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埋伏他一手(第2/3页)战国万人敌

到处都是山头?

    要之前提出“去王号”,还可以当做是一种口号,但真的要来操作,那就有点奇怪,甚至有点莽。

    不过斗皇突然又冷静了下来,他再度用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解能不能做到?能。

    那么就当“去王号”是真的。

    于是乎,斗皇也没有去求证这个事情的真假,也无所谓真假,就当是真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琢磨怎么捞个大便宜。

    他现在是楚国令尹,理论上的治国辅政一把手,那么一旦楚国去王号,他这个令尹还能苟存多久,能管多大的地盘。

    新任司马项拔也没想到亲家能够想那么多,他作为卧底,考虑的重点不在楚国一,而是怎么让汉军好处最大化。

    于是乎,刚刚结为亲家的两个楚国高官,都是各怀心思,暗地里准备着怎么对楚国各地进行宣传解释。

    在秋收秋种总指挥沙眼中天天不干正事的老大,此刻干完了正事之后,搂着赵太后面带微笑地咂嘴回味,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淡定地道:“下个月,你就返回郢都,现在令尹是斗皇,司马是项拔,算是自己人。”

    李氏口水吃多了之后,话式也来像李某人,赵太后一头青丝散落肩旁,她当真是个人间绝色,朱唇不点自红,娥眉不描自黛。

    又因为久居高位,气质也是有些不同,英气勃发,更有女强人风范。

    此时作女子状,那“委曲求”的隐忍、倔强、不忿、坚持都让李总裁有着前所未有的体会。

    百玩不腻,这谁顶得住?这谁顶得住?!

    赵太后听得吴国野男人一番话,顿时一愣:“项拔?!”

    “我拿了楚王的印玺,盖了个章,给他封了个司马当当。原让他当令尹,他不合适,那就算了。正好他跟斗皇联姻,儿子要娶斗皇的女儿,那就让斗皇当这个令尹,反正就是个木头人,到时候还不是你这个听政秉政太后了算?”

    “权邑斗氏乃是斗氏正宗,子弟数万,岂能服我?”

    “怕什么?我给你留两个大队,再编练一支义从新军,算十个大队,五千兵力,让你横扫不服可能差点意思,让斗皇心甘情愿辅佐你,绰绰有余。”

    “那那罴怎么办?”

    “我是他伯父,当然要好好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啊,他就留在渚宫,陪我过年。”

    “”

    很明显赵太后娇躯一颤,她还是害怕儿子被杀。

    “罴”是楚王的字,李解玩了她一个月,“罴”原先的大名就被扔了,改名熊应。

    赵太后给李解的解释,就是“顺应求生”,然后李总裁就笑呵呵地又给改了名,熊应变成了熊生。

    不管李总裁怎么表示自己不会杀一个熊孩子,赵太后还是不信,于是李总裁就在渚宫,开了眼界,到了很多种新的姿势。

    “还请夫君宽待罴。”

    啪!

    抬手轻轻地一拍,李总裁手掌揉了揉,淡然道:“我李某人从不滥杀无辜,懂?”

    “是”

    秋收秋种的工作还在继续,斗皇也正式拿到了任命,他就是新任的令尹,只是这一回,没有莫敖。

    因为莫敖代表的是楚王,现在谁能代表楚王?

    当然是楚王熊生的“伯父”周天子册封汉子李解!

    既然是周天子册封的汉子,那李解能来楚国做莫敖吗?最重要的是,莫敖一向都是宗室把持,李解是宗室吗?

    理论上来其实也算。

    赵太后的姘头,这咬咬牙再厚颜无耻一点,总也能道道。

    关起门来,也是自己人嘛。

    赵太后准备着返回郢都,她现在是无比害怕渚宫,渚宫带给她的回忆,大概只有恐惧,无穷无尽的恐惧。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委屈球员到这般下贱的地步。

    只是为了活下来,只是为了重新掌握权力。

    哪怕这个权力,依靠的还是带给她恐惧的男人。

    不过赵太后虽然忙着求活,郢都以及郢都以北的城邑,都在震惊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吴人逼迫楚国去王号。

    原司马项拔就是想先试试水温,先找几个地宣传宣传。

    他哪里想到,自己才刚宣传呢,汉水两岸就传遍了李解要逼迫楚王去王号的消息。

    而且汉水两岸还有别的消息在流传,比如楚王被逼着改了两回名字,先是熊应,然后熊生。

    总之是各种屈辱,总之是各种不堪。

    不过再怎么屈辱,再怎么不堪,汉水两岸的“土老财”们,也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就是在地吵吵嚷嚷叽叽喳喳。

    没办法,这“衡山军团”就在汉,鬼知道是不是形成一股兵灾,把他们家给抄了。

    更要命的是,三关以北的商无忌,天天派人叫阵,各种劝降,要不是丹阳公斗尊心理素质过硬,压制住了三关将士的活跃躁动心态,整个三关不攻自破。

    实在是楚国的优势荡然无从,三关将士又不是傻逼,怎么可能不明白大后都没了的惨烈?

