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术(第2/2页)主宰星河
吸收了巴、氐等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某些符咒术及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正如有的者所认为的那样:“符篆之事始于张道陵,符篆故非中国汉字也”。故余疑其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向非汉族之宗教。”反过来,道教符咒术的发展和完善,又进一步促成了符咒术的进一步世俗化和民间化。这是由于符咒木来就来源于民间,所以这些发展和完善了的道教符咒术很容易在民间广泛流行。特别是当符咒术在道教那里寻找到“理论”支持并再度传到民间时,它就格外受到推崇。例如患了感冒,有人常常贴个“出卖重伤风,一念就成功”。儿夜哭,家人常常贴个“天黄地绿,儿夜哭,君子念过,睡到日出”。这些做法,就是道教符咒术的世俗化和民间化。像《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诀》卷二十五就有“止儿夜啼法”,其法要先吸气吹火杖然后再写帖子,帖内容为“我有拨火杖,将来作门将,指着夜啼鬼,彻晓终不放”。从中我们可看出道教符咒术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影子。
道教符咒术的世俗化和民间化还表现在不论是道教符篆的制作还是其符咒的施用都离不开一整套繁琐的仪式和禁忌。而民间符咒的制作与施用
则显得极为通俗简便。对于巫师和平民百姓来,制作粗糙丑陋的神图巫符与制作美的神图巫符,进行神秘繁琐的仪式与进行通俗简便的仪式,都无多大区别,只要经由一定的宗教仪式(如祭祀、焚化、开光…),便都具有了同样的威力。例如,民间的以图像代替实物的画符,就具有便于制作和操作,便于携带等特点。民间通用的“甲马”、“纸马”等,属于一种可成批制作的画符,通过它,就可与在现实中无法联系的神灵进行沟通。
有的符咒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使用。但由于符咒被看成是具有不可抵御的魔力和法力的神圣语言字,所以符咒更多的是秘密的,只能由某些特定的人掌握,只能在心选定的接班人中密授。这种密授的主要式是师徒相传,它要求“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于”。一些道人、巫师和民间秘密宗教教首所自称的遇到异人和神人,或梦中得到神人传授的符咒术的法,也属师徒相传之列。因为当这些道人、巫师、民间秘密宗教教首得到所谓异人神人传授的符咒术后,他们也就同异人神人建立了师徒关系。
由于符咒术的源远流长以及我国古代迷信鬼神风气之浓厚,符咒术不仅深深地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深深地渗入上层领域。我国古代的宗教、民俗,以及生产、经济、军事、权谋等,无刁;与其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就宗教面而言,符咒术与道教的关系不用了,就是古代的民间秘密宗教,不论是为吸引教徒,还是起事作战,无不扯起了符咒术的大旗。白莲教、八卦教、清水教、大刀会、红枪会、义和拳等无不是如此。例如,在起事作战面,他们在与官兵对阵时,往往自带朱符,口念咒语,向前直冲,不避刀枪,其举动极其壮烈而结局却异常悲惨。
符咒术与巫术化更是密不可分。符咒术来就是巫师的专利,是巫师的看家领和绝招,不谙熟符咒术的人决不可能当上巫师。正因如此,许多民族的巫师接班人在正式成为巫师之前要花不少时间习施用符咒。符咒术尤其咒语是巫术仪式的核心,念咒成了各种巫术仪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念咒的仪式是没有的,可是却有不用仪式的咒语。
