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果然是天下第一宝玉(第1/1页)战国赵为帝
秦王身边的一名侍从官走到了苏代的面前,苏代看了蔺相如一眼,蔺相如点头,于是苏代便将手中装有和氏璧的盒子交给了这名侍从官。
盒子很快就放在了秦王的桌案之上。
众多秦国大臣纷纷投来好奇的眼神。
中国人对于玉器是相当看重的,早在比三皇五帝更加久远的新时代早期,华夏大地上就已经有了使用玉器的记录。
几千上万年下来,到了西周时期,玉器更是被规定为祭祀用器之中的一员。
如今,更有“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
这个时代常见的玉器有琮、璜、璧、镯、环、剑饰、佩饰等,其中以玉璧和龙形佩饰最多。此外还有玉带钩、玉玺以及各种葬玉等等。
上到国君下到普通士人,佩玉早已成为一种风气。
而和氏璧,无疑就是近百年来,华夏大地之中最为出色的一块玉器。
若单单是玉器身绝佳,或许还不至于让和氏璧的名气如此之大,但再加上卞和三献玉,终于苦尽甘来让宝玉得见于世的故事,直接赋予了这块玉一种升华,让同时代的所有玉器都相形见绌。
即便是曾经自称西帝的秦王,在打开盒子的时候,手指也因为。
只要眼睛不瞎都看得出来,秦王是真的很喜欢这块玉璧。
苏代朝着蔺相如使了一个眼色。
蔺相如沉默片刻,微微摇头。
苏代心中暗自叹气,但也只能继续安坐。
终于,秦王回过神来,重新将和氏璧放回盒子之中,开口话。
“和氏璧,果然不愧天下第一玉之名!”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突然开口道:“来人啊,将此玉给穰侯、新城君分别一观。”
大殿之中的众人被秦王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搞得愣了一下。
很快,和氏璧被送到了魏冉的面前。
魏冉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先谢过秦王,随后同样是心翼翼,珍而重之的打开了盒子,将和氏璧捧在手上把玩。
魏冉的眼中很快也出现了炙热的眼神。
玉,是贵族之间的一种流行化。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贵族,魏冉对玉是极有研究的,更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财富搜集了许多的好玉器,是玉面的大行家。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魏冉才能够品味出来,面前的这块和氏璧,究竟是如何的珍贵!
好一会之后,在秦王的咳嗽声中,魏冉同样也是恋恋不舍的将和氏璧放回了盒子之中,发出了一声感叹。
“大王,先前有人此玉价值连城,臣尚且以为是言过其实。但如今亲自把玩,知此言毫不为过也!”
这一对君臣,在这一刻却是极为罕有的在同一件事情上意见完一致。
秦王心中暗想:“穰侯啊穰侯,这玉终究是要归于寡人的,让你把玩一番,却完无法拥有,看你气是不气?”
魏冉心中暗想:“此玉落入大王之手,根就是明珠蒙尘!唯有吾这般之赏玉行家才能够让此玉绽放出真正光芒!可惜,实在可惜啊。”
秦王和魏冉相视一笑,各自笑容灿烂。
苏代又一次的皱起了眉头。
作为一名专纵横之道的外交家,察言观色,通过言行来判断他人心中的想法属于必修课。
是出色的纵横家,在这面的成绩就好。
作为苏秦的兄弟,苏代在这面绝对是极为出色的。
如果刚才苏代还只是觉得有些不对的话,那么现在,这种不安的感觉已经发的浓重了。
苏代又一次的朝身边的蔺相如使了一个眼色,这一次要更加的急切。
蔺相如沉默片刻,突然站了起来。
“大王,和氏璧已然送到,不知大王在国书之中言及的十五座城邑又在何处呢?”
此时,和氏璧已经再度回到了秦王手中。
秦王闻言,抬起头看了蔺相如一眼,露出一个笑容:“使者稍安勿躁,等寡人再行把玩一会,再来这城池之事。”
城池?不存在的。
虽然大家事先好了,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璧。
但是,寡人是那种话算话的人吗?大秦是那种话算话的国家吗?
当然,该算的时候,也得算。比如,律法、军功这些西,那就必须算数。
不过,这些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在这些面话算数,能够增强大秦的战斗力,所以必须要算数。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损害大秦的面子……
别开玩笑了,面子是什么西,能吃吗?
秦国可是法家主导的。
法家嘛,来就是最为注重实际利益、最不看重脸面的派。
为何法家多出酷吏?原因就在于此。
只要权力拿到手,我爱怎么搞你怎么搞你,往死里搞你就往死里搞你,反正法律这块我熟。
至于脸面?我反正能搞死你就行了,还要什么脸面嘛。
身后名?我都死了,你爱怎么在史书上黑我就怎么黑,关我屁事。
事实上,抛去什么脸面不脸面,法家不法家的法,秦王也不觉得自己反悔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许下承诺然后反悔,这种行为大秦历代国君、或者天下哪个国君没有做过?
都是基操作啦。
秦王既然抱定了反悔的念头,那么对于蔺相如这边自然就是随口敷衍。
反正玉都到手了,赵国还能有什么办法?
一想到这里,秦王甚至有些想要大笑出声。
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