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福兮祸兮(求推荐,求月票!)(第1/1页)三国小霸王

    庞山民的船靠了岸,庞山民快步上了岸,紧赶几步,来到孙策的面前,躬身行礼。.

    孙策上下打量了庞山民两眼,笑道:“见庞兄心情不错,我就放心了。怎么样,家父那边没人欺负你吧?”

    庞山民忍不爪了。“多谢将军关心。我是犯过错的人,就算有人两句,我也应该反试己,岂敢有什么不满。况且有将军父子照应,没人欺负我。”

    孙策哈哈一笑,示意卫士牵过马来。庞山民上了马,和孙策并肩而行↓了庞统之外,其他人都自觉地离得远远的,不经意的将行人隔开。了两句话家常话,庞山民迅速转入正题。

    “得知将军击败徐荣,令尊很满意,为将军附自豪,还大宴诸将,醉了一场。两天后,正月初二,牛辅就撤了,撤得非常快。我离开颍川的时候收到的消息是他已经撤出了整个洛阳,走得非常急。”

    “为什么?”

    “不知道,朱车骑,可能是长安有了变故体什么情况,他没。”

    孙策心里一紧·安出了变故,西凉军迅速撤军,连整个洛阳都放弃了,会不会是王允得手,董挂了?王允谋划了那么久,现在又借着南阳的战事将五万西凉锐调离,他成功的概率更大,提前几个月也是完有可能的↓月朝贺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董再嚣张,大年初一给皇帝拜年总是要去的。

    孙策打量着庞山民。庞山民在笑,但笑得很勉强,显然有难言之隐。他迅速品味了一下庞山民刚才的话,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朱。朱应该知道内情,但是尘埃落定之前,他不能透露太多。也可能是他认为这样的事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了解的,所以含糊其辞。

    不用怀疑,朱是大汉朝的忠臣,而且他辈份威望极高,就连老爹孙坚都是他的故吏⊥算袁术在世,在朱面前也不敢放肆,后将军要归车骑将军管的,更何况孙坚那个杂号将军。

    这事儿麻烦大了。庞山民是知道他的,对大汉基谈不上什么忠诚,否则也不会对刘表下手。可是现在形势突变,董死了,朝政回到王允手中,也就是回到了天子手中,朱无疑会遵从长安的诏令,以他的身份和威望,就算孙坚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在明面上反对。

    我怎么办?是做个听话的乖宝宝,交出南阳,还是干脆撕破脸,扯起反旗?

    都不可行。交出南阳肯定不可能,这么重要的地盘,又费了那么多心思才拿下,怎么可能白白的交出去。撕破脸皮也不行,这不是请人来围殴吗,比历史上的袁术还要犯二。袁术多少还有袁家的背景呢,他孙家有什么啊℃要扯起反旗,估计老子孙坚第一个要反对。

    孙策迅速分析了一下形势,觉得这事情很棘手。“家父派你来,有什么计划?”

    “令尊让你去汝阳送葬。”

    “送葬?”

    “是的。”

    孙策没再话,他明白了孙坚的意思♀事情很棘手,他太年轻,连出面处理的资格都没有,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躲起来,去汝阳给袁术送葬是最合适的理由。既表示孙策是袁术指定的继承者,又避免和朝廷发生直接冲突。如果有什么事,孙坚会一力常,权处理。

    实话,孙策觉得孙坚未必能处理得好。可是除此之外,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是孙坚对他的保护。从另外一个角度,孙坚变相的承认了袁术的乱命。对孙坚来,这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行,我把手头的事交待一下,明天就起程。”

    “将军还有什么事,可以交待给我。”

    孙策转头看着庞山民,眼神疑惑。孙坚这么急着催他去汝南,鱼不太正常啊。原来庞山民不仅仅是来送信的,还是接管他的人马的?老爹这是什么意思?

    庞山民苦笑一声:“将军,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你不要有任何担心。如果你知道令尊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你就知道他这么做是万不得已了。你去汝阳奔丧期间,大军由周公瑾统率。他正在赶来的路上,可能会耽搁一两天,所以将军也不要那么急,可以再等两天。”

    孙策没有再什么。把大军交给周瑜大概是孙坚能做的最大努力了,的确没什么好怀疑的。

    父子终究是父子。孙坚未必想割据一,但是自家父子打下来的地盘,别人休想插手,这个态度非常坚决。听庞山民的这个意思,弄不好他还要放弃一部分自己的利益。

    “令尊,你去汝阳奔丧时,将令堂接来随军。”

    孙策思索良久,点了点头。

    见孙策同意了孙坚的提议,庞山民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个任务不容易,这个要求太容易引起争议了。他原以为要费很多苦舌,现在知道多虑了,孙策很清楚眼前的形势。

    回到大帐,庞山民拿出孙坚的亲笔信,孙策接过来,仔细读了两遍。孙坚没什么化,字很简单,甚至粗陋,但意思得很明白,正是庞山民已经传达的那几点意见。他之所以写亲笔信,应该是担心孙策不相信庞山民,否则他不需要自己写信,由庞山民代笔就行了。

    孙策仔细考虑了很久,派人请来了赵俨,请赵俨拟一份功劳簿≡俨是军正,不仅管军帜纪律,还负责记录核实各部军功,这些事都记在他的脑子里,根不用回大帐去核对,提笔就写。他很快就写好了。孙策看了一遍,暗自称赞,这赵俨是个人才,脑子真好使,一笔一笔的记得分毫不差。

    不过,孙策却不同意赵俨写好的这份功劳簿,他拿起朱砂笔,“唰唰”两笔,先把黄承彦的名字删掉了,又在里面打了几个圈,标出几个名字,写上序号≡俨第一,杜畿第二,娄圭第三,其他一仍其旧,依次是他、周瑜和立下斩将夺旗大功的黄忠、邓展诸将。

    赵俨大惑不解,这和孙策之前提的相去甚远。“将军,这是为何?”

    “伯然,这份功劳簿如果能为你们谋一官半职,不需要再从恤做起,也不枉我们并肩作战一场。”

    赵俨低下头,看着那份被孙策改得面目非的功劳簿,苦笑道:“多谢将军,只怕诸将”

    “诸将那边不会有事,我会亲自解释。”

    赵俨心中一暖,忍到眼眶边的热泪,躬身一拜。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