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1/1页)全球战国
大明的会试分为三场。
第一场是经义,第二场是诗词,第三场是策论。从二月初九开始,每场考三天,故而一共是九天。
在朱由栋看来,大明的经济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准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明的官员选拨制度也早就到了应该大改的时候的。
可惜,他现在还是皇太孙,有些事情做起来到底还是不方便。而且现在大明的经济改革都才刚刚起步,大改科举制度是不合适的。
好吧,大改不方便做,但太孙殿下现在威望日盛一日,这小改还是可以做的嘛。
在本次会试前,由于万历明确表示,此次的会试以及接下来的殿试,全部由朱由栋全权负责。所以朱由栋就找到吴道南:那个,大宗伯,孤想小调整一下会试的评分标准。
根据日本福冈大学鹤成久章教授的《明代会试判卷标准考》分析,二月初九开考,有些答得快的考生当天就能交卷,然后当天晚上考官们就能看到部分考卷。而第二场是二月十二日开考,而那个时候,考官们很可能手里还有部分第一场考卷没有看完。
所以,鹤成教授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场考试的考卷,考官们有充分的时间、体力来认真的评卷。第二场考试的卷子评判,考官们是最马虎——第一场的卷子压着的,第三场又要开始了。
至于第三场考试的卷子,这时候考官们倒是没有第四场的卷子来催命了。但是你架不住此时考官们已经在考场里被关了很久并高强度工作九天了啊!
能在会试中做考官的,年纪起码也是四十岁以上了吧?这么一大群中老年人在一个逼厌的环境里持续高强度工作九天,哪里还有什么耐心和精力细细的阅读策论?基本上就是一目十行的扫一遍,然后给个印象分完事——关了快一个月了(考官要比考生先住进考场,阅卷完毕后才能放出来),早点把手里的事情办完了,回家洗澡或者去秦楼楚馆嗨皮才是正经儿!
所以,虽然大明的会试一直对外强调,必须要三场考试都非常优秀的人才能被选拨为进士。但实际上,两百多年下来,无论考官还是士子们,都非常清楚:决定成败的是第一场,经义。
这个就是朱由栋不能接受的了。
在穿越者看来,经义也好,诗词歌赋也罢,这不过是个人文学修养而已。在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孙慎行是东林党里少有的愿意亲近军人,能够做实事的人才——这样的家伙能混进东林党就是奇迹了,怎么可能让东林党以前的那些大佬们喜欢?
而对于朱由栋来说,东林党再怎么混账,也不能彻底扫灭干净——不然谁来牵制浙党呢?谁又来做反对派呢?
所以,孙慎行这个东林党非核心成员,居然因为东林的衰落而迅速的升官。到了礼部侍郎上的位置不说,还做了这一届会试的主考官——主考官可是这一届所有进士的座师啊!
反复思考许久后,孙慎行右手抬了抬,立即便有其他考官将吸饱了墨汁的毛笔递了过来。
然后孙慎行便在这份答卷上直接批到: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