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1/1页)大楚怀王

    想通之后,熊槐心中暗暗将昭滑所献的以吴制之策,与唐昧的举措,比较一翻,一个是术,一个是道,一个见效快,一个见效慢。

    想罢,熊槐哈哈大笑道:“寡人知之矣!”

    笑毕,熊槐便看着唐昧道:“贤卿,关于举荐之时,卿可先行准备一翻,待寡人祭祀完大禹之后,便会正式下诏,到时,此事交给贤卿处理。至于赏赐所需的牛,先让各地拿出来,然后寡人让太府尹补给各地。”

    “唯。”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道:“贤卿,你去将雀给寡人找来。”

    唐昧一听,瞬间想起来自己这次来见楚王,是给雀求情的。

    此刻楚王主动要见雀,立即拱手道:“大王,雀才一时激愤”

    熊槐闻言,不等唐昧完,笑着打断道:“贤卿放心,寡人既然已经了雀的对,现在自然不会为难他。寡人之所以找他,那是为了其祖先种。昔日种范蠡二人入,为我楚国解决了吴国大患,报了楚国的亡国之恨,更让王勾践主动献上吴国西部淮南淮北的土地。

    如此大功,寡人心中十分佩服。如今寡人既然到了地,而种的墓地就在会稽城外,自然要派人去祭祀一翻,以表寡人仰慕之情。

    而且,寡人要告诉所有的楚人,无论他是否在楚国,无论他是否在为楚国效力,只要他的所作所为对楚国有利,那么他就可以受到我楚国的嘉奖。”

    唐昧一怔,想起楚国流落在外的那些他国大臣,顿时明悟,然后拱手拜道:“大王英明。”

    不久后。

    熊槐看着面前的雀笑道:“贤卿才一片肺腑之言,寡人如今想来,之前寡人遇刺之后,一怒之下大索江,的确有些冲动了。但是,如今地百姓畏楚如虎,百姓不信,大臣不附,寡人悔之晚矣。

    寡人尝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寡人打算向国通缉吕氏兄弟,将遇刺案结案,不知国百姓能否安稳下来,重新信任寡人吗?”

    雀看着楚王沉默许久,心中略有感动。

    他以为就凭他这个国遗民,当众触怒楚王,让楚王一时间下不了台。就凭这,楚王即便不收拾他,也会冷遇他,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多长时间,楚王就把他找来当面认错,并向他询问国事。

    由此可见,楚王灭,并非侥幸,王在安抚人心上,跟楚王差的太远。

    想着,雀心中略一思虑,便拱手道:“亡羊补牢,自然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是,臣以为,仅仅将遇刺案结案这还不够。而要定人心,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公开祭祀国先君,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只要大王能祭祀国先君,认同人,那么人之心必能稍稍安定。”

    “善!言之有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祭祀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这他自然是知道的,他同样也知道,雀也一定会这么。

    但是,如果直截了当的告诉雀他想怎么做,远不如让雀自己出来,更让雀有成就感,更能拉近君臣的关系。

    此时,雀见楚王点头,心中一动,再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现在的情况,仅仅只是祭祀国先君虽然重要,但是其功效却并不显著。

    如今江已经进行了春耕,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江土地所有者,已经被大王处死,或者被大王流放。现在地百姓真正忧虑的地,正是田里的稻米,是部被大王收回,还是继续交给他们耕种,还有税赋多寡的问题。

    故,臣以为,此刻想要让民心快速归附,还需布告江,免除今年以及明年江百姓的田税,并让百姓继续耕种他们所耕种的田地。如此,布告一下,江必定会随之安定。”

    熊槐一怔,不由高看了他一眼。

    这雀也看到了这一点,这明他不是一个苦读书的愤青,而是一个有才华的正直之士。能看到问题就不一般,还能提出解决问题法的人,就是贤才。

    想着,熊槐笑着点头道:“不错,贤卿所言甚善,此事寡人准了。”

    雀闻言,心中再次一惊。

    楚王果然非比寻常。

    半年前,楚王已经下诏免了国一年的赋税,现在,他一提议再免税一年,结果楚王立即就准了。

    要知道,不久前,天下还在楚国粮仓将尽,不得以向燕国求援,甚至主动与秦国讲和。

    但是,现在,他一提免税,楚王立即答应。

    这就是明,楚王之前所为,并不是真的针对国遗民,而是遭到刺杀的震怒。

    况且,自己氏一脉没有受到牵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没有被灭门,仅仅只是被流放。

    而楚王对他的两个建议都听从,这正是对他的认可啊!

    想到这,雀心中的不满顿时消散,而后,那阵淡淡的感动顿时浓郁起来。

    此时,熊槐见雀眼神中的疏远之意渐渐消失,转而露出阵阵亲近之意,立即乘胜追击道:“贤卿,寡人听当年国亡国,王勾践与王后前去吴国服侍勾践,靠大夫在国中处理国事,其后,王勾践能兴灭吴,大夫功莫大焉。

    今寡人来到会稽,意欲一瞻先贤,拜祭一二,还请贤卿其许寡人。”

    雀闻言,差点感动的流泪。

    楚王来江之后,只拜祭过太伯与季子两人,接下来还要拜祭国先王。而无论是太伯,还是国先王,都是一国之君。哪怕是季子,也有让国之大德,算半个君王。

    而他先祖种,却是从楚入的国大夫,地位低下,能得楚王亲自祭祀,这实在是莫大的荣耀。

    雀正想答应下来,此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人名,接着沉吟许久,想起楚王刚刚的信任,不由摇头道:“大王,复兴国,灭亡吴国,先祖虽有尺寸之功,但在大王面前,依然不敢据功。

    若是大王想要收复人之心,还请大王不要祭祀先祖,而是祭祀另一个大贤。因为他才是兴灭吴,且功在千秋的大贤。而且地百姓至今依旧感怀他的恩泽,这是先祖万万不敢比的。”

    --上拉加载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