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千里之外抢风头(第1/1页)吃货唐朝
士兵们听回去后能够当官,一个个兴奋不已。再了,奖励一钱和扣发两钱,这个账大家都算的过来。
于是,大家一起吼道:“明白了!”
队伍开始行进了,士兵们看着前面士兵的后背,三个字一天要看到无数次,想记不住都难。
哈米德赞道:“老李,行军两不误,好主意啊。”
长安,国子监。
孔颖达接到李佑的来信,十分疑惑,不知道他去了吐谷浑,找自己干什么?军事上的事情他可是帮不上忙的。
信使递交了来信,急匆匆地就走了。他已经得到了李佑的批准,送完了信就可以留在长安了。
可是,这么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可不愿意放过,于是,立刻打马直奔鄯州。
孔颖达泡上一杯茶水,慢悠悠地打开了李佑的来信,看着看着激动起来了。
“这,这”老爷子兴奋得站了起来,喊道:“快叫博士和直教们进来。”
国子监里面设置教师,分为博士、直教和助教。
不久,众人都进来了,一起向孔颖达行礼道:“孔祭酒。”
老爷子摆摆手,道:“免礼,你们都来看看这个。”着,将李佑的来信递给了他们。
看完之后,众人也感到新鲜,纷纷赞道:“齐王殿下真是大才啊。”
孔颖达道:“好了,此事我要去禀报陛下,向国推广。”
完,他起身朝着皇宫走去。
进了皇城,孔颖达想了想,还是先来到了尚书省,来找萧乾,毕竟他是主管教育的仆射。
傍晚,萧府。
萧婉玉坐在床边,手捧着书时间长了,手腕有点酸疼,她放下书,眼睛却看到书桌上的一块环形玉佩。
她拿起玉佩,目光变得迷离起来。
那天下午,在感业寺后面的树林里,李佑拥抱了萧婉玉,亲吻了她的面颊和嘴唇。
每次想到那个场景,萧婉玉都不禁面红耳赤,心中却感到无限的温馨。
萧婉玉手中的这块玉佩,是李佑随身携带的,当时就给了萧婉玉,萧婉玉当时身上没有什么有纪念意义的物件,就割下了一缕秀发给了李佑。
两人海誓山盟,洒泪而别。
这些天来,萧婉玉经常想着这个场景,心中也时常为李佑担心。
“娘子,老爷回来了,请你过去呢。”这时,丫环来叫她,萧乾回来了。
“哦,我这就来。”萧婉玉对着镜子照照,深吸了一口气,朝着前堂走去。
“爷爷,您回来了。”萧婉玉道。
“来。,婉玉,你来看看这个,齐王殿下真是太了不起了。”萧乾兴奋地道。
萧婉玉心里砰砰直跳,以为是李佑给她来信了。
她接过萧乾手中的书札,扫了一眼,顿时觉得有些失望,不是给自己的信。
她问道:“爷爷,这是什么?”
“蒙读物,一叫百家姓,一叫三字经。比起千字来,更加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你来读读这三字经。”
萧婉玉读道:“人之初,性善,性相近、习相远”
唐代的蒙教育,主要依据的是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千字,这读物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比起百家姓和三字经来,难度大了一些,可读性也差一点。
三大传统蒙中,以三字经最为经典。
百家姓始于北宋,三字经始于南宋。李佑是将其中的涉及到唐代以后的内容删掉了以后,重新编撰的。
萧婉玉读得朗朗上口,十分起劲儿。
爷孙二人探讨了一番这两读物后,萧乾不满地道:“三字经很好,没什么了可挑剔地。可是这百家姓里姓氏的排名就有些问题了。
他李家凭什么就排在第一位,而我萧家就排在那么靠后,他李家的历史比得上我萧家吗?”老爷子气呼呼地道。
原来的百家姓里的开头是“赵、钱、孙、李。”赵是宋朝国姓,当然要排第一的。
唐朝的国姓是“李”字,李佑自然给改成了“李、赵、钱、孙。”
萧婉玉笑道:“爷爷,人家李佑是为了读着顺口,他母亲的阴姓不也排在后面吗?”
萧乾不服气地道:“萧、钱、孙、李,不也朗朗上口吗?”
萧婉玉笑道:“爷爷,您就是一个老孩,犯不着跟他计较的。”
早朝,太极殿。
李世民对于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两蒙读物十分满意。尤其是百家姓将李姓排在第一位,更是令他大加赞赏。
他道:“众位爱卿,你们都读过了李佑写的三字经和百家姓,觉得如何啊?”
孔颖达是特地上朝来这件事的,他首先道:“陛下,老臣敢,从盘古开天地以来,这两蒙读物,尤其是三字经,最为经典。
三字经其取材典范,包括传统化的、历史、哲、天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最为浅显易懂。
老臣建议,立即在国范围内推行这两蒙读物。”
官们中间不少人是孔颖达的弟子,看到先生如此推崇这两读物,自然纷纷捧场。
“臣附议。”
“臣附议。”
房玄龄、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也都赞成。大殿上一阵赞叹之声。
李世民很高兴,道:“看到了吧,朕的儿子,即使在出征的路上,也不忘记为朕分忧,好啊,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啊。哈哈哈哈。”
李恪闷闷不乐,心道:“我也是你儿子啊。”
李泰则直撇嘴,心道:“又是那个吃货,千里之外,还回来抢风头。”
李泰府里有馆,按这样的风头该由他来出才对,可是却偏偏是那个吃货。
“难不成真的是一吃就灵吗,不妨回去试试。”李泰有点迷糊了。
李佑等人终于到了鄯州。
鄯州,刺史府。
“王爷,这位就是薛仁贵。”侍卫王三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