符咒术对王朝政治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的工具。例如,汉武帝因迷信厌胜之术(咒术之一)而对朝廷重臣乃至亲生骨肉大加杀戮。南朝陈高宗第四子陈叔坚对后主陈叔宝不满,“乃为左道厌魅以求福助。刻木为偶人……昼夜于日月醮之,祝诅于上”…。明太祖朱元璋也利用符咒术为自己服务。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在朱元璋称帝前就把写有“天运在太祖”的灵符转交给朱元璋,为朱元璋改朝换代作舆论宣传。明世宗也醉心于符咒术,他在位时,道士邵元节、陶仲因擅长巫术咒语而得到他的恩宠。他们不仅统率道观,总管道门事务,而且位极人臣,几乎到了操纵皇帝和朝廷的地步。
当然,符咒术在政治上的影响和作用,和其对民间风俗习惯的影响相比,要得多。作为巫术化的主体部分的符咒术,对中国民间风俗习惯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这种重大影响可从以下几个面看得出来:
一是民间的请神和祭祀仪式多离不开符咒术,符咒术是人们沟通与驭使神灵的重要法宝。
二是其他各种民俗活动乃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符咒术。例如,在民间,无论是治病救人、避邪护身,祈求丰产丰收、发财积财,祈求平安,祈告夫妇婆媳和顺、安胎保身、六畜驱瘟等,无不用咒。就连孩玩耍中皮肉被锋利之物划破出血,也有相应的止血咒。据《玉匣记》载:“儿幼年,举步未稳,多好嬉戏,最易倾跌,或至肉破血流,无法止之。爱访有符咒止血者,极为神效,恳其传以济世……”咒曰:
太阳出来一滴油,
手执金鞭倒骑牛;
三声喝令长流水,
一指红门血不流。
符篆的运用同咒语一样,也是十分广泛,无处不用的。如遇恶鬼有镇邪驱邪避邪符,遇火有止火符,遇水有止水符,生病有祛病符,建房有镇宅神符,做恶噩有镇恶噩符,骨鲠卡喉有化骨鲠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连科举、出门远行、饮食起居,甚至野狗上房、母鸡夜啼等,莫刁;有符。例如,读书人时刻梦想科举高中,因而科举也有符(图1—1)。在这个符中,我们可以看出,“早科举”实际上是咒语,中间的三星当是福禄寿三星的标志。这道符必须同巫术形式结合起来才有效,其法是取桥上土七升,红枣五升,装入大瓷瓶中,埋入孔子像前地中三尺,用土将此瓶掩埋后,还需依据五五色放上五块各重一百二十斤的大石头,再将石头用土埋奸,然后又将此符埋入。另外还需在孔子或昌诞辰之日向孔子和昌献祭,据此法能保佑一举子,使一的儒兴旺。
三是民众十分迷信符咒术具有无所不能的神力。人们认为符咒不仅能防病治病、起死回生、驭使鬼神、镇魔招魂、隐形变化、逢凶化吉、咒杀仇敌,还能飞沙走石、止风止雨、呼鼠驱蚊、搬运物体……民间广泛流传的如下有关符咒术的神奇性的神话传、史诗故事等,正反映了民众对符咒术无所刁;能的神力的迷信崇拜:
话汉代有一位仙公,叫葛孝先,丹阳句容人。他从八岁就失去父母,但能好自立,至13岁就通五经子史书传,尤其爱读老庄著作,至
16岁,已经名震江左。
有一次,他在翻阅老庄著作时,偶然发现一纸父亲的手书笔迹,不禁勾起思念父母之情,心中感到甚是惆怅,便仰天长叹道:“山川不改色,严父已归空。天下有长生不老之道,何不修之”从此以后,他就不断地进入一些名山,去访求异人。后来,他毅然穿上道衣,入天台山修道去
了。在天台山,他遇到了真人左慈,左授予他炼气保形之术、九丹金液仙经及感应篇。至1岁,他仙道逐渐炼成,乃邀游山海,倏忽去来。能分形变化,又能绝谷,逾年不饥。
当时吴主得知葛公是个有道之人,对他甚是敬重,以宾礼相待。有一年天大旱,炎热的太阳总是高悬在天空,像火球一般烤着大地,禾苗
干枯。人民到处烧香求雨,可天上仍然没有一丝云。吴主问他:“百姓思雨可致乎”
葛公答道:“易得耳。”他随即书写了一道符焚烧。俄顷,极亮极热的天空,忽然变成黑夜似的,晦暗起来,狂风裹着雨点打在屋顶上,接着滂沱大雨便从云中倾泻下来,雨水从屋檐、树顶/顷流而下,汇入中庭,中庭水深达一尺有余。
吴主见到这一情景,不住地赞叹道:“妙哉!妙哉!此雨足可解去旱情也。”他又兴致勃勃地问葛公:“水中可使有鱼乎”葛公含笑答道:“自然可以。”毕,又画一符投入水中,水中立即出现数十条大鱼。每条鱼都有一二尺长,在水中游来游去,甚是喜人。吴主似信非信,令人取出烹之,果然是真鱼……