    孤军在外也就罢了,现在这支孤军,还他娘的窝在大别山里,这能挺到什么时候?听到赵太后生二胎吗?

    只是三关将士主要就是斗尊的晚辈子弟们,丹阳公斗尊就跟晚辈们仔细地分析了现状。

    投降不是不可以,但是轻易地投降之后,能有什么好待遇?不可能有好待遇。

    唯有显露出自己的抵抗决心之后,再去投降,敌人才会高看。

    这是话术,斗尊压根就没想过投降,到他这个级别,就算投降,能投降商无忌?商无忌算个屁!

    只是斗尊在前线顶着,也不是个事儿,他派出亲兵,前往“汉中”求粮,也没有什么忠君爱国的废话,就一个态度,老子要是顶不住,就放商无忌进来,到时候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就有点喂屎的感觉了,“汉中”两岸的土族豪门,那是相当的难受。一面想着重返郢都争权夺利,否则什么都给斗皇、项拔弄过去了一面又担心去王号之后,他们的地位跟着降等,家族蒙羞就在当代。

    在这么个当口,还要面对三关将士的敲诈勒索。

    换作以往,别你丹阳公斗尊,你就是那处大夫斗皇,那又怎样?给你脸?

    但现在不行,真要是放了商无忌的大军进来,必定重演当年吴威王伐楚的局面,那是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吴威王留给楚国的创伤,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消弭的,而现在,这个伤口仿佛是要被再度撕开。

    不但要撕开,还要在上面擦一把陈年老坛酸菜。

    人心惶惶之下,倒是压榨出了人们的反抗决心,勇士们一口气提起来,打算跟吴人拼了!

    在郢都的司马项拔还纳闷了,心想老夫就是派人去探探口风,不过是先放了点风声出去,要“去王号”,怎么就一下子搞得汉水两岸同仇敌忾了?

    这是要打郢都保卫战呢还是要打衡山保卫战?

    不过转念一想,司马项拔寻思着,这事儿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之后再正式宣布没有去王号,这种返转心态,应该会更加强烈。

    到时候,再提割让汉土地一事,也就轻松的多。

    只不过司马项拔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家,令尹斗皇有着另外一番操作。

    斗皇命令斗氏子弟暗中推波助澜,要“去王号”的同时,又盯紧了汉世族的动向。

    谁叫嚣得最凶,谁不闻不问,都是记录在案。

    摸底用不了几天,有什么反馈,都是一个晚上的事情。

    大概就是李解筹备赵太后回归的前后,郢都的宫墙之间,令尹斗皇拿到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之上,就是汉叫嚣最厉害的老世族。

    “夫子,如是便是汉、溠水欲起兵勤王之人。”

    “新市、安陆这两地,还真是勇气可嘉。”

    “安陆之戎,非我族类!”

    斗皇子侄们纷纷狂喷安陆起事的土族豪门,对斗氏这种“血脉高贵”的楚国最顶级世族来,安陆那些土鳖,那是什么西?不,那不是西,安陆那里只有畜生。

    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那是因为安陆得名“安于陆地”,但真要是“安于陆地”,楚人早就自己开发了,哪里轮得到别人?

    这安陆的地世族,多以陆氏为主,而陆氏的由来,却又不是楚人,而是秦晋之人。

    但问题又出在这里,如果真是秦晋之人,斗皇子侄们,也不会这么瞧不起,开口什么“安陆之戎”,闭口讲什么“非我族类”。

    根子在陆氏的祖先身上,安陆的陆氏由来,是因为当年晋国称霸之后,把洛邑附近的陆浑之戎击溃。这些陆浑之戎只能逃跑,逃跑的向无非就那么几个,原是要去秦国的,但秦国来就跟陆浑之戎打了不知道多少年,恨不得陆浑之戎部死光。

    当年晋国一波带走陆浑之戎,秦国怎么不可能趁此机会一打尽?

    无奈之下,陆浑之戎就只好南下。

    这南下的时机也是比较微妙的,楚国的王号起伏,是有波折的。

    一开始自然是楚子,但实在是被排挤的受不了了,就励图治扩张成了楚王。

    但后来晋国专治各种不服,楚国又自己去了王号,蛰伏了好些年,等到晋国势力收缩,又重新称王。

    就是在楚国二次称王的时候,陆浑之戎被击溃,晋国也没有兴趣赶尽杀绝,毕竟陆浑之戎虽然是“戎”,但就跟北狄一样,当年也是受过册封的,甭管是哪朝封的,论根脚,基上就是一家子。

    实际上陆浑之戎,是正经周天子册封过的子爵,又称“陆浑子”,理论上来,跟当时的楚国,是平起平坐的。

    当然实际上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于是一个被周天子册封过的子爵,被另外一个准备重新称王的子爵给接纳了。

