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天灾和人祸!(八千字大章)(第2/2页)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早在半个多月前,朝廷就已经动员向这边运输粮食,民间尚有许多会社自发捐款运过来。

    为何郓州只剩下十天的粮食了?

    赵桓又想到一件事,他道:“一路过来,我看见一些灾民南逃,有一些士兵再给那些灾民送粮食。”

    张康道:“是微臣派过去的,那些灾民走得急,许多人都没有带干粮,根不可能走到京城。”

    “此处的粮食已经不够,为何不留下来?”

    “陛下,吾等留下来便是为了保住郓州,保住百姓,现在郓州尚未破,却要让百姓饿死在路上,那我们的行为还有何意义?微臣斗胆,便派人去送了些粮食。”

    赵桓一时间还真不好什么,他这个行为,虽然让这里处于缺粮的状态,从的战略层面来是不对的,但从价值观和理念上来,却是值得肯定,值得赞扬的。

    有时候,战略和价值观身就是冲突的。

    或者,某些时候,价值观的塑造,才是更宏伟的战略。

    “勇武侯,你让辎重部队留一些粮食在这里,让儿郎们省着吃一些。”

    “遵命!”

    张康一听,顿时敢动得热泪盈眶,他来就是皇帝忠实的粉丝,现在被偶像的行为更是感动得差点没有跪下来用头撞地。

    赵桓又道:“我记得,一个月前,朝廷就已经开始向这边运输粮食,粮食呢?”

    张康苦笑,不知该如何起。

    旁边的一个厢军指挥使刚好路过,听到这话了,便停下来道:“这位上官,朝廷分配过来的粮食,都被司马知州调走了!”

    赵桓的眼中明显聚集了一团杀意。

    张康道:“司马知州也是听闻齐州城破,调粮去救助了。”

    那指挥使道:“季忠兄,别在为司马青好话了,他是什么人,大家心中都清楚,他虽然对你有知遇之恩,但身为朝廷命官,也要恩怨分明才是。”

    完,那指挥使便急匆匆离开:“这位上官,卑职要去面前忙了,不便陪同。”

    “你去忙吧。”

    赵桓道:“司马青带走了多少粮食?”

    “回陛下,带走了一个月的粮食。”

    赵桓吸了一口气,临走前,他对张康道:“为政者,切勿因私情而累,等你哪天想明白了,来京城找朕。”

    “微臣谨遵陛下教诲!”

    赵桓带着人离开,一路向泰安而去。

    在路上,他看见太多灾民,正连夜赶路。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低落,甚至绝望。

    他们原以为皇帝的新政落下来,会让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没想到灾难来了,他们被迫背井离乡。

    有人在路上绝望地哭喊:“老天爷,求求你救救我们。”

    听到这样的声音,赵桓心中更加不好受。

    整整一夜都有前哨不断在探路,皇帝走的路自然是最安的。

    第三天中午的时候,赵桓抵达了泰安城。

    当皇帝抵达泰安城的时候,宗泽已经不在泰安城,宗泽率领了主力部队渡黄河。

    宗泽征集了黄河上所有的船只,向北岸而去。

    据那里是重灾区,大部队要去那里救人,去那里堵住崩溃的河口,保住能保住的县城和乡镇。

    到泰安城的时候,皇帝看见泰安城外面有许多营帐,营帐里躺着人。

    有人正在城门口熬粥,赵桓看见宗泽的儿子宗颖正在城门前整合军队,似乎随时准备出发。

    宗颖见来的军队着装竟然是中央羽林军,再一看是韩世忠来了,连忙上前:“良臣,你怎么来了?”

    韩世忠道:“宗帅,陛下也来了。”

    宗颖往后的马车一看,连忙步上前:“臣参见天子。”

    宗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来泰安,这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赵桓从马车里出来,道:“你这是要去哪里?”

    “回禀天子,宗相公,要将黄河之水引入梁山伯,灌入汶河,分散流水入海。”

    “岂不是南边的州县也要受灾?”

    “陛下,濮州溃堤、齐州溃堤,已经减缓了黄河的水势,以现在的水势,引入汶河,不会对南边的州县造成多大影响,宗相公已经命人汶河沿岸的州县做好防洪准备。”

    “若是引入汶河,可有把握迅速减缓水势?”

    “有把握!”

    “好!你速速前去!”

    “遵命!”

    “朕命令你活着回来!”

    “陛下放心,陛下让臣活着,臣不敢轻易死!”

    其实,在之前,宋庭就已经做过这种事。

    不然百里梁山伯是怎么来的呢?