沅湘间传:有一种名叫“猖鬼”的山鬼,其性最淫,喜欢纠缠美貌妇女,妇女被缠上后,往往不认丈夫,也不认父母,哭笑无常,动辄**。巫师对付猖鬼的办法是念动咒语,使自己化变为一个绝色美女,作出各种媚态,手捏象征媾合的手诀。巫师此举,是以淫治淫,使猖鬼从贪恋美色,变成厌烦美色,招架不住,落荒而逃,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宋洪迈《夷坚志》“程法师”条,记载了宋代民间盛传的哪吒咒语的灵验故事:张村程法师,行茅山正法,治病驱邪。附近民俗,多诣坛叩请,无不致效。旁村新定人詹聪,暴感疾,招使拯之,随即平复。时已昏暮,程欲归,聪父子力挽留旦,不从而行。一更尽,到孙家岭,月色微明,值黑物如钟,从林间出正前,圆转有声,若与为敌。急诵咒步罡,略无所惮,渐渐逼身。程知为石,遂持哪吒火球咒结印叱喝云:“神将辄容罔两敢当吾前,可速疾打退。”俄而见火球自身后出,与黑块相击,久之,铿然响进而灭,火球绕身数匝亦不见。时山下住人项通,举家闻山上金鼓喧轰,如千百人战声。与子侄遥望,唯见程兀立持诵,寂无灯烛。就呼之,乃觉,即拉之归宿,心志力定,自是不敢夜行。
《续子不语》卷三记载:常州吴某,刑部郎中讳揖之祖,素好道。自京师归店,晤一道士,风采绝异,不带行李而宿。夜觇之,赤身而坐,气咻咻然从耳中出,蚊刁;敢近。旦起将行,吴询所往。曰:“我云游无定处。”吴与之南归,供奉甚敬。居数年,临死授二符曰:“我受君恩未报,他日有事,可以此符镇压,所以谢君也。”已而吴某卒,其夫人大病垂危,屡见鬼魅,夜遣婢环视。有仆素健壮,好酒有胆,设席于门外,已醉睡矣。梦一老者,随一童子,持壶杯各一,谓童子曰:“彼好酒,可令饮一杯。”童子将一杯置老仆脐内斟之,初觉甚执,后不能耐,乃大呼而起,咳嗽一声,口血已喷满地。从此鬼更猖獗。未几家人收拾地,将停夫人之柩,偶在箱中翻出道士符,乃钉挂帐上。夫人久不言
语,见忽咤曰:“帐上悬一明镜,中有甲胄将军,持刀逐鬼,鬼尽远遁矣。”夫人从此病愈,二十余年而终。亲友中有病借其符驱鬼,无不验者。旋竟失去。
《夷坚志》记载溧阳的一巫者能治骨鲠。长苍村有个叫卫四的人,食鹅骨鲠,已有三天不能吃西了,就叫儿子到巫者那里去请求治疗。巫者从灶膛中取出一些柴灰,将灰洒在地上,点上香,烧纸念咒召神,之后用一个苇筒当犁杖,在灰中趟行如耕地。巫者一边作法,一边这骨头真硬。趟了三遍,听见苇筒中有轻微响声,赶紧拿起苇筒往水盆中倒,倒出一块鹅翅骨来。四十里外的患者闻讯而来,均为卫四治愈了。
据《逸史》所言,有个名叫李主簿的人,携新婚的妻子路过华岳,入庙给华岳神金天王烧香磕头,不料刚磕完头,妻子便气绝倒地,只有胸口稍暖。县宰告诉李主簿:“有位叶仙师善于符术,你应马上去找他,别人恐怕难以救活你的妻子。”李主簿心急如焚地去找叶仙师求救。叶仙师便画符焚香,以水巽符,符化后便向北飞去,声如旋风,但良久没有动静。叶仙师又画一符,喷水叱之,声如霹雳。过了一阵,李妻口鼻中有气,慢慢睁开眼睛。李主簿问她刚才是怎么一回事,李妻初拜金天王时,金天王称她为“好夫人”,再拜时,金天王要“留下她”,并派左右将她带走。到第三日,金天王家正亲朋云集,忽听有人叩门,金天王命赶走来人。一会儿,门口闹声大作,金天王又命赶走闹事者。稍顷,有条赤龙腾空飞入,扼住金天王的喉咙,金天王无法,道“发去”,便有人将自己送归。
藏族史诗《格萨尔》的绝大部分部,描写的是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双用兵时,以咒作法常常在战斗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例如在史诗《木古骡宗之部》中,格萨尔的叔叔晁同用神变幻术做了一艘顶部安装有隐身木的水晶飞船,然后与扎拉率领骑士百人,驾着飞船,飞临木古军队扎营的城堡上空作侦察。飞船上的人们看不清下的地形,晁同便念诵起能使眼睛变得明亮的咒语。于是人们对地下的,㈠,r河流、城池村落,看得清清楚楚。在交战中,岭廷王达果俄赞,被木战将龙君砍成重伤,生命垂危,晁同施展巫术,念诵密咒,使廷王伤势很快好转。岭军其他勇士受伤,晁同也用同样式给予救治,无不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