    这显得楚国大气啊,做事敞亮啊。

    楚国又把陆浑之戎安置在了一块高地,当时开发起来比较麻烦,没合适的人手,因为楚国正忙着防备二次称王之后的战争。

    于是陆浑之戎和楚国之间,算是一拍即合,一个需要人手来开发土地,没必要过度消耗自己人一个需要苟性命于乱世,有口吃的就行。

    这么一来,陆浑之戎,就安置在了溠水之畔的高地上,恰好就是在云梦泽的北边。

    很大的一片土地都没有开发,楚国白捡了好名声不,就随便给了点工具土地,由得陆浑之戎去翻地烧荒,最后还白捡了大量优质耕地。

    也为后来楚国横扫大别山西南奠定了基础。

    陆浑之戎扎根楚国之后,就以“陆氏”行走,也就是楚国安陆陆氏的由来。

    不过终究是外来户,楚国的高官爵位,追溯源流,那都是一个祖宗,外来户根没戏。

    所以安陆陆氏这么多年下来,混得最好的,也就是一个县尹,出过大夫,还是因为蒲骚之战杀出来的大夫。

    再之后,就啥都没有了。

    是土老财,可能有点过。

    但要是什么楚国豪门,那真是脸上贴金。

    至于老世族三个字,厚着脸皮在国际上胡扯,倒也不差,在楚国国内,安陆陆氏低调的很。

    所以斗皇子侄们狂喷什么“非我族类”,一脸的看不起,还真不是胡扯。

    此时安陆陆氏要“勤王”,也算是把握住了机会。

    换任何一个时候,想要“勤王”发家,可能性都不大,但现在不一样,只要亮明态度,就能自行组建武装力量。

    大义在此么,大家伙为什么抄家伙上路?那是因为要去救老板啊。

    当然能不能救回来,这两,救不回来也没啥损失,这手中弄起来的部队,还能轻易解散了不成?

    只要手中有合法合理的军队,在哪儿不是爷!

    安陆陆氏的想法非常合理,而且可操作性也非常高,同时风险也不大。

    但是安陆陆氏万万没想到这背后还有链传动坑,司马项拔的后手,那是正式和约出台,可司马项拔的亲家,完你没有管那许多。

    在知道安陆陆氏要号召“勤王”之后,令尹斗皇立刻召集斗氏子弟,然后宣布了一个密令。

    “溠水陆氏意图谋反,孰人敢往安陆,诱杀陆氏子!”

    斗皇此言一出,就表明了态度,杀是肯定要杀的,但怎么杀?诱杀。

    令尹斗皇的打算,就是用斗氏的身份,宴请“勤王”忠义之人,然后在宴会上,直接干死这些想要“勤王”的陆氏主谋。

    成功率很高,因为斗氏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安陆陆氏想要稳住地位,没有楚王血脉的人支持,他们就是个屁。

    现在,斗皇就是打算让他们成为一个屁!

    促使楚国令尹斗皇态度这么坚决,没别的原因,他就是改换了思考模式,先推演李解有没有“去王号”的意愿?有。

    那么接下来就是李解有没有“去王号”的能力?有。

    最后就是李解有没有承受“去王号”损失的勇气?有。

    于是斗皇就得出一个结论,李解会这么干,李解一定会这么干。

    这就让斗皇非常坚决,其他什么考量都是次一级的,优先级就是让整个斗氏捞着大好处。

    什么得罪安陆陆氏,什么溠水反复汉水震荡,关他屁事?

    大王今天不在家!

    爷是令尹!

    爷最大!

    斗皇亮明态度之后,斗氏子弟也不含糊,立刻有形貌风流走路蹁跹的年轻君子出列,抱拳躬身道:“吾愿为使,前往溠水,诱杀陆氏子!”

    “善!”

    见斗氏子弟不减风采,斗皇于是道,“此行安陆,许你死士五人听命!”

    “嗨!”

    “若陆氏子伏诛,溠水虽乱,不至败坏此时局面。”

    “谨遵上尹教诲!”

    是夜,郢都就有人出城去,直奔汉水,过了渡口,再改换车驾,前往溠水安陆邑。

    整个斗氏的活动,并没有逃过沙安排的探子,游哨将斗氏子弟的行踪禀告给沙之后,沙也是觉得奇怪,心想这斗氏是想干啥?

    尤其是斗皇,已经成了令尹,尽管暂时还差点漂亮的仪式,但手续是齐的,他现在就是楚国名义上的二把手。

    “莫非斗皇老儿,是想联络大别山楚军?不可能啊。”

    沙想不明白,他不认为斗皇会这么傻,暗中签订密约,斗皇是掺和了的,只不过斗皇和项拔考虑的不一样,项拔可以不要脸,斗皇要脸。

    目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