    但这次宗泽要将汶河彻底疏通,让流进梁山伯的河水部流入大海。

    看向泰安城里,赵桓又问道:“郓州的知州司马青是不是在这里?”

    “是,此时便在城中。”

    赵桓微笑地点头:“很好。”

    宗颖也不问皇帝找司马青作甚,那是皇帝和司马青之间的事。

    赵桓一挥手,韩世忠立刻高呼:“吾皇万岁!”

    一瞬间,战鼓便响起来了,羽林军的将士们听到这战鼓,便大声喊出来:“吾皇万岁!大宋万岁!”

    声音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震人心魂。

    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呼喊震住了。

    宗颖骑上马,在他的大军最前面道:“儿郎们,陛下从京城来了!”

    泰安城前响起了震天动地的高呼,每一个人都很震惊。

    没想到皇帝会到这里来,每一个人除了震惊,还有激动。

    这些天,灾难夺走了太多人的生命,京路人心惶惶。

    但现在皇帝来了,皇帝来了!

    连皇帝都亲自来前线了!

    一想到帝国的皇帝和他们一同站在这里,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寻常人在寻常情况下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会哭出来。

    因为当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害怕的。

    但现在人们有了神支柱。

    没错,皇帝是大宋每一个人的神支柱,他是上天之子,真龙之躯。

    他应该坐在九天之上,但他却来到了灾难之地,和所有人一起面对这场灾难。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呢?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充满力量?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的信鸽,在京路的大地上传播开,传向灾情严重的河北之地,让那些充满绝望的人看到了希望。

    不仅官员没有放弃他们,连皇帝都亲自来了。

    泰安城大大的官员部出城接驾。

    赵桓的目光落在司马青身上,却问宗颖道:“泰安城的粮食可够?”

    “陛下,徐相公向这边运输了两个月的粮食,绰绰有余。”

    “周边州县呢?你可知情?”

    “陛下,政事堂给臣和宗相公的消息是每一个州县都配足了粮草,加上民间会社,这一次的灾情不会出现粮食紧缺的问题。”

    赵桓微笑着道:“司马青,你给朕滚出来!”

    司马青微微一颤,然后立刻表现得面色如常,出列道:“陛下,臣司马青恭迎陛下万安,陛下圣体,却莅临前线,乃大宋百姓之福,洪灾在陛下面前,必然会速速退去!”

    “司马青,朕记得你也是大观赵佶的年号二年的进士!”

    “承蒙陛下记得,微臣感极涕零。”

    “你不仅是大观二年的进士,还是朕和政事堂选派出来到郓州的知州!”

    “陛下皇恩,微臣没齿难忘,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可是你的!”

    司马青心中已经发怵,大汗如雨下。

    赵桓对宗颖道:“宗爱卿,你可是要去梁山伯?”

    “是的,陛下,臣即可便会出发前往梁山伯。”

    “好,你将司马青带上,然后让人送他到郓州,将其绑在郓州的北岸,让他用身体给朕挡住那里的洪水!”

    宗颖微微一怔,却是将司马青吓得不轻。

    他连忙跪地扣头:“天子饶命,臣不知犯了何罪!”

    “不知犯了何罪?”赵桓冷笑道,“你身为郓州知州,却临阵脱逃,弃城中军民于不顾,还私自将大部分粮草调走!你你不知何罪!”

    司马青早已猜到皇帝知道这事了,成是那个张康出卖了自己。

    那个忘恩负义的西,不得好死!

    司马青心里咒骂着,嘴上却在:“陛下,臣冤枉,齐州溃堤,灾民皆逃到泰安一带,臣是担心此处粮草不够,所以来主动调粮前来支援!”

    “不够?”赵桓笑道,“如此来,这事是徐处仁的责任,对粮食的调度不合理,你的意思是,你无罪,朕该斩了那个徐处仁,是与不是?”

    皇帝的话锋利如刀,司马青满头大汗,这皇帝一张嘴真是能,三两句就把话堵死了。

    徐处仁是谁?

    是政事堂的老大,大宋首相,你一个的知州,居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在皇帝面前告发首相,你到底有几个胆子?

    司马青身都在发抖:“臣是冤枉的!”

    “宗颖!将他绑了!”

    “遵旨!”

    “陛下!臣是冤枉的!臣是冤枉的!”

    皇帝却不再理会司马青,而是对韩世忠和宗颖道:“将司马青之罪公告三军将士!”

    “遵旨!”

    s:千字,求票!求推荐!求订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