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千夫所指(第1/1页)报行天下

    为什么没人为袁家话?道理很简单。

    经过前两件事,明报的公信力已达到了巅峰,人们对它上面刊载的内容深信不疑之前的论战中,坊间就有人抖出了更多的黑幕,一些好事者甚至通过查探印证了明报的部分结论。

    如今,明报将最后一期的部内容都“献给”了袁家,又如此言之凿凿地提供了更多的故事和细节,还在生命的尽头赌咒发誓地针对袁家的证据很快就会出现……

    如此耿直的媒体用这般悲壮的式讲出来的故事,大多数人看到消息就先信了九成。

    而后,袁家成了千夫所指的唾骂对象,是过街老鼠都不过分。

    如果后世的“吃饭、睡觉、打豆豆”是句玩笑话,那么“吃饭、睡觉、骂袁家”在此刻的瑞都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还有谁敢跳出来支持袁家?

    一旦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违,那么别人肯定会想:好啊,恶人都烂成这样了,你还为这窝人神共愤的畜生狡辩,你到底是什么居心?莫不是你跟这恶人蛇鼠一窝,才和他们沆瀣一气的?

    因此,许多士绅都选择了沉默。

    另一些人则更加激进。事情爆出来没两天,就有不少实名的稿子投到了报社,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痛骂袁家的。

    这些章的用词还算温尔雅,从头到尾都在引经据典,可知识分子骂人不带脏字的能力实在太强大了,短短的一篇字看着没什么特别,其实早就把袁家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这心思之深、用词之妙,连前段时间长了不少见识的萧靖都叹为观止、时常拿着稿子抚掌称赞,看得如痴如醉。

    他知道,有人开始自保了。

    可笑的是,这些骂得花样翻新的人其实和袁家是一路货色,顶多就是吃相稍微好些。在报社的几个匣子里有的是他们的劣迹,随便拎出一些来只怕也能让人吃不了兜着走。

    他们心虚了。

    眼见袁家的事要闹得不可开交,惟恐此事“殃及池鱼”的士绅们便开始选边站队,试图通过激烈地表明态度来撇清自身,向天下人显示自己是如何的胸怀坦荡。

    将桌上的一摞书信推到一边后,萧靖的脸上现出了冷笑。

    这算什么,好戏还在后面呢!

    他转头唤来雅,微笑着吩咐道:“近几天其它内容暂时压一压,挤出一个版面来放读者来信吧。如果谁骂了出新高度,或者来信的人家背后是什么大人物,又或者什么名儒给咱撰了……那就尽量把章放在显眼的地,让大家都能看到。”

    罢,他心满意足地往椅子上一靠,似笑非笑地道:“火候不到的话烤出来的羊可不好吃,咱就再给他添把柴好了!”

    十天后。

    正如萧靖所预料的,那些豪绅都疯了。如果之前送到报社的信如春日里零散飘飞的杨絮,那么现在,各种稿子就如雪片般涌来,报社的办公室里都没地堆放了。

    到了最后,他干脆把办公桌搬到了院子里,要不来个什么人他就得一趟一趟地跑出来,烦也烦死了。

    舆论一旦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除非剧情发生大的反转,否则只能像滚雪球一样滚大,直至最后的雪崩。

    同一时间,杨府。

    左副都御史杨大人很久没有这么畅快了。据府中的老奴,主人自打调回京来就闷闷不乐、茶饭不思的,但最近不知怎么了,他每天都要叫上一大桌酒菜,兴起时还要吟上几句诗,那志得意满的劲头实在让人看不懂。

    只有杨大人才知道其中的妙处。

    在外任时,他是当地的右布政使时任左布政使的,正是袁老爷的大兄。

    两人一向不和,就算最初还只是政见相异,可同地为官时间久了,慢慢就生出了更多的嫌隙,最后竟闹到了相互攻讦、水火不容的地步。

    后来,姓袁的因为走错了一步为上官所不喜,被朝中大佬遣回了原籍。杨大人以为好日子来了,谁知在袁某人一党的运作下,他竟然也挨了个申饬,还被降级调回京城,由从二品降到了正三品。

    按大瑞的规矩,官员外放当布政使后再回京城便是六部尚书的候选人了,大好的前程在等着他呢,结果被人家搅和了。

    杨大人恨姓袁的恨得牙痒痒。

    最近,袁家被人推到火上炙烤,大喜过望的他不仅多喝了几杯,还亲自撰差人送去了报社,只恨不得用力踩上几脚才好。

    听闻朝中有人在背地里串联,想给那袁某人一个复起的机会呢……呵,不趁此时弄得他永世不得翻身,难道还要等他再回到朝中,成为他日的心腹巨患?

    就在杨大人自斟自酌得正起劲的时候,有下人入内行礼道:“老爷,外面有人送来了西,让人定要送到您的手上。”

    杨老爷闻言连眼皮都没抬。天天都有人往府上送各类物事,有想鸣冤叫屈的,有想巴结讨好的,他才不在意这些呢。

    这人也太没眼色了,此等事还要扰我的雅兴?

    主人的脸色不太好看,下人自然是有点慌了,可他还是硬着头皮道:“老爷,那人您一定会感兴趣的,因为这都是曹州来的。”

    “什么?”

    下人的话刚完,杨大人眼中便芒一闪。他伸手接过了布包,从中取出一些像是书信的西仔细端详起来。

    片刻后,他抬头问道:“送西的人呢,可还在外面么?”

    下人应道:“他留下西就走了。”

    杨大人微微扬起了嘴角,不过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很快,那张有点沧桑的脸又变回了古井无波的模样。

    稍作沉吟后,他捋须道:“找人把这些西给王威、张鹤两位御史送去吧。再帮老夫捎句话,就……老夫以前不是不想提携他们两个门生,只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出的地。为了自己的前程,往后还要认真办事才好。”

    下人应了一声快步离开了。在他的身后,杨大人的眸中露出了杀机……