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奇葩广告(第1/1页)战国万人敌
木工厂是最忙的,姑苏和江阴邑的木匠到了之后,李解直接拿出了重金,将整个木工厂扩大为占地五十亩的超大作业区。
除了木料加工之外,还有竹制品的制作,尤其是箩筐、手柄等等最常用的器物,都要用到竹子。
整个淮水南岸,最多的就是捆扎在竹排上,然后被拖拽到淮中城码头的毛竹。
除了毛竹,各类型的竹子需求量也极大,甚至连箬竹,李解也没有放过,大别山的荆蛮为了交易石器工具,硬着头皮,主动前往蓼城交易。
箬竹可以用来制作围栏、篱笆,家禽家畜不敢散养,李解怕出事。只能人为地形成很多个型圈栏,互相隔离。
按照李解的估算,到明年春耕之前,汝水和颍水之间的一应工程,粮食开支,纯主粮应该就要三十万石。
这还没有把杂粮折算进去,至于水产、海产等等,更是忽略不计。
“逼阳国入冬之前,应该能提供一部分粮食。淮水现在也太平,总算消停了不少。”
要是淮水继续强降雨,那又只能对外输出战争,不打不行,要么干死群舒、巢国等淮南菜鸡,要么北上跟陈国干一架。
借口随便找,“正义”的借口,想要琢磨,还是有的。
万幸淮水终于不再发浪,而楚国也在舔舐伤口,宁肯掠夺百濮和附近的巴国,也不愿意在进挑衅。
和平,终究还是打出来的。
“蔡国应该还能榨一点粮食出来,但总得留口粮和种子。”
其实蔡国“摄政”已经力以赴,不过蔡国的潜力就这么大,几经折腾,必须休养生息,否则再怎么菜,国人野人都要起来闹事。
李解在江阴邑的那种“严刑峻法”,根不适合传统蔡人,只有前路断绝,又或者身就是最底层的渣滓,才会豁出去,跟李解走。
只为一口吃的!
“君子不是从随国、陈国都借到粮食了吗?”
依偎在李专员怀中,蔡国白莲花懵懵懂懂地问道。
“坐吃山空,几十万张嘴,又不是只有我的人。”
拍了拍蔡芙,蔡国公举很自觉地从李解身上下来,侧躺在一旁枕头上,满头乌丝散了一片,氤氲的晨光之下,煞是好看。
看着来知趣的蔡国球童,李专员很是满意,这个带着点懵懂俏皮的姑娘,其实挺有情趣的。
隔着丝被拍了拍挺翘流线的圆弧,随着一声旖旎娇呼,李解哈哈一笑,起身换衣洗漱。
淮中城,是他选择重点经营的地,毗邻淮水,靠近汝水、颍水、濮水,顺流直下,就能抵达淮县。
从淮中城的视角来看,逼阳国和江北地区,就是两条胳膊,随时能收回胳膊的力量,对外出拳。
淮中城既是腹心之地,也是进攻前线。
李解出道以来,承包过的最大工程,就是眼前这一个。
秋收在即,这是几百年来,列国第一次没什么大的战争发生在秋收。
霸主级大国都有自己的麻烦,国们则是抱团取暖、抱大腿取暖。
地区强们,则是琢磨着富国强兵,以求续命苟活。
“算算时间,老子的招生公告,应该传达到列国了啊。老头子不是已经在洛京都宣传过了吗?没道理啊,难道老子的战绩还不够辉煌,不够有服力?不存在啊。”
李专员有点怀疑人生的,最近开始往淮水靠拢的列国求英,居然是以淮水流域和扬子江流域的土鳖为主。
从北来的,貌似就只有陈国人。
只是李专员哪里知道,中原列国,除了陈、蔡,其余的都在逼阳国、上蔡、洛京集结,然后跟蔡国“摄政”蔡美的人打听费。
作为李子兵法速成班的地区总代理,蔡国“摄政”作为一个老江湖,肯定是不能放着利润不管的。
他坚决支持老板的办针,那就是:给钱多得多。
给钱少,明求之心不坚决,那就只能是预科班,是个外门弟子给钱多,那明求之心很足,是个可造之材,必须是内门弟子,当然钱还不够多,所以是慢班给钱多多多多多多,这就不一样了,求之心,天地可鉴呐,这样的生,不给真传,那还是人吗?!
至于内门弟子要不要再分个英弟子、核心弟子,看招生数量。
甚至外门弟子,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嘛,可能一时求之心被蒙蔽,但不要紧,蔡国“摄政”都好的助贷款,能坑人?!
落魄士子攒点血汗钱,容易吗?!
不过列国英也不傻,寻思着爷我掏了钱,你他娘的老李要是拉出来的只是一盘意大利面,你这是拿爷我当猪乔治呢。
然后蔡国“摄政”老爷子就呵呵一笑,让人在洛京的“天下棋盘”前,挂了一句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别那些刚打了鸡血的年轻,就是在周天子家吃闲饭的老夫子们,这时候都来了神。
这他娘的很有水平啊!
“无力,这便是江阴子所受兵法之总纲?”
原平舆司寇蔡夕,此刻已经到了洛京,一身“赤霞”简直不要太拉风。
加上到了洛京之后,蔡夕就自备茶具、茶叶,着实震得一帮老江湖不要不要的。
逼格满满,自然没人敢装逼。
“正是。”
蔡夕面色如常,然后伸手含笑,“诸君,请。”
在“天下棋盘”邀请一帮老头子们喝茶,没点好货色,那也是不行的。
好在蔡夕很自信,上将军随手就掏了几十斤茶叶出来,虽然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来的。
老夫子们还算镇定,但那些原犹犹豫豫要不要南下的各家子弟们,却是下定决心,要让家族资助他们,前往淮水。
好在淮水之滨也不算太远,听李解这个吴国蛮子,还在治理淮水,生活环境,应该是大大地改善了。
“无力。”
有个老大夫目光泛着疑惑,“有一事,老夫不明。”
“大夫请讲,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尝闻江阴子之兵法,乃受之于吴威王,不知是真是假?”
“传言未必是真。”
蔡夕面带微笑,看着一众好奇的老夫子,如是道。
听到他这么,问话的老大夫顿时一脸的失望。
但是蔡夕接着又道:“当世尚有传言,李子乃吴威王之后,如此戏言,岂能当真?”
“嗯?!”
老夫子顿时双眼圆瞪:“江阴子竟然真是吴威王血脉!”
然而蔡夕却是笑而不语,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不过洛京“天下棋盘”前的人,都是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