真理。

    而科想象之所以可以这么严谨、仔细、环环相扣,就是因为他是建立在数之上。

    一切的想象,都是从最简单的数开始,都是从1+1=的数字运算开始。

    只有你认为1+1=是对的,才会有整数、质数、指数、微积分、函数、相对论、原子核物理、量子等一切。

    就像牛顿定义了F、、a,才有了F=*a。

    任何人都没有窥视到世界的原理,但数却假设、模拟了世界的原理。

    这就是数,这也是最有用的西。

    一个人如果能好数,那么就明他拥有最强大的能力——看透世界质的能力。

    所以,现代地球最顶尖的领域,火箭、卫星、核武器、金融没有不需要数的。

    数,便是真正有用的西,是真理之钥。

    在这一番思考后,李察决定了,教授潘多拉数。

    于是,便有了现在着魔一样的潘多拉。

    考虑到潘多拉的基础,李察没有一上来就教授困难的知识,像是一元二次程、几何、定积分之类的西,都丢到了一边,而是从选择现代地球上的难度入手。

    李察教授的便是……四则运算。

    如实的讲,都不是四则运算的部,而是一部分,是中国在在古代的筹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春秋战国就发明的绝对数华——世界独一份的存在。

    嗯,九九表。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从离开白石城的第一天,李察就教授给了潘多拉部的九九表,之后潘多拉一直在消化。

    一天,两天,三天……到今天为止,已经是五天了。

    这五天,潘多拉努力记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